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

作者: 杨彬如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0

The Impact of Chinese Rural Residents’Low-carbon Awareness on Carbon Emision in Rural Areas—An Example from Carbon Emission Baseline Survey of Liziba

ANG Bin-ru(School of Economics,Gansu Universityof Political Science andLaw,Lanzhou,Gansu 73000)

AbstractLoabonaessisportantactorinboiuttisindfictiseedbcialooco mentandotherfactors.Theexamplewichcarbonemissionbaselinesurveyfromfieldworkshowstherelationshipbetweenlowcarbonaware nessandcarboemisionAndthencomparedtherelatioshipbetweencarbonemissoandlow-carbonawarenessundercertaincoditions. Toanalyzethefactorsthatrestricteelatioshipetweenlowcarboaaresandcarboeisionasdotedataofsueytogetrele vant conclusions in the last.

KeywordsLow-carbon awareness;Carbon emissions;Restricted factors

低碳意识是指个人思想意识中所树立的低碳环保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有关碳排放的决策准则和行为方式。一个人的低碳意识越强,其在日常生活中越会尽可能选择碳排放较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品。具体表现为个人日常行为中自觉履行环保公民责任、选择低碳生活方式、选择节能产品等[1]。根据低碳意识的概念可作如下假设:如果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来决定的,那么低碳意识的提高会使人们的行为更加低碳化,进一步会对碳排放造成积极影响。即越高的低碳意识激发越多的低碳行为,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的降低[2]。但这一假设仅仅是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的,是否成立还需要实证论据的支持。

为了结合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以上提出的3个问题,需要详细的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证数据。《李子坝碳排放基线调查》为进一步论证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项调查中对农村居民低碳意识的评测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对低碳理念的认知、日常生活习惯、政策法规的鼓励与约束和未来的低碳生活选择等方面[3]。笔者通过对此次调查中有关低碳意识和碳排放的数据进行整理,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

1.1低碳意识分级低碳意识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这里采取序数分级的方法分析低碳意识[4-5]。根据《李子坝碳排放基线调查》对抽样农户访谈调查了解到的情况,通过居民对低碳概念的了解程度,结合居民对低碳意识的认知程度,将受访农户分为3组:低碳意识较强(占比 14.29% )、低碳意识一般(占比 50.79% )、低碳意识缺乏(占比 34.92% )。

1.2低碳意识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在确定了低碳意识的差别之后,通过进一步调查受访农户与碳排放有关的行为来测度低碳意识对碳排放可能的影响[6]。 ① 在无附加条件下,低碳意识较强组和低碳意识一般组的所有受访农户都会选择低碳行为,而低碳意识缺乏组也有 90% 的受访农户选择低碳行为。 ② 当低碳行为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时,3组的选择与在无附加条件下的选择比例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在受访农户的意识中,当低碳行为不附加类似经济得失的条件时,低碳概念和低碳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其积极意义类似于带来经济利益。 ③ 当低碳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时,受访农户的选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组中不会选择低碳行为的农户比例分别提高了25百分点、31.25百分点、20百分点。 ④ 当低碳行为不仅不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需要付出额外的经济代价时,低碳意识较强组和低碳意识一般组中不会选择低碳行为的农户比例继续上升,分别上升了25百分点和6.25百分点,而这时低碳意识缺乏组中不会选择低碳产品的比例仍为 30% 。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无附加条件下、低碳行为带来经济利益时、低碳行为不会带来经济利益时,低碳意识越强的组中选择低碳产品或低碳生活方式的比例越高,这说明在这3种情况下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成正比。

不同的情况出现在居民需要为选择低碳生活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时,低碳意识缺乏组中有 70% 的受访农户表示会选择低碳产品,而这一比例在低碳意识较强组中为 50% ,在低碳意识一般组中为 62.5% 。在这时,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的选择成反比关系,即低碳意识越强低碳行为反而越少[8-9]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妨先做一个假设,即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是独立的,这种影响受到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制约。

2低碳意识影响碳排放的制约因素

2.1引入制约因素之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如何制约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引入分析3组农户的收入情况加以论证。

