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地域模式与实践策略
作者: 黄振 夏繁茂 石峰 朱凌云摘要 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产教、科教“双融合”驱动乡村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生态文化创新人才。以枣庄职业学院农业职业教育为例,基于产教融合的适切度不够、“科教融汇”驱动的新动能不足、“多元协同”育人共同体缺失等问题导向,构建了“产教融合、培养生态人才,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农业,文化嵌入、促进多元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从而打造了地域实践策略,如产教融合,促进生态文化振兴;科教融汇,创新农科育人模式;文化引领,协同赋能多产融合。
关键词 乡村生态文化振兴;农业职业教育;地域模式;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gional Model and Practical Strategy of Rural Ecologic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Empowered b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UANG Zhen1,XIA Fan-mao2,SHI Feng1 et al
(1.Zao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Zaozhuang, Shandong 277800; 2.Jining Advanced Vocational School, Jining, Shandong 272100)
Abstract The key to empower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ulture lied in the dual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and science-education to drive rural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f ecological culture. This paper took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Zao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in Shandong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lack of appropriat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 the lack of new driving force driven by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a multi-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mmunity, this paper had constructed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tha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tal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cultural embedding and promotion of multi-coordin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regional practice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mode; cultural leadership, collaborative empowerment multi-productive fusion.
Key words Rural ecological culture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Regional Mode;Practice strategy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职业教育‘文化引领 双融驱动 校村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2259)。
作者简介 黄振(1971—),男,山东枣庄人,教授,硕士,从事园艺生产教学与乡村振兴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18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服务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破解生态农业创新人才培育难题,需要以乡土农耕文化素养教育为引擎,增强乡村生态保护意识,“耕读立德”育人;重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校村企合作、农科教融合的实践创新平台,实施产教、科教“双融合”创新驱动策略,助推乡村生态农业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实施“产才融合”育人;顶层设计“政产学研金”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从而以文化引领、双融驱动、协同创新为路径,构建高素质“三农”人才培养模式,为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和促进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研究意义
1.1 农耕文化是引领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
以农耕文化为引领,将其有机融入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育人体系,能够再现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有利于培育齐鲁学子的“爱农”情感和“兴农”志趣。因此,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要赓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和创新发展理念,融汇乡土文化元素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实施以农耕文化为引领、产教科教“双融合”驱动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1],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典型案例。
1.2 培养农业创新人才,产教、科教“双融合”是必由之路
产业与人才、科技与教育的相互融合已成为当今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趋势。教育和人才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2],要靠乡村教育振兴带动人才振兴。同时,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任务[3],而科教融合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选择。因此,改革农业职教模式,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人才,产教、科教“双融合”是必由之路。基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4]指出,要贯彻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立足现代农业,培育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培植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强化县域富民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完善耕读教育、弘扬农耕文化,大力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生态文化创新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这就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要通过革新农职教育人模式,引进农业科技项目,搭建校村企合作平台,实施农科教创新驱动,重塑乡村文化,多元协同助力绿色生态农业的创新发展,这可为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1.3 生态振兴已成为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双碳”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是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为解决乡村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要秉承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应用生态化、绿色化技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以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可助推产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普及绿色健康生活新理念,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因此,将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等与乡土农耕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康养、科普教育等农文旅融为一体,呈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景观,可以带动“乡愁经济”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6]。基于此,挖掘齐鲁乡村文化内涵,塑造好客山东形象、展示好品山东资源,将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强省的高质量发展。
2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理论基础
2.1 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关键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培育乡村生态文化创新人才
目前,基于生态+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山东省内外创新打造农田景观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等模式,凸显了一批农文旅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诸如陕西长安唐村,借助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悠久的农耕文明,唐代贤达名士的诗酒田园,打造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广东乐昌市将乡土文化运用于特色农田景观特色设计中,实现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乡村生态文化振兴背景下,应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乡村生态振兴,走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之路,将农耕文化基因有机嵌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凭借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教育振兴的内在动力,推动生态农业的绿色化发展与乡村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业态的跨界融合。同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契合齐鲁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对接生态+产业项目开发,实施“校村合作”办学模式,培育扎根乡村的生态农业创新人才,为助力乡村生态文化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2.2 乡村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产教、科教“双融合”驱动
首先,产教融合是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重点。一是产教融合要求农业职业教育与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互融互生、协同发展。但因农业职业教育“去农”“离农”发展趋势,致使农业职业教育面临产教不“融”、校企难“合”的困局;而且农业职业教育与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对接不够紧密,涉农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乡村产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等不相匹配。亟待构建与探索产教融合的创新育人模式,增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二是农业职业教育实施“产教融合”模式,应以“政校企行研”为共同体,创新驱动为发展动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7]。如德国,为应对产教失衡,兴起“学习工厂”[8],基于岗位实践学习,达到了知识学习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教学目标与生产目标相统一、教学成果与企业产品相结合[9]。因此,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培养乡村本土化创新人才,“产教融合”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土化的农业职业教育理应紧密对接绿色农业产业需求,创新驱动发展。
其次,培育乡村生态农业创新人才,“科教融汇”是发展新方向。德国学者洪堡在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时首次提出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1998年美国强调本科教育实施“科教融合”战略[10],提出要推动学术教育同职业教育的融合[11]。并且跨界性的职业教育需要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科技链、文化链等的有机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应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目标;将科技、产业、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创新带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3]。因此,培育农业创新人才应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发挥产教、科教“双融合”优势,构建集产业开发、科研教学、创新创业和服务“三农”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3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振兴的地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