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桃容器苗生长及SPAD的影响

作者: 虞雯 陈燕 池淼 董知洋 许兴

不同施肥处理对桃容器苗生长及SPAD的影响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量对桃容器苗生长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影响,为快速培育出优质桃苗木而筛选出最适合的施肥方法。[方法]采用13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桃容器苗株高、地径、冠幅、分枝数量、一年生枝条长度等生长指标及SPAD的变化。[结果]在植物生长季施用平衡型复合肥料比磷钾型腐殖酸肥料更适合植株生长;平衡型复合肥与低浓度EM菌剂组合施用比复合肥单独施用,更有利于桃容器苗的生长。[结论]生长季施用浓度1 ∶ 1 000~1 ∶ 500的氮、磷、钾平衡型(20 ∶ 20 ∶ 20)复合肥+浓度1 ∶ 200的EM菌剂最有利于桃容器苗的生长及快速成苗。

关键词  桃;施肥;生长;SPAD

中图分类号  S6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7-0158-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38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and SPAD of Container Prunus persica L.

YU Wen,CHEN Yan, CHI Miao et al

(Administrative Office,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 Beijing Flo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Laborary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Beijing 100093)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and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amount on the growth and SPAD of container Prunus persica L.and provide optimal fertilization method for high quality peach plants.[Method]Thirtee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plant height,ground diameter,crown breadth,branch numbers,the length of currentgrowth branches and SPAD of container Prunus persica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Result]Compound fertilizer of balanced type was more suitable for plant growth than humate fertilizer of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ype. Combination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low concentration EM bacteria was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Prunus persica  single compound fertilizer.[Conclusion]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Prunus persica was to apply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balanced compound fertilizer (20 ∶ 20 ∶ 20) with 1 ∶ 1 000-1 ∶ 500 concentration and EM bacteria with 1 ∶ 200 concentration during growing period.

Key words  Prunus persica;Fertilization; Growth;SPAD

桃[Prunus persica (L.)]是一种重要的果树资源,桃花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药用、美容等多种价值,同时也形成了特有的桃文化,并广泛应用于园林和果园中,国家植物园(北园)收集到观赏桃品种70余个,是世界上收集品种较多的机构[1]。桃品种育苗以嫁接育苗为主,如何快速育苗、培养根系发达、观赏品质高的桃树优质种苗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需求。

桃树喜肥,施肥对桃树的生长发育很重要,王日俊等[2]研究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桃树产量与品质。特别是花芽形成的秋季,更要重视施肥,以此增加花芽的数量和质量,保证越冬储备,在第二年有较好的开花效果[1]。但肥料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桃树的生长发育也各异,肥料不足达不到植株所需的养分,植物生长不良、开花数量少;过量肥料反而造成枝条徒长,花芽分化不良,影响开花、树型等观赏性状[1],过量施肥反而会降低桃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3],同时也会降低肥料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4]。因此在桃树生长期提供适合的养分供给对于桃树快速高品质育苗就极为重要,笔者在2021、2022连续2年在桃树生长的夏秋季节进行不同类型肥料和配比的施肥试验,通过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探讨不同种类肥料和比例对桃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桃树高效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的草花基地(116°28′E、39°48′N),试验材料为桃的一个观赏品种,紫叶桃(Prunus persica ‘Zi Ye Tao’),树龄4年,株高平均105 cm,地径平均2.6 cm,冠幅平均50 cm,能够正常开花结实,栽植于口径60 cm的容器中,基质为不含肥料的普通田园土。

供试肥料分别为平衡型(复合肥)和磷钾型(腐殖酸)的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菌剂为EM菌[5],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氮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及各种分泌性孢外酶类[6]。

1.2 试验设计

2021年5月下旬—2022年10月上旬,连续2年对规格、长势一致的桃容器苗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每个处理重复9盆,每隔10 d施一次肥,遇到降雨施肥时间顺延,全年共施肥10次。次年重复相同处理。共设置13个处理(表1),其中不施肥作为空白对照(CK)[7-8]。

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在每年第一次施肥前进行初始指标测定,之后每隔60 d测定一次,全年共测试3次。第二年重复进行测试。

