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空间策略研究

作者: 王兴友 王小兵 伍丽萍 许云飞 王锋

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空间策略研究0

摘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实施的关键。竹林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实践对象。总结竹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及识别南川区竹林资源现状与问题,围绕空间载体和竹林生态产品类型探索重庆市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策略。结果表明:竹林生态产品主要以竹林基地、竹产品加工园区、竹产品交易市场等为空间载体,以生态产业化开发、生态权益交易等方式实现价值。提出了南川区培育竹林基地,健全竹产品加工交易体系,建设靓丽竹风景线及探索竹林碳汇交易4方面空间策略。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竹林资源;空间策略;南川区

中图分类号 F 3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6-0101-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Bamboo Ecological Products in Nanchuan, Chongqing

WANG Xing-you, WANG Xiao-bing, WU Li-ping et al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is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that 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as valuable as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 as well as eco-civilization. As an important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 in China, bamboo forest is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for realizing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value realization path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identif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bamboo forest resources in Nanchuan, the spatial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bamboo ecological products was studied by focusing on the space carrier and different types of eco-product.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products was realized by means o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 rights exchange, and so on. Bamboo ecological products mainly take bamboo base, bamboo industrial zone, bamboo products marketplace, bamboo scenic spot, bamboo forest landscape, bamboo creative park, etc. as spatial carriers. Four spatia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bamboo ecological products in Nanchuan, including cultivating bamboo base, perfecting the processing and trading system of bamboo products, building beautiful bamboo scenery, exploring bamboo forest carbon sink trading.

Key words 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Bamboo resources;Spatial strategy;Nanchuan

基金项目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级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竹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两山价值转化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2020科研[院]75)。

作者简介 王兴友(1988—),男,四川宁南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规划与可持续管理研究。*通信作者,工程师,硕士,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生态修复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意在通过自然资源价值转化,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向人类物质财富集合体转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实施的关键[1,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协调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2020年起自然资源部分批次总结与推广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学术界围绕生态产品内涵界定[2-3、价值实现基础理论4、实现路径5、实现模式6、政策机制7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已有研究主要从内部价值属性、生态系统自我修复阈值8、生态服务类型9、人类生产参与程度10等视角划分生态产品类别,分类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现有研究以政策分析、理论梳理为主11,较少开展微观个案研究12,较少关注特定自然资源8,13。我国竹林面积达641.16 万hm2,位居全球第二,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同时经济和生态双重价值突出,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实践对象。已有研究重点关注竹材、竹笋等供给服务价值[14,较少关注竹林调节服务12、文化服务价值15转化。自然资源在空间上具有聚集性和不均衡性特征16,从空间角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在支撑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层面具有重大意义。

1 竹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1 生态产品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产品概念界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生态产品概念与生态系统服务中的调节服务类似,广义生态产品概念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共同作用所产生的能够增进人类福祉的产品和服务17

1.2 竹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策略

按广义生态产品概念将竹林生态产品划分为竹林供给服务产品(如竹材、竹笋等)、调节服务产品(如碳汇等)和文化服务产品(如生态旅游等)3类,通过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分类总结价值实现策略(表1)。

1.2.1 竹林供给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策略。

竹林供给服务产品主要以生态产业化开发、生态载体溢价等方式实现生态价值。针对竹笋、竹材等竹林供给服务产品,通过构建竹林资源—竹产品加工—竹资源再生利用—流通交易的生态产业链,以竹产品产业园区、竹产品交易市场等空间载体,将竹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生产劳动,以市场化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针对林下经济产品等供给服务产品,以竹林下经济基地为空间载体,构建“竹林+”经济模式,将竹林生态价值附加到农副产品上通过市场溢价方式实现价值。

1.2.2 竹林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策略。

竹林调节服务产品主要以生态权益交易方式实现价值。生态权益交易是在政府管控下生态服务指标配额交易,对政策依赖程度较高。竹林调节服务产品包括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等生态产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出台了森林碳汇交易相关政策,仅碳汇交易具有一定政策基础,而其他调节服务产品相对缺乏政策支持。竹林调节服务产品价值主要以竹林碳汇基地等为空间载体,通过碳指标等生态权益实现。

