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

作者: 陈红枫 夏梦丽 吴楠

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0

摘要 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该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研究脉络,总结二者之间的协同机理,以六安市为例,在测算各类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皖西大别山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及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目标,并对构建皖西大别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产品;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皖西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 X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0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44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Dabie Mountains of Western Anhui

CHEN Hong-feng1, XIA Meng-li2, WU Nan1

(1.Anhui Academy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fei,Anhui 230061;2.Anhu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efei,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Dabie Mountain ecological barrier in western Anhui provides high-quality ecological products for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volutionary region of Dabie Mountain in Anhui has made historic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importance that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n this region is realised in synergy with rural revitalisation.Reviewing the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lineage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ummarizing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taking Lu’an City as an example, and on the basis of measuring the value of various types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alyzing the specific practices and realistic dilemmas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in western Anhui Province in a concerted manner. Finally, the goal of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proposed, and targeted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nergistic promotion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product value re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of western Anhui.

Key words Ecological products;Rural revitalization;Synergistic promotion;The Dabie Mountains

基金项目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22CX047,2023CX041)。

作者简介 陈红枫(1971—),女,安徽肥东人,正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6-09;修回日期 2024-01-16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构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梁八柱”,为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重要借鉴。皖西大别山区构成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淮河和巢湖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资源调蓄池,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改善、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有效衔接。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皖西大别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将成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研究缺乏交互性和整体性。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首先从生态产品的概念界定开始。国外研究中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指通过一系列生态条件和过程,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含的物种有助于维持和实现人类的生活,强调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功能实现的一部分,包括生态有形产品的供给服务、气候及自然环境方面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以及土壤、养分形成等方面的支持服务[1]。国内生态产品的概念出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将生态产品定义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并将生态产品与工业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并列,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此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产品做出差异化的界定,并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和路径做了具体阐述[2-5]。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学者们对其生成依据与递嬗脉络[6-7]、内涵要义与内容逻辑[8-9]、关键领域与现实困境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0-11]。

学术界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协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二者协同机制的构建,更是空白。事实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振兴具有内在一致性[12-13]。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14],乡村振兴反过来会促进新的生态产品的产生、实现更多的价值。两者均是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可持续地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表现[15]。一方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乡村长远振兴之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村集体及当地农民,是最有效的振兴。在目前的生态振兴体系中,依托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产品直接利用价值,已经构建了一定规模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服务消费市场,为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欧洲发达国家为例,人们已经认识到单靠农业并不能确保乡村的长期吸引力,需要将农村发展的重心放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以谋求更加高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带来高质量生态产品的良性循环,实现更高生态产品价值[16]。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这些目标都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理

1.1 生态产品“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实现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产品由于提供生态调节服务、生态物质供给服务及生态文化服务等,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从生态价值来看,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源于对人类生存的天然有用性,能满足基本人类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价值的过程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维持自身的平衡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在生态宜居要求下建设优美的农村环境,最终达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效果。从经济价值来看,自然资源必须通过人类劳动才能凝结为财富。生态产品经过人类劳动的投入会产生经济价值,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是则通过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碳权和水权交易等方式凸显出来。在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乡村的生态资源被激活,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从社会价值来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产品的文化服务功能体现在对古镇、古村落等历史风貌和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公共文体服务中。借助农村民宿文化发展创意产业,有助于在农村现有生态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此外,生态产品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治理和市场交易的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2 乡村五大振兴助推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基于表现形态以及功能视角,生态产品又可分为物质类产品、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和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17-18]。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其中,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生态产业体系能够促进物质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乡村文化振兴中对工业遗址、农业遗迹、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进而实现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乡村生态振兴中通过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等,探索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方式对乡村领域的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进行多元化生态补偿,提高补偿的针对性。而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贯穿作用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全过程。

2 皖西大别山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皖西大别山区包括六安市、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和淮南市寿县。其中,六安市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与实践创新路径,着力将六安建设成为安徽省优质水源地、大别山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该部分以六安市为代表区域,在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基础上[19],通过生态产品价值量化探索其价值实现的潜力和具体实践。GEP核算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其中调节服务包括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洪水调蓄、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空气和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服务价值。

2.1 物质产品价值稳步增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2015年,六安市生态系统物质产品总价值为315.60亿元,占当年GEP总价值的15.66%。2018年,物质产品总价值增加到361.41亿元,占当年GEP总价值的16.47%,比2015年增长了14.5%,年均增长4.84%,见表1。

六安市积极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型经营主体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绿色产品认证数居全省首位,六安瓜片、霍山石斛、霍邱柳编进入欧盟出口地理标志产品第一批推荐清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舒城小兰花跻身2019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初步形成了以茶叶、石斛、羽绒为主的农产品网销体系。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形成了优质蔬菜、茶叶、畜禽、中药材等8个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六安茶谷、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皖西畜禽和淠淮生态适应性种养等五大特色产业扶贫板块,成为脱贫致富的坚实基础。2020年底,全市实现70.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高质量“摘帽”的目标。由此可见,利用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当地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