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 杨雪姣 张军 李全文 张贇琨 曹培培 张媛媛 张汉朝
摘要 对2019和2022年的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新济洲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情况,并基于InVEST模型分析新济洲湿地公园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变化,探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情况及其管理建设效果;同时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结果表明:2019—2022年新济洲湿地公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较大,其中,林地和草地呈现增加趋势,农田呈现减少趋势。2019—2022年新济洲湿地公园碳储量增加了3.09万t,碳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济洲岛和新生洲岛;平均生境质量上升了0.11,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再生洲岛。新济洲湿地公园碳储量与生境质量存在较强的协同关系。新济洲湿地公园的管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明显提升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关键词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InVEST模型;土地利用/覆被;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07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1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f Dynamic 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Xinjizh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Based on InVEST Model
YANG Xue-jiao1, ZHANG Jun2, LI Quan-wen2 et al
(1. Nanjing Puho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Jiangsu 210033;2.Nanjing Yangtze River Xinjizhou National Wetland Park, Nanjing,Jiangsu 211110)
Abstract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Sentinel-2 in 2019 and 2022 were interpret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cover in Xinjizhou Wetland Park,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habitat quality and carbon storag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VEST mode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status and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effects of the wetland park were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ynergy/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cover of Xinjizhou Wetland Park changed greatly from 2019 to 2022,the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farmlan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From 2019 to 2022, carbon storage of Xinjizhou Wetland Park increased by 30 900 tons, and the areas with high carbon storage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Xinjizhou Island and Xinshengzhou Island;the average habitat quality increased by 0.11, and the area with great change was mainly located in Zaishengzhou Island.There was a strong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storage and habitat quality in Xinjizhou Wetland Park. Th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Xinjizhou Wetland Park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the Wetland Park.
Key words Xinjizhou National Wetland Park;InVEST model;Land use/cover;Ecosystem services;Dynamic change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1],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的湿地面临面积迅速减少、功能逐渐丧失的巨大压力[2-3]。为了缓解这一现状,世界各地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4]。目前,中国已逐渐建立起包含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在内的湿地保护体系[5-6]。
国家湿地公园是对湿地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之一,其基本理念为“在湿地的合理利用中对湿地进行保护”[7],一般建立在城市郊区及周边区域。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热潮的出现,关于湿地公园的研究越来越多。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生态修复[8]、景观规划[9-10]、空间分布[11-12]等层面。尽管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监管体系不完善、发展建设程序不规范等问题[13]。国家湿地公园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休闲、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14],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对湿地的管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新济洲湿地公园”)是长江干流中下游唯一一个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小,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强的碳汇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该研究对2019和2022年两期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获取了2019和2022年新济洲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基于InVEST模型对新济洲湿地公园碳储量和生境质量2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评估,从而评价新济洲湿地公园建成以来的保护恢复成效,以期为湿地公园的管理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118°29′15″~118°33′54″E,31°47′5″~31°53′24″N)是位于长江干流下游典型的洲滩型湿地,由子母洲岛、子汇洲岛、新济洲岛、再生洲岛、新生洲岛5个洲岛组成(图1),湿地总面积约为2 679.21 hm2(采用WGS 84坐标系UTM投影50N分度带)。新济洲历史上曾是一个自然村,因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洲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生态系统功能降低。自2011年湿地公园开始建设以来,新济洲湿地开展了包括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水系连通等恢复工程,有效改善了湿地公园内的水动力条件,恢复了湿地植被,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1.2 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处理
该研究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取自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的2019和2022年同期10月的10 m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经大气校
正、监督分类、分类后处理、裁剪、重分类等处理后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划分为林地、草地、裸地、水面、不透水表面、农田6个类型。
1.3 评价方法
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是一种用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模型系统,它将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联系在一起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表达,有助于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15]。该研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新济洲湿地公园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
1.3.1 基于InVEST的碳储量模型。
InVEST模型的碳储存模块可以用来估算当前土地利用/覆被下的碳储量或者一个时间段内的碳汇量,其包含地上碳库、地下碳库、土壤碳库、死亡有机物碳库4个基本的碳库类型。模型的输入包括新济洲湿地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4种碳密度。该研究的碳密度数据从已发表的文献中获取[16],选择原则为优先查找南京地区的碳密度数据(表1)。碳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Ctotal=C1+C2+C3+C4
式中:Ctotal为总碳储量(t/hm2);C1为地上碳库的碳储量(t/hm2);C2为地下碳库的碳储量(t/hm2);C3为土壤碳库的碳储量(t/hm2);C4为死亡有机物碳库的碳储量(t/hm2)。
1.3.2 基于InVEST的生境质量模型。
InVEST模型中的生
境质量模块可以用来表征生物多样性水平,生境质量越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越高。它将土地利用/覆被的生境适宜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信息结合,评估每种土地利用/覆被的栖息地质量[17]。其计算公式如下:
Qxj=Hj(1-DzxjDzxj+kz)
式中:Qxj为类型j中栅格x的生境质量指数;Hj为类型j的生境适宜性指数,生境适宜性越高,Hj数值越大;Dxj为类型j中栅格x的生境退化程度,退化程度越高,Dxj数值越大;k为半饱和常数;z为模型默认参数,一般取值2.5。其中,Dxj的计算公式如下:
Dxj=Rr=1Yry=1WrRr=1WrryirxySjr
式中:r为威胁因子;R为威胁因子的数量;y为胁迫因子的所有栅格;Yr为威胁因子r的栅格数量;Wr为威胁因子r的权重;ry为栅格y上威胁因子r的强度;irxy为栅格y上的威胁因子r对栅格x的影响;Sjr表示类型j对威胁因子r的敏感性。
生境质量模型的输入包括土地利用/覆被、威胁因子、威胁源、生境适宜性。该研究将农田、不透水面和裸地类型作为威胁源,其相应的参数主要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所得[18-20],具体如表2所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为生命有机体提供栖息、繁殖和生存的能力不同,该研究基于相关研究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每种生境类型的适宜性和其对每种威胁源的相对敏感性进行赋值[18-21]。该研究各土地利用/覆被的生境适宜性及其对农田、不透水面和裸地3类威胁源的相对敏感性如表3所示。
该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均在InVEST 3.10.2和ArcGIS 10.2进行计算。
1.4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该研究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二者之间的协同/权衡关系。若碳储量与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存在协同效应,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二者存在权衡效应。具体做法:在研究区生成2 000个随机点,然后将碳储量与生境质量的栅格值提取到随机点上,最后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地利用/覆被分布及其变化
2019—2022年新济洲湿地公园土地利用/覆被占比较多的为林地、草地和水面,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新济洲岛和新生洲岛,草地主要分布在再生洲岛、子母洲岛、子汇洲岛,水面主要包括新济洲湿地公园内的库塘、沟渠等。不透水表面主要为新济洲湿地公园的管理中心及道路等,基本分布于新济洲岛合理利用区。2019年再生洲岛有部分农田分布,至2022年遗留的农业生产活动被全部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