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作者: 陈欢 汪永武 马斐 曹承富 吴子峰 乔玉强 李玮 张向前 赵竹 丁永刚 侯君佑 储艳梅 韩佩杰 杜世州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0

摘要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产托管;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246-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56

New Pattern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Basing on Production Trusteeship—Taking Anhui Yingzhou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Bas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current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summari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achievement attributes, transformation motivatio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o-tech) extension paths. At the new stage, in 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trusteeship, we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pattern basing on socialization service. Taking Anhui Yingzhou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and Sci-Tech Innovation Base as an example, we amplifie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rusteeship on the Sci-Tech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clarified th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Agro-Tech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and trusteeship enterprise. We proposed a feasible new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which was basing on production trusteeship. It w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availability and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Production trusteeship;Anhui Province

加速农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新时期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科技市场需求迫切的形势下,探索一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开辟农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新路径,对于驱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业生产从资源依赖型逐步向科技驱动型转变[1],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动力。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仅约40%[2]。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应用型科技成果所占据的市场比例不高;二是成果转化激励不足,严重影响科研人员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转化平台和服务人员,导致科研成果价值评估不准、转化工作推进困难;此外,农业生产中科技成果的受众人群大部分是农民,其科技意识缺乏,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不高,也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成效[2-4]。因此,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是当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农业生产托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全新模式[5-7],随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组织不仅将承担种粮大任[7],而且将成为应用型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鉴于此,笔者在综合分析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模式及其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农业生产托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理论框架,并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阜阳市颍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安徽金土地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的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阐述其联合协作机制,旨在为推动农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1 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农业领域科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通过试验、开发、推广等应用于生产领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从业者素质的行为和过程[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则是将已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过程的运作方式,在转化过程中,可根据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等角色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类型的转化模式。目前,按成果供给主体不同,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可分为科研院校主导型、推广部门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多元转化主体型等四大类型。

1.1 以农业科研院校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模式

以农业科研院校为主导的转化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或企业委托,以具体的研究或开发项目为依托,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研发,并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普、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技术(产品)转让等形式由科研机构、高校等主动向需求方推广成果。近年来,安徽省按照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对于新一轮全面创新“揭榜挂帅”方式要求,采取“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谁牵头谁采购”方式,由产业链“链主”企业自主凝练技术需求30余项,择优立项10余项。

1.2 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模式

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导的转化模式是我省最主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一种利用政府行政力量自上而下纵向直线推行的模式,具有农技推广综合能力较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较完善等优势。“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214套,同时推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责任制,89个主要农业县(市、区)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开展责任制推广服务,累计服务科技示范户49.8万人次,农技人员入户服务率94.87%,比“十二五”末提高0.32%。

1.3 以企业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模式本质是企业基于对利润的进一步追求和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引进科研院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经营、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实现成果转化、扩散和产业化。2010—2021年,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32个发展到83个,省级龙头企业由685个发展到999个,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也翻了一倍,从1.2增长至2.4。尽管企业主导型的成果转化模式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显著[9],但其逐利性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对基础性、公益性农业成果的转化支持不高[10],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进一步升级优化难度增大。

1.4 多元转化主体的转化模式

以创建区域示范样板、建立工作站或研发机构等平台的形式,联合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科研院校、推广部门等多种成果实施主体,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创新成果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科技特派员(团)工作站、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

1.4.1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调动农业科教系统的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农业科技现代和县域示范样板。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和先行县名单,从政策方面全力支持全国72个县(市、区)与对口技术单位进行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其中,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入选,对口技术单位分别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

1.4.2 科技特派员(团)工作站。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继2014年首次明确提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第9次将科技特派员制度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加强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9年,全省近3 000个贫困村已经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全覆盖,2022年淮南市、蚌埠市、池州市、阜阳市太和县等提前完成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目标。科技特派团是将不同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组建成团,跨学科、全方位、多渠道的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并采取团队服务的模式开展“一团一业”的综合科技服务。2022年,安徽省科技厅组织开展省级科技特派团及升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备案工作,备案专业型或复合型科技特派团142个,一对一科技帮扶县(市、区)105个。此外,2016—2021年,安徽省科技厅已备案六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18年阜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8个县(市、区)全覆盖。

1.4.3 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区)是以推进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聚集的方式,发挥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示范引领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加工转化和技术创新协同等,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现代农业现代化。2010年以来,安徽省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区)共获批71个,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5家。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创建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示范园(区),以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创新经营方式,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安徽省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其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批3个,涵盖阜南县、芜湖市繁昌区和天长市;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获批6个、87个;国家级、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区)分别获批3个、7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