厦门市同安龙眼高产种植提速地方经济
作者: 杨长平厦门市同安区种植龙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是我国六大龙眼产地之一。同安农产品品牌“凤梨穗”龙眼具有肉厚透明、柔软核小、色泽透红、味甜渣少等特点,既可用药,又可作为茶点,深得消费者的喜爱。2012年,厦门首次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商标——“同安凤梨穗”。近几年,同安区积极引导农户广种“凤梨穗”本土品种,形成规模种植效应,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衍生出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农产品直播推广等产业形态,不仅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还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凤梨穗”龙眼是同安区当地一种本土经济作物,富含丰富的营养。不但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可做成龙眼罐头、龙眼酒及龙眼干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也可入药。基于此,发展龙眼种植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选用良种
选择优良品种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同安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北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具有龙眼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目前,在同安区政府的引导下,在同安区种植龙眼一般选用本土“凤梨穗”品种,其原产地位于辖区内的新民街道,母树树龄超过300年、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无性繁殖子代10余株。
在选用苗木上,一般应挑选较为纯正的龙眼品种,苗木需健康,没有病虫害。苗高不宜太矮,至少要达到65 cm高,而且嫁接苗嫁接口以上有两次以上的老熟枝梢。主干老化、叶片黄化的老残苗和生长过小的苗木不宜种植。原则上使用营养桶嫁接苗。
二、园地选择
龙眼属常青树种,根系分布较发达,适宜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畏寒怕湿,最佳生长温度为24~26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其园地环境进行考察。
园地一般选择在海拔300 m以下地区,地势开阔向阳,坡度低于25°,并尽量靠近水源。建园不宜选择在有风的地段,尤其是西北风风向,此外,也不适合建在冷空气聚集的地段。
园地土壤应选择疏松、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红壤土、黄壤土、沙壤土、冲积土等,土壤最好呈中性或微酸性,pH以5.5~6.8为宜,土层不低于1 m。
除了冬季不宜种植,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春植一般在2—4月,秋植一般在10—11月。一般以春季(春梢未抽出生长前)定植最好。平地栽种时株距以5 m×5 m为宜。栽植密度不能过密,每667 m2控制在30~50株。如果是梯地,建议随弯就势,带状种植,株距不低于4 m×3 m。
定植前,挖好不小于0.8 cm×0.8 cm×0.6 m的定植穴,每个种植孔都需添加20 kg青杂草和秸秆、50~100 kg土壤肥料、1.2k g磷肥和0.5 kg生石灰。将基础肥料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压实填充,表层土壤覆盖在顶部,高出地面大约15 cm。接着将嫁接苗放入种植孔中,展开根系,调整苗木位置,确保嫁接口朝向风口方向。填充土壤同时提起苗木,压实土壤,最终形成直径1 m的圆形树盘。完成定植后充分浇水,并使用草屑保持土壤湿润。
通常,每年需要进行翻土扩穴工作。扩穴可以在全年任何时候进行,每年深翻3~4次。在原种植孔周围挖掘40 cm深的大坑,并按时逐渐增加坑的长度。
三、施肥管理
施肥是确保“凤梨穗”龙眼增产稳产的基本措施。根据龙眼树的成长状况和养分需求,应当分阶段、及时地施用肥料,以满足其生长和结果的需求。成熟的树木在肥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应根据树木的生长和开花结果进行调整,一般应施好花前肥、壮果肥、果后肥。
