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啮小蜂CcGSTS1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纯化及酶学特征分析
作者: 覃东玉 任睿 孙美娣 李敏 潘丽娜
摘要 鉴定一个编码周氏啮小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序列的全长基因CcGSTS1,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vGSTS6基因具有高同源性。体外表达、纯化的重组CcGSTS1可催化CDNB与GSH结合,最适反应pH为7.0。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周氏啮小蜂CcGSTS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周氏啮小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统发育分析;酶活
中图分类号 Q9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09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1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loning,Expression,Purification and Enzyme Activity of CcGSTS1 from Chouioia cunea Yang
QIN Dong-yu,REN Rui,SUN Mei-di et 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and Pla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Tianjin 300387)
Abstract In this study,we characterized a full-length gene encoding GST sequences CcGSTS1 from C.cunea.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CcGSTS1 shared the highest identity with NvGSTS6 of Nasonia vitripennis.The recombinant CcGSTS1 showed glutathione-conjugating activity toward CDNB (1-chloro-2,4-dinitrobenzene) and GSH (Glutathione).The optimal reaction pH value is 7.0.This study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CcGSTS1 gene in C.cunea.
Key words Chouioia cunea Yang;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Phylogenetic analysis;Enzyme activity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9KJ089)。
作者简介 覃东玉(1997—),女,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昆虫学。*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昆虫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06
昆虫的宿主适应性及杀虫剂抗性与解毒代谢相关蛋白密切相关,主要包括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s,P450s)、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1]。谷胱甘肽S-转移酶催化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底物结合,增加代谢产物的水溶性,促进其排出体外[2]。根据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细胞内的位置,GSTs可分为3类:胞质GSTs、微粒体GSTs和线粒体GSTs。迄今为止,在昆虫中只发现了胞质GSTs与微粒体GSTs[3-4],胞质GSTs通常被分为至少6类:Delta、Epsilon、Omega、Sigma、Theta和Zeta[5]。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除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解毒作用以外,还参与多种细胞生理生化反应,如胞内物质运输、激素的生物合成和抗氧化应激等[6]。此外,谷胱甘肽S-转移酶可作为气味降解酶,在昆虫嗅觉感受系统中降解气味分子[7-9],如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的SzeaGSTd1可能通过降解宿主挥发物中的辛醇,从而辅助定位宿主[10],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触角的性信息素敏感感受器中具有触角特异性表达GST,可能通过灭活醛类气味分子来保护嗅觉系统[11]。
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杨忠岐等[12-13]在我国筛选出的一种对美国白蛾具有高寄生率的天敌昆虫,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关周氏啮小蜂的室内繁育,蜂种复壮,不同温湿度对小蜂寄生率、发育历期、成蜂寿命的影响等方面均已有详尽研究[14-16],但有关其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尚缺乏研究。Li等[17]在周氏啮小蜂嗅觉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美国白蛾蛹挥发物1-十二烯对小蜂已交配雌性具有较强的引诱性,但其诱发周氏啮小蜂嗅觉反应的分子机制尤其是降解机制尚不明确。笔者从周氏啮小蜂的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序列保守性及系统进化关系,并克隆CcGSTS1基因,体外诱导、表达并纯化CcGSTS1蛋白,分析该蛋白的活性,旨在为进一步分析CcGSTS1在周氏啮小蜂解毒代谢中的作用或气味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昆虫:周氏啮小蜂,由河南省漯河市豫中南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研究中心惠赠,在实验室接种于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上进行传代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5±0.5)℃,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14 L∶10 D。
