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咸宜镇民宿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刘小琳
摘要 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村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体现,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产业联系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乡村民宿建设及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产业联动不够、同质化严重、经营层次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提升民宿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等建议,旨在促进咸宜镇乡村民宿与乡村文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民宿;文旅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8-0113-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2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omestays in Xianyi Tow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LIU Xiao-lin
(School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00)
Abstract Homestays are an important lever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high-quality rural life,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linkage and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Through a case stud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industrial linkage, serious homoge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lev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mestays in Xianyi Town, Chengkou County, Chongqing,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Based on thi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herit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homestay service personnel,intend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s and rural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Xianyi Town.
Key words Rural homestays;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旅游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了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1],其中,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重视,认为文化与旅游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强地方、地区和国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加重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创造独特性。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因其明显的协同效应和增长潜力而联系在一起,文化旅游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旅游市场之一,因此文化和创意产业越来越多地用于推广宣传,这两种方式作为营销手段,大大凸显了当地的区域特色,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2],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又是“六稳”“六保”的具体举措。乡村民宿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内容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了迅速发展,为许多建档立卡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作出重要贡献,也有力促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国外发展民宿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民宿业的发展对地方文化旅游和增加家庭收入、强化民宿管理与社区衔接、优化民宿管理、提供可持续培训质量等发挥出重要作用[3],在后疫情时代对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价值[4]。
近年来,我国乡村民宿有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乡村民宿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即使受疫情影响,我国乡村民宿消费约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增速[5]。重庆市城口县地处渝川陕三省(市)交界处,人口不到20万,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该县咸宜镇乡村民宿以保留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风格和村落风貌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旅、文融合优势地位作用,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和人文历史,促进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当地经济产业链、提高当地生活品质,一跃成为休闲特色旅游之地,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民宿市场竞争激烈,城郊型民宿、度假型民宿等类型的乡村民宿如何通过创新创意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急需研究。该研究综合分析了城口县咸宜镇的基本情况、地理环境与旅游规划等情况,通过田野调查、问卷抽样、深度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了咸宜社区、咸宜村、青龙村、双丰村、环流村、明月村、李坪村、中六村这七村一社区乡村民宿建设情况,以期在评价成效,诊断问题的基础上回答乡村民宿到底能否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为我国脱贫地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构建
1.1 文献回顾
通过以“民宿”关键词对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发现,2018—2022年,国内学界对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观点大量呈现。
首先,乡村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政策机制有广泛探索。李金[6]指出,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当前民宿产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明显特征就是民宿产业已经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郑莉红[7]认为,游客数量与旅游收益逐渐攀升,推动了乡村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Chang[8]认为,如果政府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当地旅游业,资源收益就会变成经济收益;杨厚松[9]提出,政府应当引导民宿根据当地旅游业类型、乡士人文风情等特色进行差异化规划,结合各镇各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培育一批乡村民宿市场主体。
其次,乡村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Long等[10]认为,“民宿+文旅”的形式作为一种全新形式的旅游产品已经开发出来,农民的旅游管理能力和整合农村闲置空间、农产品和闲置劳动力得到有效提升;张涤[11]认为,发展乡村民宿和乡村文旅产业,可以促进当地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环境保护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赵佳琳等[12]认为,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既可以确保游客获得优质旅游体验,又可以使乡村环境获得显著改善,切实推动当地文明建设。田力[13]研究发现,通过和当地人共生共建,实现良性循环,加快乡村民宿产业长效发展,同时快速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再次,乡村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颜燕[14]在研究中发现当地民宿产业发展受到的经济阻碍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人才流失。Li等[15]首先认为,城市的旅游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和不足,限制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存在民宿管理和服务人员自身能力与素质较低[16]、民宿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清晰[17]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Pasanchay等[18]认为,与其他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者建立强大的网络可以使分销渠道多样化,这是将民宿与旅游市场连接起来的关键机制,会促使收入增加。因此,应该从保完善基础设施、弘扬特色文化与当地风情、增强人文关怀、扩大民宿宣传、对民宿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来促进乡村民宿发展[19]。同时,要通过凸显民宿的发展特征来提升民宿竞争力,尤其要注重自身品牌建设,强化民宿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维护顾客口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宿发展[20]。
通过以上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促进乡村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但由于大部分结论停留在过去,与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结合不紧,提出的对策缺乏一定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此外,由于理论局限,学者研究多关注乡村民宿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少有剖析政府、村民的实际做法和发展民宿意愿的诉求。该研究基于产业联系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探讨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架构,以分析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民宿产业融合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为各地立足现实把文旅融合民宿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引擎提供借鉴。
1.2 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民宿促进文旅融合从而带动农民致富,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产物,也是巩固脱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要。但就某一产业的发展逻辑来看,无不需要要素支撑,如产业的选择、技术支撑、人员培训、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业对接、利益联结等,而每一个要素都是一个社会系统,一种由强制性合作伙伴、制度、整合和网络等形成的社会结构[21]。帕森斯认为存在的这种社会系统(GAIL)实际上是由功能为目标达成(G)、适应(A)、整合(I)、维护模式(L)4个子系统组成,其共同组成社会系统结构网络,并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转和协调。民宿产业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在特定空间内各行为主体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打造的一种利益共同体,任何单一的行为是不可能形成产业的。该研究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对发展乡村民宿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关系进行考察,诊断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回答乡村民宿能否促进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这一现实问题。理论分析柜架见图1。
从产业关联理论来看,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是一种量化比例关系。民宿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并波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随着民宿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总体消费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旅生产和消费带动促进了消费搬运、创意融入、产业转型。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系统控制和调节作用下,品牌形象和民俗文化、劳动力和专业人才、配套体系和基建设施、产业转型和资源转化4种功能要素相互影响作用,共同组成民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一行动系统。
2 研究方法及被试者信息
该项研究选取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咸宜社区、明月村、香炉坪的村民以及咸宜镇游客为调查点,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获得相关资料。访谈和调研问题涉及是否参与民宿改建等相关建设;年龄、职业、性别是否均匀分布;是否到咸宜镇及周边景点游玩过等,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