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思路及政策需求研究

作者: 吕娜

摘要 为明确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今后发展思路,提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建议: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在发展上应把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找准农业专业化服务方向;借力北京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质量;用好北京群体性农村人才队伍,提升专业化服务企业运营效益。为支持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要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农业服务企业发展支持机制,建立面向农业服务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建立以带动农村就业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政策。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都市型农业

中图分类号 F 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0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Ideas and Policy Needs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

L  N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deas of Beijing’s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 policy demand suggestions that are conducive t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Beijing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to find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take advantage of Beijing’s world cla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make good use of the group rural talents in Beijing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benefit oriented support mechanism, to establish a financing support policy for agricultural service oriented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o establish an incentive policy  to stimulate rural employment as an assessment indicator.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service enterprises;Urban agriculture

基金项目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学创新团队(市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项目(2024090152)。

作者简介 吕娜(1980—),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5-06;修回日期 2024-06-19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促进农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1。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和理想选择2-3。近几年,北京市着力构建公益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整体协同推进的“一主多元” 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格局4-5,但是仍然存在着专业化不强、优势不突出、效益不高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北京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仍以公益性、准公益性为主,而这类机构由于其天然的特点和弊端导致其服务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乡镇农业推广部门,其机构设置相对分散、服务范围有限、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功能弱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化运作的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公益性、准公益性机构在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大力并高效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是一条破解传统农业服务系统“失灵”的重要途径6-10。笔者结合北京的市情农情,对今后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的重点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1 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发展的重点思路分析

1.1 把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找准企业发展方向

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在设立、经营和发展中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划落地为着力点,围绕重点方向,提出相应的专业化农业服务业发展方向,确保农业企业发展与北京市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

1.1.1 深化农业生产性服务。

按照相关规划,北京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牢牢守住“五个百万”农业基本盘,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着力提升蔬菜、肉类等农产品自给率和控制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尤其是北京将严守150万亩(10万hm2)永久基本农田和166万亩(11.067万hm2)耕地保有量底线,落实200万亩(13.333万hm2)耕地保护空间,有效提升耕地地力和质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到2025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在50万亩(3.333万hm2)以上。围绕上述需求,农业服务企业应聚焦蔬菜、粮食、肉类等农产品的生产,深化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开展专业化的优良品种供给、技术咨询、种植机械化自动化保障等服务,培育农田数字化管理监测系统等增长点。

1.1.2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

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农业科技创新纳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科技创新服务是北京市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高产田”,因此,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农业既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找准技术服务的增长点,又要自觉跳出农业生产过程聚焦农业科技服务的本职,在种子培育、农业环境保护、高质量农田建设、农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向技术纵深推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3 做优农业发展咨询服务。

适应北京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的发展要求,北京农业企业应以专门化咨询业务为核心,遵循客观规律,站在科学、公正的立场,为政府、农业企业等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建议,真正做优做强农业发展咨询服务,为北京市农业农村长远高效发展提供支撑。

1.2 借力北京世界级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北京要建立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无人化技术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北京农业服务业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借助北京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的优势,做好吸收转化工作,充分实现对农业服务业的科技赋能。

1.2.1 全面强化信息技术吸收运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北京农业专业化服务业在发展中也全面强化信息技术的吸收运用,这无论是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是金融保障服务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农田数字化管理监测系统开发和运行中要高起点起步,采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感、信息传输、信息融合和信息应用等方面形成支撑农田全天候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

1.2.2 稳妥推进无人化技术应用。

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型无人化平台快速发展,其技术性能不断提升,经济性也逐步增强,在播种、施肥、农害防治等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无人化技术的应用。例如,依托现有的多足机器人形态和相关技术,结合蔬菜种植、粮食种植等播种的特点,农业服务企业可以研发专门的播种机器人,大幅提升播种效率和一致性,为作物丰产奠定基础。再比如,依托现有小微型无人飞行器技术,可以设计开发精准定向的虫害防治无人化灭虫蜂群等新形态的农业专用设备,为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提供高技术手段。相关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北京市农业发展需求,还可以面向全国推广。

1.2.3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未来农业服务业领域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找好切入点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农业天气预报服务将有显著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丰富性将大大改观,对农业发展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再比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海量知识训练,对语义的理解和表达几乎与人类无异,这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形态都会有较大影响,将来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主要工具,扁平化、智能化的业务流程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形态。

1.3 用好北京群体性农村人才队伍,增强企业运营效益

北京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有农村地区人口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农村人口在农业高效益发展中参与的积极性,不仅能有效破解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还能够为农业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用、好用的人力资源。因此,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在经营中除了遵循一般的规律外,应特别注重用好北京群体性农村人才队伍。

1.3.1 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服务企业就业。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充分发展会进一步细化农业生产过程及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分工,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先进技术的引用,必然会造成传统的生产型农业人才需求减少,客观上造成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在发展中要未雨绸缪,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推动传统种植技能型人才向农业服务领域转型。这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民技能专业化培训业的发展。

1.3.2 高效发挥农村村干部群体在企业发展中的协调配合作用。

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的关键力量。经过政府的积极推动,北京市农村干部群体普遍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养较强,可以对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协调配合作用。例如,村干部对村情村民情况了解掌握细致,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荐到不同的农业服务业岗位,使人尽其用。农业服务企业可以与农村基层治理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双向共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