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 徐迎碧 张晴 袁泉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0

摘要  通过测量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研究不同比例的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最适宜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基质配比是泥炭∶珍珠岩∶蛭石=1∶2∶1(T3),根长平均增长量为4.61 cm,根节平均增长量为3节;可溶性糖含量为5.78%;过氧化物酶活性为177.89 U/(g.min);VC含量为137.200 mg/kg。

关键词  无土栽培;基质配比;鱼腥草;生长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16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Matrix Ratio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Houttuynia cordata

XU Ying-bi1, ZHANG Qing1 , YUAN Quan2

(1. Hebe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huangdao, Hebei 066102;2.Hebei Qinhuangdao Beidaihe Jifa Eco-agriculture Sightseeing Garden Co., Ltd.,Qinhuangdao, Hebei 066102)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substrate on growth and quality of Houttuynia cordata were obtained by recording and observing various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growth,and the most suitable matrix ratio was sele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matrix ratio was peat∶perlite∶vermiculite=1∶2∶1 (T3), the average growth of root length was 4.61 cm, and the average growth of root nodes was 3.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5.78%. The peroxidase activity was 177.89 U/ (g·min). The content of VC was 137.200 mg/kg.

Key words  Soilless cultivation;Matrix ratio;Houttuynia cordata;Growth rate;Quality

作者简介  徐迎碧(1985—),女,安徽萧县人,副教授,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繁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1

鱼腥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可入药,可作为吃食、茶饮等,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开白色花瓣状小花,穗状花序,其变种花叶鱼腥草色泽美观,在园林中适合路边、水岸边及浅水处种植,亦可在水族箱培植观赏,是点缀园林水景区的优良观赏植物[1-2]。可食部分为嫩叶、根茎,长江以南各省区的人民十分喜欢。目前国家卫生部将其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资源之一,具有很大潜力,引起众多人的关注[3-5]。

随着社会的进步、能源的消耗和对环保意识的贯彻,人们越来越愿意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栽培、种植植物,使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6-7]。笔者采用基质栽培鱼腥草,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宜鱼腥草生长和品质的基质配比,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秦皇岛市集发梦想王国活菜工厂温室大棚内进行无土栽培基质的配制、鱼腥草幼苗的栽种以及鱼腥草生长指标的测量等,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室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供试材料是鱼腥草,选自秦皇岛集发梦想王国活菜工厂。挑选刚开始发芽的鱼腥草幼苗若干,确保所挑选的鱼腥草幼苗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以及机械损伤,叶片大小接近。

1.2  试验方法

以泥炭、珍珠岩、蛭石3种基质作为栽培鱼腥草的基质栽培材料,共设计5种不同的基质配比方法(表1),鱼腥草将选用盆栽种植,每个处理重复5次,每盆内种植2株鱼腥草,共25盆50株,将其放置在集发梦想王国活菜工厂温室大棚内。鱼腥草的生长指标自种下之日起以4 d为一周期进行数据测量(鲜重、干重仅试验结束测量一次)。测定鱼腥草成活率、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面积、根节数、根长、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鱼腥草生理指标的测定包括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VC含量、根系活力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2.1.1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成活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处理平均成活率为92%;T0(泥炭)、T1(泥炭∶珍珠岩∶蛭石=1∶1∶1)成活率为100%;T2(泥炭∶珍珠岩∶蛭石=1∶1∶2)、T3(泥炭∶珍珠岩∶蛭石=1∶2∶1)成活率为90%。由此可知,最适合鱼腥草生长的基质配比是T0和T1,T2和T3次之,T4再次之。

2.1.2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株高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平均增长量为T0(2.538 cm)>T3(2.168 cm)>T2(2.133 cm)>T4(2.050 cm)>T1(1.911 cm),只有T1组平均增长量低于2.000 cm;极差为T2(2.25 cm)>T1(2.14 cm)>T3(1.82 cm)>T0(1.67 cm)>T4(1.10 cm),说明T2、T1处理株高增长量相对其他3组最不稳定,T3、T0相对稳定,T4最稳定。由此可知,按株高增长情况来看,T0是最适合鱼腥草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比,T2、T3次之,T1、T4再次之。