表1反映了3个受访户组的收入状况,包含年户均收入和年人均收入,很明显的是,不论年户均收人和年人均收入,低碳意识越强组的收人越高。那么需要判断是低碳意识的影响促进了收入增长,还是由于高收入刺激了低碳意识的形成。因为受访户中还没有采用高科技生产方式或者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所有的受访农户所从事的产业和产品均相同或类似,所以可以排除低碳意识促进了收人的增长这一情况[10-I]。因此可以推断,一部分居民收人提高以后产生了较强的低碳意识,是高收入刺激了低碳意识的形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36.pd原版全文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1
Table1Relationship betweenlowcarbonawarenessand farmers'incomein TheCarbon Emission BaselineSurveyofLiziba单位:元

从以上的分析论证可以进一步推论,经济因素会制约人们的低碳意识,从而影响人们的低碳行为选择,并最终制约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

2.2经济因素制约低碳意识的体现经济因素会制约人们的低碳意识,从而影响人们的低碳行为选择,并最终制约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12-13]。在这里经济因素对低碳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低碳意识的制约造成的,是间接的。

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如何制约低碳意识对低碳行为抉择的影响,在低碳行为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时 100% 的受访户会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当低碳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时,低碳意识较强组中 75% 的受访户会选择低碳产品;当居民需要为选择低碳生活付出更多额外的经济代价时,低碳意识较强组中选择低碳产品的受访户仅为 50% 。按照这种方法分别分析其余2组,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因素的制约对人们的低碳行为选择具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当低碳生活和低碳产品会为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时,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但当需要为低碳生活方式付出额外的经济支出时,人们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各种选择。可以这样说,在受访居民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他们的整体收入水平来看,经济因素选择优于低碳环保选择是合情合理的。

2.3经济因素制约低碳意识的实证分析表2反映了3组受访户的收人情况和碳排放量情况,与之前表2中分析的收入和低碳意识的高度相关性不同,不论是碳排放总量、户均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3个受访户组的碳排放量都表现出与低碳意识的非相关性。首先,从碳排放总量看,低碳意识较强组与低碳意识缺乏组的碳排放总量占比都低于其人口所占比重,低碳意识一般组的人口数量占总受访户50.79% ,却造成了 60.93% 的碳排放。其次,从户均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来看,低碳意识较强组与低碳意识缺乏组的数据近似,而低碳意识一般组的该项数值却远高于其他2组。最后,从单位收入碳排放(单位收入所造成的碳排放)和碳生产力(每千克碳排放的产出)这2项数据上看,低碳意识较强组的数据要优于其他2组,说明该组的碳排放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高于其他2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低碳意识缺乏组的单位收入碳排放和碳生产力数据要优于低碳意识一般组,说明低碳意识缺乏组的碳排放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高于低碳意识一般组。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2
表1《季子坝碳排放基线调查》低碳意识与农户收入关系表2《李子坝碳排放基线调查》碳排放量、低碳意识和收入水平关系Relationshipetweencarbon emisions,lowcarbonawarenessand income level inTheCarbonEmisionBaselineSurveyof

将表2中3组受访户的碳排放量、低碳意识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函数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为图1、2和3。

图1反映了低碳意识与户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低碳意识由低到高的排列。可以看出,相对于低碳意识一般组的户均碳排放量,其他2组的户均碳排放量较低。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3
图1低碳意识与户均碳排放关系曲线

图2是3个受访户组的户均年收入与户均碳排放量的关系,反映了受访户收入水平与其碳排放水平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随着3个受访户组的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他们的碳排放水平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中国农村居民低碳意识对农村碳排放的影响4
Fig.1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low carbon awareness and per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s图2户均年收入与户均碳排放关系曲线Fig.2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average annual income and average carbon emissions per household

图3反映了3个受访户组的户均年收入与单位收入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访户收入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3个受访户组的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他们的单位收入碳排放也表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可见低碳意识较强组的碳排放效率与能源使用效率远高于其他2组。

图1、2和3所反映的3个受访户组的碳排放量、低碳意识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非常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图2反映的户均收人水平与户均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图3所反映的户均收入水平与单位收人碳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农村低碳意识与碳排放的实证,即“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收入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收人增长而下降”。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农村,人们的低碳意识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甚至在经济因素的制约下,低碳意识会与碳排放出现了图1中所示的倒“U"形,而非前文所说的低碳意识与碳排放成反比的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低碳意识对碳排放的影响受到了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诸多影响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因素。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nkx2025073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