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
作者: 何涔锐 孔令成
摘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共同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以湖北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两者得分,最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趋势,且乡村振兴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各地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促进两者之间协调融合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延长农村产业链、完善城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城镇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4)07024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56
Study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HE Cen-rui1,2, KONG Ling-cheng1,2
(1.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Jingzhou, Hubei 434023;2.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joint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rban-rural imbalance. This article takes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data from 2010 to 2020, first constructs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Secondly, the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cores of the two, and finally,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scheduling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shows a fluctuating growth trend, and the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various cities shows a fluctuating growth trend.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Hubei Province, as well as promote coordinated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further extend the rural industrial chai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leverage urban spillover effect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New-type urban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ion
为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协同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支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一级,该区域内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并举,对于升级城乡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城乡一体、推动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深入探究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适时提出的,因而国外学者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侧重于对城乡关系理论层面上的探究:一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现象,因此提出以城带乡进而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1];二是费景汉和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其认为前者忽略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出农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诱使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进而促进农工两部门平衡;三是托达罗的三部门模型,其认为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从城镇和农村两方面入手,在提高就业水平的同时需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路径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因地制宜处理好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2]。以人为核心的要求,首先解决新型城镇化中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就业、土地、资金”问题,政府以新型城镇化的可携带投资方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市民化的障碍[3],新型城镇化也可以为农村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高素质人才队伍和更高的技术手段。乡村振兴方面[4],乡村振兴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高度相关,核心地区的发展水平最高,边缘地区发展水平较低[5],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域需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6],推动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帮助作用,完善城乡人口互动机制,加强农业科技能力和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7]。第二,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需要结合地理位置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8]。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周边城市辐射较高,从而带动周边城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9],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共融性质,可以协同推进,实现城乡人口、土地、资金、技术方面双向等价流动[10],政府能力、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11]。第三,少数学者亦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展开了研究,比如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12]。现阶段测量城乡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13],对两大战略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
通过上述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层面探究、协调路径剖析、耦合机制构建以及耦合协调测度等方面,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有较大意义。但仍可以进一步提升的是,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全国或省级时间序列模型角度展开分析的,以地级市面板模型视角进行分析的较少,以湖北省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的更是鲜见。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支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一级、我国商品粮的主要产区,该区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深度耦合协调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以湖北省地级市为例,首先通过构建该区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值法测度两者的发展水平,再次运用耦合协调度测算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1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熵值法。
由于原始指标数据间存在量纲差异,在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之前,有必要对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进行消除,因而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芦风英等[5]、高强等[6]、陈景帅等[8]、徐雪等[12]的研究成果,对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的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Xij=xijmin(xj)max(xj)min(xj)(1)
负向指标:Xij=max(xj)xijmax(xj)min(xj)(2)
式中,Xij表示湖北省第i个地级市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i=1,2,…,m;j=1,2,…,n),max(xj)和min(xj)分别表示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于在对数据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会有负数值的存在,需要对标准化后的结果数值进行平移,具体方法如下:
Yij=Xij+1(3)
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熵值,计算步骤如下:
Yij=Xijni=1Xij(4)
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Ej=1lnmmi=1Yij×lnYij(5)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gj=1Ej(6)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Wj=gjnj=1gj(7)
计算指标综合指数
P=ni=1Xij×Wj(8)
1.1.2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用于计算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2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其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C=P1×P2(P1+P2)2(9)
式中,耦合度C∈[0,1],C的数值越大,说明2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越高,反之耦合度越低。根据陈景帅[8]、张天娇[11]等学者的划分标准,0≤C<0.3为低水平耦合阶段;0.3≤C<0.5为拮抗水平耦合阶段;0.5≤C<0.8为磨合水平耦合阶段;08≤C<1为高水平耦合阶段;C=1时达到最高。
由于耦合度模型只能评价2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大小,不能反映系统之间协调状况的程度,因此为了反映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发展的协调状况程度,还需要构建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D=C×T(10)
T=αC+βT(11)
式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指数,α、β均为待定系数,该研究取α=β=0.5。根据张天娇[11]、徐雪[12]、蔡紫薇[17]等的研究成果,耦合协调度划分类型如下:0<D≤0.1为极度失调,0.1<D≤0.2为严重失调;0.2<D≤0.3为中度失调;0.3<D≤0.4为轻度失调;0.4<D≤0.5为濒临失调;0.5<D≤0.6为勉强协调;0.6<D≤0.7为初级协调;0.7<D≤0.8为中级协调;0.8<D≤0.9为良好协调;0.9<D≤1.0为优质协调。
1.2指标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