2.1.3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叶片数的影响。

由图3可知,鱼腥草的叶片数表现为T0(4)=T4(4)>T1(3)=T2(3)=T3(3),其中T0、T4的平均叶片增长量为4,T1、T2、T3平均叶片增长量为3。T0和T4这2组最大叶片增长量均为7,最小叶片增长量均为2,T1、T2、T3这3组最大叶片增长量均为5,最小叶片增长量均为2(叶片增长量为0的是死去的植株)。其中T2组叶片增长量为2的植株最多,有5株,T0、T4各1株叶片增长量为2的植株。由此可知,按叶片增长情况来看,T0、T4是最适合鱼腥草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比,T1、T2、T3次之。

2.1.4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影响。

由图4、5可知,T4组最大叶长叶宽增长量最大,其余4组T0、T1、T2、T3基本持平,较T4组叶长叶宽增长相对较慢。

叶片面积是指植物叶片表面积的大小,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心形叶片长宽比如卵形,特点是基部凹入,宽而圆,如鱼腥草。鱼腥草叶片面积的计算公式:叶片面积=叶片长×叶片宽×0.75。其中0.75是一个修正系数,是由于叶片形状不同而引起的,对于卵形和倒卵形的叶片,修正系数为0.75。由图6可知,每组鱼腥草叶面积平均增长量为T4(13.56 cm2)>T0(11.40 cm2)>T1(11.15 cm2)>T2(10.06 cm2)>T3(8.32 cm2),说明T4组植株生长最好。综合最大叶长、最大叶宽以及叶面积来看,最适合鱼腥草生长的基质配比是T4,其次是T0、T1、T2、T3。

2.1.5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根系的影响。

根节平均增长量表现为T3(3.0节)>T0(1.5节)=T1(1.5节)=T4(1.5节)>T2(1.0节),其中,T0、T1、T4平均增长量均为1.5节;根长平均增长量表现为T3(4.61 cm)>T1(4.13 cm)>T0(3.59 cm)>T2(3.21 cm)>T4(2.26 cm),其中,T3根长平均增长量最大,T4根长平均增长量最小,二者相差2.35 cm,T0、T2这2组根长平均增长量相差不大。综合来看,最适合鱼腥草根系生长的基质配比是T3,其次是T0、T1、T2(图7)。

2.1.6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由图8可知,各处理鱼腥草平均含水量(占鲜重)表现为T4(92.69%)>T2(91.40%)>T3(90.67%)>T0(89.76%)>T1(88.14%),鱼腥草整体含水量较高,含水量最低的为T1,为88.14%,含水量最高的为T4组,含水量为92.69%;鱼腥草平均含水量(占干重)表现为T4(1 268.32%)>T2(1 062.24%)>T3(972.15%)>T0(876.82%)>T1(743.32%),同样是T4含水量最大,T1含水量最小。由此可知,最适合鱼腥草鲜重干重的基质配比是T4,其次是T2、T3,T0再次之。

2.2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9可知,叶绿素a含量为T0(1.437 8 mg/g)>T3(1.044 3 mg/g)>T4(0.953 8 mg/g)>T2(0.834 8 mg/g)>T1(0.831 9 mg/g);叶绿素b含量为T3(0.452 6 mg/g)>T0(0.437 1 mg/g)>T4(0.267 8 mg/g)>T2(0.263 7 mg/g)>T1(0.233 1 mg/g);叶绿素含量为T0(1.874 9 mg/g)>T3(1.496 9 mg/g)>T4(1.221 6 mg/g)>T2(1.098 5 mg/g)>T1(1.065 0 mg/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T0(0.360 5 mg/g)>T4(0.222 3 mg/g)>T1(0.215 9 mg/g)>T3(0.194 3 mg/g)>T2(0.185 7 mg/g)。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变化基本相同,均为T0、T3含量较高,T1、T2、T4次之,叶绿素含量高说明叶绿素合成营养成分的能力强[8],营养价值高,反之营养价值则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T0组为0.360 5 mg/g,含量较低的是T2、T3,类胡萝卜素能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营养价值提高。综合而言,最适合鱼腥草的基质配比是T0,T4、T3、T1次之。

2.2.2  不同基质配比对鱼腥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在逆境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植物细胞失水情况成反比,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失水,越易成活,抗逆性越强[9]。1 g鱼腥草中有0.014 2 g可溶性糖,即1.42%[22]。由图10可知,鱼腥草可溶性糖含量为T3(5.78%)>T0(4.28%)>T2(4.11%)>T4(4.06%)>T1(4.00%),均大于1.42%。5组基质配比下鱼腥草均有良好的抗逆性。由此可知,最适合的是T3,T0次之,T2、T4、T1再次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