花前肥应于12月底至翌年1月中下旬施用,目的是促使花穗健壮,花器官发育良好。按每株产果100 kg,每株施肥2~3 kg复合肥、50~100 kg农家肥加0.5 kg花生麸粉。复合肥要淋施或雨后撒施,农家肥及花生麸粉在根际铺施于树冠周围。如果能在龙眼树周围开挖10~15 cm的环状沟施更为理想。施肥时期要根据树势、叶色深浅及雨水等情况来决定。如果树势较旺,叶色较绿,或天气回暖早或雨水一般不宜早施。
壮果肥则是“凤梨穗”龙眼施肥的重点阶段,在花穗骨架已形成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施用。目的是及时补充开花后期树体的营养,保证幼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肥料可根据地树势、叶色情况,少施或不施。如果施肥,按每株产果100 kg,每株施有机肥50~100 kg(如在花前肥已施,可少施)、花生麸粉2~3 kg,再加适当无机肥,均匀撒施,并覆盖稻草及淋水。
果后肥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其目的是恢复树势,及时促发新梢抽生,实现丰产稳产。按每株产果100 kg,在采果前10~15 d淋施1次农家肥100~150 kg加尿素0.5~1 kg,易溶的复合肥0.75~1.5 kg。如果遇到气候干旱,要及时浇水,确保采果后及时抽生新梢。
此外,龙眼的营养需求比较大,因此,还要适时做好根外追肥工作,可结合病虫害防治一起喷施。每次喷药时,可以加一些叶面肥料。建议选择适合龙眼生长的有机肥,尽量少用无机类化肥。
四、灌溉管理
栽培龙眼需水量较大,要根据龙眼生长阶段合理确定浇水量。例如,龙眼幼树根系少而浅,因此,必要的淋水保湿以保证水份供给就尤其重要。秋梢抽生期、花芽分化期、花穗抽生期、盛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等时期及采果后如果遇到干旱等节点,也应及时浇水。除了正常浇水外,还可以通过喷雾和增加土壤覆盖物等方式来提高环境湿度,以保证龙眼植株的生长。同安区春夏季多雨,如果刚好碰到果实发育期,还应特别注意要及时疏通排水系统,做到及时排水。
五、花朵管理
正常年份时,如果温度、湿度、光照正常,龙眼树需要营养、蛋白质和激素的平衡才能顺利开花。然而,暖冬可能会导致树体的生长节奏混乱,消耗内部养分,从而减少花蕾的形成。因此,必须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来促进开花。目前,主要喷施乙烯利、多效唑等激素类药物,并采取培育措施,以减少龙眼树的养分损耗,保持激素平衡,使龙眼转向生殖生长。
叶芽的抽生同样不利于开花。龙眼的花芽大多是花和叶的混合芽。若叶芽过多、过旺,就会抑制花芽的生长,降低坐果率。因此,也要抑制叶芽。可以利用嫩叶、老叶在脱落机制上的差异,选择只使嫩叶脱落、不伤老叶的调节性药物,控制和消除叶芽,提高成花率和成花质量。
六、树体管理
为了增加产量,龙眼树的树体管理应从幼龄树开始,从定植开始。在种植成活后,可以在主干上选留2~3条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主枝作一级分枝,一级分枝长至50 cm时,在40 cm处摘心,同理,留二级分枝、三级分枝、四级分枝,使各级分枝均匀向四周伸展。
由于龙眼是喜光的植物,要保证果树有足够光照,就要适时修剪,增强通风、透光、透气性。成年树的修剪通常在春、夏、秋三季进行。春剪主要剪除过密枝、弱枝和病虫枝,并结合疏花。夏剪一般在6月芒种前后,也是剪除过密枝、病虫枝等,并且需对其进行适当的疏果。如果同一根枝条上出现3枝以上的结果母枝同时抽芽,而且其长势迅猛,则需将其剪除,留1~2枝结果,防止坐果太多,从而使果实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空间。秋剪主要是在采果后进行,留出1~2条分布均匀、强健的枝,并去除其余枝,从而促进结果母枝能够生长充实。
七、病虫害防治
龙眼果树病虫害达50多种,主要有龙眼“鬼帚病”、叶斑病、炭疽病、霜疫霉病等。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降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凤梨穗”龙眼果树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果农需要定期监测病虫害。为保证果实品质,除采取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外,还应采取生态防治手段,包括定期剪除病虫枝、杂草除去、深翻、间苗、树干刷白、排水等,以此来减少害虫传播途径,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引种、繁殖释放天敌等形式来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等,以减少害虫侵害。例如,引进粉蛉和姬蜂,以防治龙眼角颊木虱;释放玉米螟和赤眼蜂,以防治卷叶蛾类害虫。同时,可以配合采取一定的物理防治手段,例如,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趋光性的害虫;采用黏着剂、防虫网等方式诱杀害虫等。
八、果实采收
