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197选育及应用

作者: 程雄 张晶晶 陈雄辉 张泽民

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197选育及应用0

摘要 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感温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地区种植。 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软华优197;优质;选育

中图分类号 S 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01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Ruanhuayou 197 with Good Qualit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CHENG Xiong  ZHANG Jing-jing  CHEN Xiong-hui1 et al

(1.College of Agricultur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2.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5)

Abstract Ruanhuayou 197 is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with good qualit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br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plant type, thick stem, fertilizer resistance and lodging resistance, large panicles and multiple grains, good yield and excellent rice quality. In 2023, it was approved by the Guangxi crop new varieties examination and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south Guangxi and central Guangxi.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this variety were introduc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ybrid rice;Ruanhuayou 197;High quality;Breeding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他曾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1。水稻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成功地养活了地球上近50%的人口2。农以种为先,种子是人类的命根子3-5。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种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我国是地球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按照繁殖方式不同,我国水稻主要包括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杂交水稻品种比常规水稻品种拥有更大的产量优势和更好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减少生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6-8。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杂交稻育种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9-11。选育优质型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可为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作出重要而积极的贡献。

笔者通过选用G软华A为母本与优恢197(R)为父本进行配组,培育了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197,并于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稻2023006号),该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鉴于此,笔者介绍了软华优1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 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G软华A的选育

母本G软华A是华南农业大学育成的雄性不育系。2001年春季,通过对1株表现优良源自巴太软香群体的异形株开展连续5代筛选,最终获得1个优良株系。2003年春季,将该株系与高州普通野生稻不育株杂交,此后将F1与该株系连续回交12代,通过对株型、抗性等性状的系统选育,于 2010 年定型,定名为 G软华A[12-14。该不育系在广州种植,早造3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约89 d,主茎15叶;晚造7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约70 d,株高约82.9 cm,主茎14叶。分蘖力中等,株型集散适中,茎秆较粗壮,抗倒力较强。每穗总粒数109粒,千粒重17.2 g,谷粒细长,米质优、有香味。不育期主要表现为典败型败育、败育率100%,自交全不结实。正常天气条件下,一般抽穗当天开始开花,全穗开花历时约7 d,抽穗后2~4 d开花最多,每天08:30前后始花,10:00—11:30盛花,柱头外露率81.9%,其中双边外露率32.1%,对“九二”较敏感,制种“九二”用量150 g/hm2左右。

1.2 恢复系优恢197(R)的选育

父本优恢197(R)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恢复系。2009年春季,通过对1株表现良好源自象牙香占的异性株开展连续10代系选,于2014年秋季最终获得3个优良株系,分别为R197、R185和R196。2015年春季,将这3个株系分别与G华珍A和G软华A不育系杂交,经过筛选,最终选留群体性状一致、恢复性能稳定、编号R197的株系为恢复系,定名为优恢197(R)。该恢复系在广州种植,早造3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约99 d;晚造7月上中旬播种,播始历期约77 d,株高92.2 cm,主茎14~15叶。分蘖力中等,株型集散适中,剑叶细长。有效穗27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66.5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1.6 g,谷粒长9.9 mm、谷粒宽2.1 mm、谷粒长宽比4.7,米质优。正常天气条件下,一般抽穗当天开始开花,全穗开花历时约7 d,抽穗后2~4 d开花最多,每天08:30前后始花,09:30—11:00盛花。

1.3 杂交新组合软华优197

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以G软华A为母本、优恢197(R)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年春季开始初测、秋季进行综合性状观察和优势鉴定。2017—2018年在广州进行小区制种及复测,2019—2020年在广州市天河区等地进行品比试验。2021—2022年参加广西区试和生产试验,2023年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通过(桂审稻2023006号)。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软华优197于2021—2022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稻作区早稻迟熟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见表1。由表1可知,2021—2022年,软华优197参加广西桂南早稻迟熟组区试,2年平均产量7.59 t/hm2,比对照特优7118(CK)减产3.09%。202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2 t/hm2,比对照特优7118(CK)减产3.83%。

2.2 主要农艺性状

软华优197为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其叶色青绿,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部分短芒,丰产性较好。由表1可知,在2022年广西桂南生试中,软华优197全生育期为122.0 d,比对照比特优7118(CK)短4.0 d,株高117.50 cm,穗长24.2 cm,有效穗数258.0万穗/ hm2,每穗总粒数187.5粒,结实率82.40%,千粒重19.9 g。

2.3 稻米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21—2022年对软华优197米质进行测定,其米质表现见表2。由表2可知,软华优197平均整精米率55.7%,垩白度0.1%,碱消值6.65级,胶稠度77.5 mm,直链淀粉含量15.3%,长宽比3.7,米质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21)优质二等。

2.4 抗性表现

软华优197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2021—2022年,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稻瘟病抗性进行自然诱发鉴定和对白叶枯病进行人工接菌鉴定,其抗性表现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2021、2022年软华优197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5.8、4.3,均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2年均为5级,均中感白叶枯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

在桂南地区,作早稻和晚稻分别在3月15日前、7月15日前播种;在桂中地区,分别比桂南地区提前5 d完成播种。

3.2 适时移栽

早稻移栽秧龄控制在25~30 d,晚稻控制在20 d左右。人工移栽叶龄为6.0叶前后移植,抛秧时叶龄3.0叶左右为宜。移栽3 d后观察秧苗情况,如有缺秧、飘秧等情况需补植以保证基本苗数[12,14

3.3 合理密植

早、晚稻大田用种量15.00~22.50 kg/hm2。软华优197分蘖力中等,移栽时适合双苗插植,以提高有效分蘖数,根据田块肥力高低,插植基本苗90万~120万/hm2为宜,抛秧则抛足27万/hm2为宜。

3.4 科学施肥

施肥时注意施足基肥,以45%复合肥为例,建议施肥量为450~650 kg/hm2,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中期控氮;后期看苗适施磷钾肥,提高结实率、防早衰。全生育期需施用纯氮150~180 kg/hm2,N∶P∶K按1.0∶0.7∶1.2配合施用。

3.5 合理灌溉

前期浅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后适时晒田控无效分蘖,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5~7 d断水。插(抛)秧前需将田块整平,便于灌溉和排水。

3.6 有效防治病虫鼠害

根据当地病虫鼠害发生规律,结合当地预测预报,在秧田期和大田期重点做好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老鼠等的防治工作[14。鉴于软华优197表现出的抗性特点,应避免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发区种植。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选好基地做好隔离

制种基地要排灌良好、光温适宜、集中连片,隔离条件要有300 m以上的空间隔离和25 d以上的花期间隔,以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

4.2 合理安排播差期,使父母本花期完美相遇

根据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母本G软华A和父本优恢197(R)早稻常于3月上旬开始播种,其播始历期分别约为89和99 d;晚稻常常于7月上中旬开播,其播始历期分别约为70和77 d。以软华优197晚稻制种为例,父本优恢197(R)播种宜在7月18日前后各3~4 d分2期进行,母本G软华A播种比第1期父本晚7 d,并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及时地通过水、肥等措施来调整花期,以确保父母本花期完美相遇。父本大田用种量2 kg/hm2,母本大田用种量15 kg/hm2。对于发育较慢的亲本,可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来促进植株发育;而对于发育较快的亲本,则可通过采取偏施尿素或铲根等措施减缓植株发育,从而确保父母本花期完美相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