1.2.3 竹林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策略。

竹林文化服务产品主要以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载体溢价方式实现价值。对竹林生态景观等竹林文化服务产品,主要以竹林景点、景区、竹林景观道为空间载体,通过竹林生态旅游等生态化产业实现其价值,如长宁县竹林风景线。对竹林文化价值等竹林文化服务产品,重点以竹文化博物馆、竹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等为空间载体,将竹林文化价值附加于竹文化创意产品等生态产品之上,实现生态价值[21

2 研究区概况与南川区竹林资源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南川区地处大娄山山脉西北侧的重庆南部边缘,距离重庆城区60 km,是主城区与渝东南、黔北地区的连接带和东、南向出渝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全区总面积2 590.03 km2,地势北低南高,海拔120~2 200 m,最高点位于南部金佛山(图1)。

2.2 南川区竹林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南川区竹林资源得到系统保护。境内金佛山是金佛山方竹的自然分布中心,竹林资源较为丰富,2020年南川区竹林总面积102.79 km2,空间上呈现组团分布特征,孕育了多样的竹林文化。南川金佛山区域竹林资源占全区竹林总面积的36.44%,位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内竹林面积达37.46 km2。在竹林资源利用方面,仍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①竹材、竹笋等竹原材料总产量少,单产低,竹林资源产品提供能力有限。2020年干竹笋平均单产为0.78 t/hm2,竹材平均单产为4.86 t/hm2,处于较低水平[22。②竹产业加工相对初级,竹林资源产品提供价值转化不足,尚未构建竹炭、竹纤维等高端竹产业链,竹产业规模较小。③竹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转化不足。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1.01亿元,其中产品提供价值8.03亿元,调节服务价值12.62亿元,文化服务价值10.36亿元,分别占比26%、41%、33%,在产品提供和文化服务价值实现层面具有较大潜力,调节服务价值实现潜力有限,尚未发挥竹林资源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等竹林资源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

3 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空间策略

发挥南川金佛山方竹特色、空间组团分布、独特竹文化等优势,结合竹林资源产品提供能力有限,竹产品加工初级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不足等现状问题,借鉴典型案例,从竹林资源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产品类型角度制订价值实现空间策略。

3.1 培育竹林基地

以“公司+农户合作”等形式培育竹林基地,重点提高竹林资源规模、质量,提升南川区竹林资源生态产品供给价值。结合现状竹林资源组团分布特征,化零为整,重点培育笋用竹、笋材两用竹、竹林碳汇林3类竹林基地。以提高竹笋单产与规模为目标,重点建设太平场镇、大有镇、金佛山周边区域高效笋用竹示范基地3处,支撑竹笋产品加工;以提高竹材单产和规模为目标,重点建设冷水镇、中桥乡、金山镇笋材两用竹示范基地3处;以竹林碳汇交易为目标,策划设计碳汇交易项目,建设竹林碳汇项目基地。

结合竹林基地建设,以“竹林+”方式发展多样化竹林下经济。结合南川自然生态本底特征,全区共规划建设“竹林+中药材”“竹林+菌类”“竹林+茶”“竹林+家禽”等竹林下经济基地9处(图2)。重点结合南川中草药等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利用竹林下空间发展金银花、白芍、板蓝根、柴胡、桔梗、乌药、玄参、丹参、细辛等中药材基地。

打好金佛山方竹原产地生态牌,保护金佛山方竹·生境空间。从海拔、坡向、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降雨量等方面分析金佛山方竹种植适宜性,金佛山方竹适宜种植区域面积约为33.28 km2,作为金佛山方竹保护培育的重要空间。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绿化造林等政策,在适宜区域优先栽植金佛山方竹,提升金佛山方竹规模;针对现有金佛山方竹林实施松土除草、调整立竹密度、林分年龄结构、护笋养竹等抚育管理,提升金佛山方竹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