龙眼的采收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成熟过度,龙眼果肉会变干,且口感较差。采收往往在果实成熟后,根据用途、市场等适时开展。用于远运或储藏的龙眼,一般8成熟即可采摘。宜选晴天、阴天或露水干后采收,雨天或中午高温时不宜采摘。
采摘龙眼时,应尽量避免果实受到损伤,尽量使用剪刀从果穗基部3~6 cm处剪断,可带1~2片复叶,剪短处要保持平整。采收的果穗应轻拿轻放,剔除病虫果、机械伤口果,放入通风良好的容器中,并置阴凉处。
龙眼采摘后,应尽快冷藏,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龙眼储藏的适宜温度为5~10 ℃,相对湿度在 85%~90%。可以将龙眼放在纸箱或塑料袋中,但需要保持通风,避免果实腐烂,同时,要避免与其他瓜果蔬菜一起储存,以免气味相互交叉。
九、提速地方农业经济
近年,同安区通过发展龙眼种植合作社、延长龙眼产业链的形式,发挥“政府+企业+合作社+果农”的协同作用,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切实做到“育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目前,同安“凤梨穗”龙眼种植面积达0.2万多hm2,种植面积占同安区龙眼种植的近八成,年产量约3万t,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成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同安区发挥政策优势,引导果农成立合作社、村办企业等经济组织,以推广同安“凤梨穗”龙眼种植,使用“同安凤梨穗”地理标志,推动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目前,已有41家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批使用“同安凤梨穗”商标。同时,各乡镇加大对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搞好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改善果园生产条件,为龙眼种植提供良好的硬环境。
龙眼不耐储藏。常温下,一般3~7 d就失去原有风味。即使是烘焙成龙眼干,口味也与鲜果有明显差距。适宜的温气调控可以减少果实基质消耗,延长储藏期。因此,同安区引导合作社或企业新建、扩建冷藏冻库,用于缓解鲜果短期滞销等问题;同时,鼓励合作社和企业改造、新增龙眼烘焙设施,提高初加工能力。此外,组织农技专家靠前服务企业、合作社,针对鲜果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温高湿等问题提供技术指导。
同安区还通过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引导合作社和企业生产龙眼相关的饮料、龙眼膏、八宝粥、花茶等产品;鼓励高校研发牛轧糖、果糕、果酱、龙眼酒、补血膏、酵素茶等深加工产品,并通过产品上市时间差来错开竞争,以获取较高收益。
休闲观光果园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闪光点。“凤梨穗”龙眼的大规模种植,为同安区发展休闲观光果园增添新的媒介。同安区将种龙眼、卖龙眼、吃龙眼、体验龙眼等农旅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同安凤梨穗”龙眼采摘节、龙眼欢乐嘉年华活动等活动,成为同安区乡村旅游新亮点。部分生态农庄还开发“市民果园”项目,开展龙眼树认养活动。游客可根据需要随时入园体验种植,并在采摘季享用一定额度的免费龙眼。这种项目做到增长知识和体会自产自收乐趣“两不误”,尤其适合学生研学和城市种植爱好者。
龙眼价值与品牌价值密不可分。“凤梨穗”龙眼不应仅局限于龙眼的食用性,还要重视其品牌提升带来的价值。为此,同安区持续打造“凤梨穗”品牌,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展示“凤梨穗”龙眼,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并不断加强市场营销。同安区先后与厦门本土超市龙头网点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与网商、物流渠道的沟通合作,开展农产品直播推广,通过电商推广“凤梨穗”龙眼鲜果及加工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转产增收。
基金项目:福建社科院课题——“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3230101)。
作者简介:杨长平(1984—),男,福建漳州人,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影视经济、文旅经济、数字经济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