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保护传承研究

作者: 刘钰祖 杜森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保护传承研究0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工作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在社会发展变革中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文化基因理论,结合田野调查识别迭部县扎尕那村物质文化要素内容,对文化因子进行特征解析、图示以及编码,构建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基因图谱;挖掘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并基于基因图谱视角提出其保护的实现路径、活化与应用、可持续传承策略。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基因图谱;扎尕那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6-019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6.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Gene Mapping,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Taking  Zhagana Village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LIU Yu-zu,DU Se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the cultur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has also been aff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How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cultural gene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gene theor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e contents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 Zhagana Village,Diebu County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cultural factors were analyzed,illustrated and coded to construct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gene map of Zhagana Village.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genes, and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activation and application,and sustainable inheritance strategies for its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 map.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Cultural gene;Genetic map;Zhagana Village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乡土文明的精髓,有着村风民俗、建筑风貌、历史遗存、空间格局、地域特色等丰富的历史积淀,作为一定地域乡土文明主要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可被视为一种不同寻常的“基因”,来体现传统村落特有的乡土文化内涵[1]。村落的地域特征、景观环境、建筑肌理及风貌这些物质文化要素均可被视为长久以来该地区人们在固有山水环境中开展生产生活一系列行为,而积淀的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载体。对村落文化“基因”的分析总结与应用将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传统村落价值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

村落文化基因图谱理论的提出为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相关角度对传统村落展开研究,如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分类方法与识别内容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传统村落基因图谱的绘制[2];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结合“城市人”理论,提炼特定时、空影响下传统村落的主要文化基因及其特征[3];从文化基因的视角构建传统村落基因图谱[4];通过对村落历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基因进行调查,梳理村落文化基因,并基于此提出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5];从历史文化调查的角度总结村落历史文化基因[6];以特定村落为例,探讨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基因的运行规律和特征、文化基因的分类原则,并对村落文化基因进行解析[7];其他文献从文化基因类型的划分、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文化基因的价值挖掘、应用文化景观基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1,8-18],国内学者刘沛林也提出关于传统村落基因图谱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类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关于某一区域传统村落基因图谱的构建仍需要更多的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2]。

目前,学界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识别与提取,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在挖掘村落价值与文化基因因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归纳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成果;二是许多研究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特征描述及图示[10,12,14] ,提取文化基因指标要素[19]、指标因子[20-21],并形成文化基因图谱。综合2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对文化基因成果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编码的方式方法研究较少,少有学者探讨如何构建文化基因成果数据库,同时在研究区域上缺少西北地区文化基因内容的整理以及图谱构建。

基于此,笔者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物质文化要素的挖掘和梳理,以文化基因为主要研究视角,结合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一套文化基因系统的编码体系,并尝试构建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图谱,提出基于图谱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在丰富传统村落文化基因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为甘南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概况

1.1 文化基因内涵

基因一词源于生物学概念,是指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的途径来传递信息[17]。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是村落居民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受地理环境和居民点定居的影响,其往往具有清晰而固定的地理区位,呈有一定规律的空间格局[22]。村落中的各种风貌特征成为构建村落文化基因的决定性要素[23],与该地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将某种区别于其他村落并能体现地域独特的乡土文化物质要素视为基因,即为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基因,这种物质要素是传承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基本要素单元,对于村落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村落特质性文化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识别该村落特征的决定性要素。

1.2 甘南传统村落概况

自2023年3月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单公布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共19个村落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扎尕那村作为甘南典型传统村落,由于长期在相对封闭环境演进与积淀,使得整个村落在空间布局、建筑特征、人与自然融合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符号的特色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兼有对规划、建筑、景观传统技艺的传承[24]。扎尕那村在空间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遵循,地域文化对其影响尤为深刻,彰显着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

2 扎尕那村文化基因图谱方法研究

2.1 文化基因提取方法

传统聚落文化基因理论将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分解为不可再细分的基本文化单元,并将其视为识别传统聚落文化特征的基因[20]。文化基因理论通过不同的角度挖掘在不同传统聚落所具有的基因特征之间的区别[25]和联系[26]。田野调查、元素提取、图案提取、结构提取、含义提取、文本提取[27]见图1。从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中选取相关环境要素因子、布局形态要素因子与建筑文化要素因子,将这些要素因子整合到相关物质文化基因图谱中,揭示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特征、作用与意义。

2.2 扎尕那村落基因图谱的构建

2.2.1 文化基因编码方法。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下的村庄详细规划大力推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数字管理平台,对于村庄规划数据成果汇交颁布了相关准则规范,并借助ArcGIS平台建立村庄规划成果数据库。该研究出于规范化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成果的目的,提出基于多种数据管理办法的文化基因图谱编码方式,参照《甘肃省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中要素标识码的编码方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对基本大类的分类方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对地理要素的编码方法,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的文化基因图谱编码方式,即传统村落代码—文化基因类型代码—文化基因特征编码。传统村落代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的有关内容,编码为623 024 101 204;文化基因类型代码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大类的分类方法,用C来表示文化基因,C1即为物质文化基因,C2即为非物质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特征编码参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的编码形式,将解析提取得到的特征要素进行编码,通过指标要素梳理文化基因因子的逻辑关系,形成编码后的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图谱,编码结构见图2。

2.2.2 文化基因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构建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图谱的前提,相关物质文化基因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地域环境特征[28]、村落布局特征[21]、建筑营造特征[29]3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该文提出的文化基因编码方式,构建扎尕那村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将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进行逻辑排列,笔者建立了3大类11小类指标的扎尕那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表1)。

3 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内容识别

3.1 扎尕那村文化基因识别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及上述研究总结,解析扎尕那传统村落物质文化基因相关内容,形成地域特征基因、布局特征基因和建筑特征基因3个方面的基因要素,进而通过对文化基因要素的识别、提取、编码,最后构建扎尕那村文化基因图谱(表2)。根据文化基因指标体系,罗列3个一级要素和11个二级要素,对相关基因内容进行诠释。

3.2 扎尕那村物质文化基因要素梳理

通过文献调查和田野调查,详细整理扎尕那村现存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文化基因分布,分别从地域环境要素、村落布局要素、建筑文化要素3个方面进行分析。

3.2.1 地域环境要素。

扎尕那村的村庄选址具有2个特点:一是河谷流域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自给自足的村落单元;二是从有人定居于此直到河谷内聚落形成,其演化过程具有连续性,处于一种持续且未发生中断的历史进程中,东、南、北三面环山,天然石壁将村落围合在气候湿润的高原盆地之中,扎尕那村因此被称为“石城”,盆地的地形条件使得整体气候环境较为湿润,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特征。正南向为南北走向长约10 km的峡谷,412县道从合作市方向经由村落西北向的山道横贯村庄,这种“盆地—豁口—走廊”地理环境组合创造出一种使村落得以稳定发展延续的地域优势,见图3~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