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稻田生态种养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作者: 邹欣琦 戴小鹏 李绪孟 江振宇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的研究进展,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选取了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稻田生态种养”为主题的37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发文量、文献作者、主要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分析,对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利用可视化图谱呈现出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显示,近年来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和技术日趋完善,相关研究持续增长,该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文献高产作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热点关键词主要有稻田养殖、技术、种养模式、生态等,研究趋势逐渐向经济效益、生态发展的方向转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稻田生态种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稻田生态种养;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229-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49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Analysis of Rice Field Ecological Cultivation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ZOU Xin-qi1,2, DAI Xiao-peng1, LI Xu-meng3 et al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2. Hunan Urban Profess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37; 3.College of Agronom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rice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in China,we selected 374 documents with the theme of ‘rice paddy ecological farming’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NN) from 2003 to 2022 with the help of the CiteSpace bibliometric tool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uthors, main keywords and emergent words we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focus and hot issues were sorted out,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were presented by visual mapp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rice field ecological farming mode and technology improved, the related research continued to grow, the field formed a research team centered on the high-productivity authors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hot keywords mainly included rice field farming, technology, farming mode, ecology and so on. The research trend gradually shifted to 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how to further improve rice field ecological farming’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Rice field ecological farming;CiteSpace;Knowledge map;Visualization analysis
基金项目 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农情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022NK2047)。
作者简介 邹欣琦(1994—),女,湖南新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图谱。*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知识图谱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3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生产无公害绿色安全食品,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应运而生[1],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资源利用效益的不断提高,稻田生态种养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稻田种养是指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利用水稻的生态环境,构建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稻鳖、稻鸭等共生模式,通过优化水稻周边区域植物群落、融合生物多样性等多重手段调节水稻生长环境,使其互利共生,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2-8]。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对传统种植方式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转型升级,是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保证,是建立高产、有机、安全的绿色农业模式的新技术和新方向,是实现水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绿色发展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9]。
鉴于此,笔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平台(CNKI)上有关稻田生态种养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方式,生成相应可视化知识图谱,探寻稻田生态种养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为稻田生态种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使用CNKI文献检索工具,以“稻田生态种养”为检索关键词,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限定为学术期刊,文献语言为中文,检索文献615条。为确保文献选取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采用人工方式对研究内容和发表时间等条件进行筛选,剔除了征稿启事、会议通知、会议摘要、重复发表以及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将筛选后的文献以Refworks文献导出,使用CiteSpace去重,最终取用文献374篇。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可以将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知识网络图谱的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动态,在文献计量学中广泛应用[10]。运用CiteSpace软件(6.2.R4),将文献导入后对设置面板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完成数据统计并生成可视化图谱。其中,Time Slicing 模块中,时间跨度设置为 2003年1月至 2022年12月,以2年为1个时间切片单位,Selection criteria模块中,以g-index为选择标准,阈值Ntop=50,在Node type模块中,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作为分析对象,进行核心作者、合作机构、主要关键词共现分析,共现分析均不设置修剪方式。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后,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使用突变词探测功能进行关键词突变分析,探索研究前沿和趋势。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内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活跃度[11]。由图1可知,2003—2022年关于稻田生态种养相关研究大致呈现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2003—2012年,该阶段总发文量为69篇,文献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该时段主要处在我国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期间,国家对“三农”支持政策进行调整,呈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格局。此外,我国从2004年开始到2011年连续8年出台8份中央一号文件指导解决“三农”问题,强调要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12]。这说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研究学者对稻田生态种养领域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发文数量不断增加,标志着稻田种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2个阶段为2013—2019年,这一阶段该领域发文量急速增长,标志着稻田生态种养进入兴盛研究时期。2012—2013年发文量略有回落,但2013年后6年间稳步增长并于2019年到达顶峰,总发文量为202篇。追溯至2011年,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被纳入国家渔业“十二五”规划,并启动相应专项计划。原农牧渔业部、原农业部先后召开5次现场会指导稻田养鱼产业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战略目标,提出要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讨,稻田综合种养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稻田生态种养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该领域
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3个阶段为2019—
2022年,与前一阶段相比,该阶段的文献发文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该阶段的总发文量为103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重以及传统农民子女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短缺,且相关研究日渐趋于完善。
2.2 作者共现分析
研究对象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对本领域的关注程度和研究能力。通过对文献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深入研究稻田生态种养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同时还能通过图谱分析揭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13]。运用CiteSpace软件,将“Author”设为节点,生成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图2)以及作者发文情况(表1)。在知识图谱中,节点代表文献作者,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表的文章数量。作者之间的连线表示他们的合作关系,而连线的颜色则表示在特定时间段内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连线越粗表示合作关系越紧密[14]。由图2可知,稻田生态种养领
域已被较多的学者研究和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力量比较集中,主要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比较密切,以黄璜、陈灿、王忍、张印等学者为中心形成了一张比较紧密的关系网,该团队在“水稻+”复合生态种养技术[15]、稻田综合种养模式[16]、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品质[17]、产量[18]、环境[19]、物种多样性[20]以及经济[21]、生态[22]和综合效益[23]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作者发文情况来看,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黄璜(37篇),陈灿(19篇)、王忍(11篇)、梁玉刚(9篇)、张印(9篇)等均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根据图谱中连线颜色可知,黄璜和陈灿等知名学者在早期承担了主要研究任务,文献产出多,研究成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在资深学者的带领下,不断涌现出的年轻学者逐渐成为“主力军”,在该领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符合国家科研人力资源年轻化的特点,且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
根据普赖斯定律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24],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量M≈0.794NMax,NMax为发文量最多作者的发文数37篇,M≈0.794×37≈4.830,计算结果取整数约为5,即核心作者为发表5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由表1可知,核心作者共14位,总共发表137篇文章,占总发文量37%。普赖斯定律指出,核心作者群发文量应占总量的50%,可见该领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但已形成黄璜、陈灿、王忍、张印、梁玉刚、傅志强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对该领域的实际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