主要试剂和工具酶:总RNA 提取试剂(RNA isolater Total RNA Extraction Reagent)、反转录试剂盒(HiScriptII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DNA凝胶回收试剂盒(FastPure Gel DNA Extraction Mini Kit)、质粒提取试剂盒(FastPure Plasmid Mini Kit)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限制性内切酶、PCR 所需 ExTaq primix 酶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测序由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其他如氯仿、异丙醇等试剂均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试剂。
菌种及质粒:大肠杆菌Transetta (DE3)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Trans1-T1 Phage Resistant Chemically Competent cell 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有限公司;原核表达载体pGEXKG1为实验室保存。
1.2 方法
1.2.1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周氏啮小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1(CcGSTS1)碱基序列由笔者所在课题组早期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18]。氨基酸序列由BioEdit软件(Isis Pharmaceuticals,Carlsbad,CA)生成。应用在线服务器(http://www.detaibio.com/sms2/protein_iep.html)计算成熟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等电点。采用Signalp-5.0服务器(https://services.healthtech.dtu.dk/service.php?SignalP-5.0)对信号肽进行预测。通过SMART服务器(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对CcGSTS1的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应用MEGA 7.0软件align by clustalW程序,选择默认参数进行序列对齐,采用p-distance模型对间隙进行删除,phylogency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
1.2.2 总RNA提取与cDNA合成。
取周氏啮小蜂成虫称重100 mg,用液氮研磨后,按照 RNA isolater Total RNA Extraction Reagent说明书提取总 RNA,经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根据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反转录反应获得单链 cDNA。
1.2.3 重组表达质粒构建。
根据CcGSTS1的基因序列,利用 Primer 5.0设计特异性引物(sense:CGCGGATCCATGCCTATGGAGCAGATGC,antisense: CCGCTCGAGAAATTGGGTTTTGGGTCGT)。以周氏啮小蜂单链 c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将回收的DNA片段连接在克隆载体pMD 19-T,阳性克隆送测序验证。用BamH Ⅰ/Xho Ⅰ 双酶切并连接表达载体pGEX-KG,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菌株(Trans1-T1)感受态细胞。挑取单菌落,扩大培养后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进行质粒提取。对抽提出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
1.2.4 重组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应用重组质粒pGEX-KG-GSTS1转化E.coli Rosetta(DE3) 表达菌株感受态细胞,挑取单菌落进行扩大培养,37 ℃振荡培养至菌液OD600 nm为0.8~1.0,加入IPTG 至终浓度为0.4 mmol/L 进行诱导表达,继续振荡培养4 h。收集诱导表达菌体,用PBS缓冲液重悬菌体,超声波破碎后于4 ℃下10 000 r/min 离心15 min。收集上清,与谷胱甘肽树脂,于4 ℃层析柜结合,随后将结合液于4 ℃下 1 200 rcf离心5 min,弃掉上清液,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3次,然后加入Thronbim酶,于4 ℃酶切除GST标签,最后加入PBS缓冲液洗脱,收集上清即为纯化的蛋白,在4 ℃ 用透析袋透析去盐(透析液 20 mmol/L Tris-HCl,pH 7.4) 2次,每次4 h。纯化后采用 BCA 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然后将10 μL纯化蛋白用 SDS-PAGE 检测,最后存至冰上放至4 ℃冰箱保存,用于酶活性检测分析。
1.2.5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
CcGSTS1活性测定:反应体系包括10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 ,1 μg CcGSTS1蛋白,GSH 终浓度为 1 mmol/L,CDNB 终浓度为2 mmol/L,在25 ℃条件下检测 340 nm 处的吸光值,以PBS 缓冲液作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1 min 测定1次,共测定 9 min。将所得数值经过整理带入公式求出酶活力。CcGSTS1活力计算公式如下:
比活力[μmol/(min·mg)]=( △OD340×V)( ε×T×L×E)
式中:△OD340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V为酶促反应体积(200 μL) ,ε 为产物的消光系数( 9.6 mmol/cm),T 为反应时间(1 min) ,L 表示光程 (1 cm),E为加入酶量(1 μg)。
pH对CcGSTS1催化活性的影响:反应体系包括终浓度分别为2 mmol/L CDNB 和1 mmol/L GSH,1 μg目的蛋白,10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同时将反应体系中的10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 pH 7.5) 替换成不同pH 梯度缓冲盐溶液(pH 4.0、5.0、6.0、6.5、7.0、7.5、8.0的10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8.5、9.0、10.0、11.0、12.0的100 mmol /L Tris-HCl 缓冲液),反应在25 ℃下进行。每处理进行3次重复。检测在340 nm 处的吸光值,分别于1 min 和6 min各测定1次,按照上述方法测定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