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番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杨洁

兴平市番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0

番茄是人们普遍消费和广泛应用的蔬菜之一,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饮食和重视对多样化蔬菜的需求,番茄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兴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是全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支持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番茄产业前景一片向好,然而在番茄产业发展过程中,兴平市还存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番茄市场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新品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是必由之路。

1 番茄概述

1.1 番茄的特性

番茄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茄科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果实扁圆形或近球形,橙色或鲜红色,光滑、多汁、营养丰富并具有特殊风味。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番茄栽培发展迅速,成为主要的水果和蔬菜之一。番茄的品种很多,根据果实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扁圆形、长方形和尖形。按果皮颜色分,有红色、粉色、橙色、黄色(图1)。

1.2 番茄的经济价值

番茄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蔬菜作物之一[1],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养生功效显著等特点,备受人们喜爱。除了作为人们的餐桌美食外,番茄还有广泛的经济用途。经调查,番茄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相对较高,对于菜农来说,番茄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番茄还可通过加工制成各种番茄制品,如番茄酱、番茄汁、番茄干等,这些制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2 兴平市番茄产业发展现状

2.1 总体情况

兴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宜,雨水充足,四季分明,适合番茄种植生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了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提升蔬菜标准化种植水平,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以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为统揽,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加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果蔬产业,满足西安都市圈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延链、补链、强链和番茄产业提质增效为抓手,把握大局,求真务实,聚集关键,强化措施,发挥农业资源潜力和比较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业牵引番茄产业价值链提升,推动番茄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推进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整体良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年蔬菜产业种植12.8万亩,其中番茄种植面积5.4万亩,设施蔬菜2万亩。预计年蔬菜总量达21.3万吨,总产值4.12亿元。

2.2 设施种类

智能化连作日光温室15座,占地面积120亩,主要用于蔬菜等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图2)。日光温室2000座,占地2.5万亩,主要种植越冬蔬菜。大棚5.5万座,主要种植秋延蔬菜。

2.3 种植模式

兴平市45%以上的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为越冬茬番茄+黄瓜,还有一部分为秋延和春茬番茄等蔬菜,平均每棚毛收入17 230元,棚净收益 12 500元,相比露地种植番茄增加4000余元,因此菜农种植积极性极高。

2.4 创建品牌,带动番茄产业发展

以“兴源茂盛”等大棚蔬菜品牌的建立代表,全市认证无公害蔬菜企业25家,共计24 560亩,其中认证面积10 110亩,有浩丰蔬菜、兴源蔬菜等,建立了蔬菜品牌,带动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树立典型,引领番茄产业超越式发展

农场高效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占地130亩,种植普罗旺斯(图3)、特大瑞光、美卡利亚等番茄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高垄地膜覆盖、摘叶落蔓、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栽培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投入于番茄产业种植,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番茄原料供应、产品营销、物流运输等二三产业,形成了兴平市番茄生产基地,带动番茄产业不断向现代化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3 兴平市番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番茄发展规模档次不高

虽然设施栽培番茄不断发展,但高档次大型现代化温室建设,因能源等方面的问题,经营效果不明显。只重视设施番茄种植数量的增加,忽视了建造质量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温室、大棚60%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普通类型,结构简单,土地利用率不高,保温、采光性、抗灾性能差。

3.2 番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应用推广不足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全市大棚更新换代、新设施、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比较落后,只是简单复制性操作,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建造,使得结构不牢,性能不优,管理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越冬茬在番茄价格最高时、效益最佳时没有实现最大化的产出,总体效益不佳。

3.3 番茄产量增加,但效益不高

番茄标准化生产和产品生产追溯刚起步,异地销售基地建设不健全,部分异地销售番茄以分散种植的菜农供应居多,使得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信誉度不高。番茄加工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低,造成番茄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效益降低。

3.4 科技对番茄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大

近年来,国家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政府对粮食与蔬菜产业的扶持政策有差异,菜农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高等,导致科技对番茄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产业要提升,科技先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5 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菜农的小农意识较强,小打小闹,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抑制了自我积累和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是限制番茄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发展现代蔬菜生产的瓶颈之一。

4 番茄产业发展对策

4.1 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调控职能

为了适应新局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建设更加完善的蔬菜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番茄产业链中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自上而下的番茄先进技术推广体系,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强化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科技含量,做好番茄产业全程技术、信息服务。

4.2 提升栽培技术水平

精选高质量的番茄品种,是实现番茄高产优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有效提高番茄的种植效率[2],须科学选择适应性、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做好科学育种工作,培育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根据番茄的需肥规律,科学配方施肥,采用节水滴灌技术等(图4),节本增效,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4.3 大力实施番茄基地建设,加快番茄生产标准化建设步伐

加快“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地建设对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企业发展、基地规范、农民受益的目标[3],加快番茄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特别是生产优质、绿色、无公害番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建立标准化示范园,发挥其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加大番茄加工企业投入。促进番茄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细化加工转变,满足人们对番茄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组建产供销合作组织,抱团取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将菜农分散式种植方式转型为集约化生产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生产管理目标。

4.4 依托项目实施,提高蔬菜产业人才队伍素质

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项目的实施,多渠道组织科技培训,把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素质作为番茄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抓。大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设施番茄产业快速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种植户素质的轨道上来。利用多种形式推广宣传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

5 结束语

在快速发展的“十四五”时期,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兴平市番茄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也是新的契机,把番茄产业做成一个“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主导产业,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易辉. 番茄新品系适应性研究及推广[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8:55.

[2] 朱慈丽. 番茄种植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5,31 (22):110.

[3] 唐世辉,霍彬,朱平. 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1):8-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