1.3.1    生长量。

对每株植株进行植株高度、地径、冠幅、分枝数量及一年生枝条长度的测定。

1.3.2    叶绿素。

晴天的09:00—11:00,在每株植株的中上部选取3片形态颜色正常的成熟健康叶片,擦拭干净后,避开叶脉,选取成熟叶片的顶部、中部、基部3个部位中部,利用SPAD-plus手持叶绿素仪进行测定,选取的SPAD平均值作为每次测定值。重复3次取均值作为一次测定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桃植株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13种处理在初次施肥前植株高度差异不大,均在104~108 cm;在第一年连续施肥5次(距首次施肥处理后60 d)后株高出现显著差异,其中处理⑩和CK植株较矮,株高在150~155 cm,而处理②、③、⑨、11株高较高,超过170 cm;在第一年连续施肥10次后(距首次施肥处理后120 d),处理①、⑩、B12和CK植株高度较低,在160 cm左右,处理⑨和11的植株高度较大,约185 cm。

次年不同处理间植株高度差异极显著。其中在第二年施肥前,处理B13即CK的株高仅为162.00 cm,其余各施肥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处理⑨和11的株高最高,约为CK的1.27倍;次年同样连续5次施肥后,CK植株生长高度最少,株高仅为165.60 cm,其次是处理12,植株高度为187.83 cm,而处理⑨和11继续以最快速度增长,株高超过220 cm,约为CK的1.33倍;在经过连续2年共20次生长季施肥后,处理B11的植株高度最高,超过242 cm,其次是处理⑨,株高达237.14 cm,其他处理植株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株高均超过200 cm,而CK处理的植物经过2个生长季株高增长64.78 cm,植株高度仅为172.00 cm。表明处理B11对植株高生长最有利,其次是处理⑨,而不施肥处理植株高度增长最小。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桃植株地径的影响

由表3可知,第一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植株地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植株地径平均增长量为0.44 cm。第二年施肥前各处理植株地径差异极显著,其中CK和处理12的地径最小,分别为2.87和2.94 cm,而处理⑨和11的地径最大超过3.35 cm,约为CK的1.17倍,其余处理地径均超过3.00 cm;第二年5次施肥后,处理11地径超过4.00 cm,其次是处理⑨,CK植株地径最低,仅为3.24 cm,其余处理间地径在3.27~3.63 cm,无显著差异;第二年10次施肥后,处理B11地径达4.29 cm,而处理⑨的地径也达4.00 cm,处理①、⑥、⑧、⑩、12和CK的地径较小均未超过3.50 cm。表明第一年施肥对植株地径影响不显著,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次年植株地径出现极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1最有利于植株地径的增长。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桃植株冠幅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施肥前及第一年5次施肥后,不同施肥处理间植株冠幅无显著差异;在第一年施肥10次后(距首次施肥120 d),不同处理植株冠幅差异极显著,其中CK不施肥处理下植株冠幅最小为87.00 cm,其次是处理①、⑥、⑧、⑩、12,冠幅在97.00~101.00 cm,而处理②、③、④、⑤、⑨、11的冠幅较大,超过114 cm。

次年施肥前后植株冠幅均表现出和第一年末次施肥后相似的趋势,CK处理下冠幅最小,最终仅为110.00 cm,处理②、③、⑨、B11的冠幅较大,并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和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间差距更加显著,在末次施肥后处理⑨和11的冠幅较高,分别达171.00和162.86 cm,分别是CK的1.55和1.48倍。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桃植株分枝数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施肥处理前,各植株分枝数量在10~14,各处理无显著差异;连续施肥2年后,不同处理间植株分枝数量差异显著,其中CK处理B13下植株分枝最少为21个,其次是处理B12,分枝数量为38,处理B11在施肥后分枝数量增加最多,达58个,约为不施肥处理的2.76倍,剩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枝数量也超过40,接近CK的2倍。说明施肥有利于紫叶桃植株分枝,其中施肥处理B11最有利于植株枝条数量的增加。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叶桃植株一年生枝条长度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施肥前各处理植株一年生枝条长度无显著差异,一年生枝条平均长度为29.00 cm;第一年5次施肥后各处理一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⑨和11,一年生枝条长度最长,分别达到91.56和86.56 cm,其次为处理②和③,一年生枝条长度接近76 cm,其余处理一年生枝条长度无显著差异,长度在63~73 cm;第一年10次施肥后,处理11一年生枝条最长为114.29 cm,其次为处理③和⑨,一年生枝长接近111 cm,均超过不施肥的1.7倍,处理⑩、12和CK一年生枝条长度最短,分别为75.14、73.00和64.40 c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