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作者: 赵俊文 胡伟 吴迎霞 徐鹏 魏姿芃 王家燚
摘要 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包括湿地类型与分布、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等,分析九龙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湿地资源保护和修复对策。
关键词 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9-005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9.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urrent Statu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ulo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Lishui
ZHAO Jun-wen1, HU Wei2, WU Ying-xia1 et al
(1.East China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Hangzhou,Zhejiang 310019;2.Ecological Forestry Development Center of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Lishui,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elaborat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Jiulong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Lishui, including wetland types and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biodiversity, wetland landscap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Jiulong Wetland, and proposed wetland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Jiulong National Wetland Park;Wetland resources;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赵俊文(1994—),男,山西朔州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 2023-11-26
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1-2]。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一种解决湿地保护与开发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及开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形式和载体,具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水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可有效提高城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能力[3-5]。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在2018年前主要实行试点制建设模式,2018年后采用晋升制[6]。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共有13处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九龙湿地”)是丽水市的生态景观廊道,其所在地大溪是八百里瓯江中最具原生态风貌的江段,对改善丽水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7-8]。九龙湿地于2008年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同年11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2014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2015年通过试点验收并正式授牌为国家湿地公园。截至目前,对九龙湿地的研究有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析[7,9-12]、景观标识系统设计[13]、生态共建体系[14]等,有关九龙湿地资源现状的系统评价鲜见报道。同时九龙湿地现行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于2008年,经过多年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的面貌和资源状况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必要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发现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对策,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九龙湿地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地理位置为119°42′31.092″~119°50′53.357″E,28°16′44.245″~28°27′23.267″N(图1),以瓯江大溪为轴线呈带状布局,范围从玉溪水利枢纽大坝以下至联城街道白岩大桥,涉及大港头镇、碧湖镇、联城街道和南明山街道等4个乡镇街道的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以及莲都林场,包括大溪干流两岸的防护林带、泛洪湿地、水体及少量沿江自然山体,公园总面积1 815.99 hm2。九龙湿地地处碧湖平原东侧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海拔50~70 m,相对高差小于20 m。研究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19.6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
1.2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叠加2022年莲都区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以2022年4—6月份分辨率为2 m的遥感卫片解译为基础,结合现地核查,获得湿地类型与分布数据。流量和水位数据来自莲都区水利局,年降水量数据来自莲都区气象局。
九龙湿地中大溪干流水质通过碧湖渡口和石牛2个断面2019—2023年监测数据获得,由丽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从九龙湿地运营单位获得2020年8月景区内湖水质数据。同时按机械布点原则在九龙湿地景区布设3处水采样点,在湿地公园对门圩、吴村圩、景区无人岛对岸等核心区域布设3处土壤采样点,检测水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时间为2023年10月。
动植物资源数据通过整理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历史记录和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获得。在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通过实地调查,获得风景与文化资源数据。
2 湿地资源现状分析
2.1 湿地类型与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中湿地面积956.31 hm2,湿地率52.66%。其中自然湿地954.59 hm2,占湿地面积的99.82%;人工湿地1.72 hm2,占湿地面积的0.18%。
自然湿地中,河流水面(永久性河流)865.80 hm2,占湿地面积的90.54%,主要分布于公园内瓯江河道;沼泽湿地(草本沼泽)88.79 hm2,占湿地面积的9.28%,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南侧及北侧港汊墩岛较多的区域。人工湿地面积中,库塘0.36 hm2,占湿地面积的0.04%,主要分布在公园范围内同心村、南山村境内的坑塘水面;输水河1.06 hm2,占湿地面积的0.11%,主要分布在公园东侧石龙村、大港头村和公园西侧的概头村的输水河道及灌渠;水产养殖场0.30 hm2,占湿地面积的0.03%。
九龙湿地为河流型湿地公园,境内水系主要为大溪河段向下至白岩大桥区间内的瓯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水源供应稳定,其地表水进水主要来自大溪径流和周边区域汇水,能够满足湿地生态需水量。2022年湿地公园中大溪径流量为76.24×108 m3,平均水位为6.55 m,水位变动范围为5.57~14.64 m,年降雨量1 309.9~1 970.5 mm。
2.2 环境质量
九龙湿地大溪干流水质良好,2019—2023年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但湿地公园景区内湖水质较差,2020年监测结果为Ⅳ~Ⅴ类,2023年监测结果为Ⅲ类,主要原因为水系连通不畅,枯水期补水以碧湖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通济堰灌溉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水为主,水质较差。
九龙湿地境内的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壤呈微酸性,pH为5.5~6.7[10]。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取样点铜、锌、铅、铬、镉等重金属含量见表2,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2.3 生物多样性
九龙湿地地带性植被是以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银叶柳(Salix chienii)、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等为优势(建群)种构成的落叶阔叶林。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九龙湿地自然植被可划分为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2个植被型组、3种植被型和11个群系,详见表3。
九龙湿地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13科376属612种(人工栽培植物不计),其中蕨类植物12科17属18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100科358属59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分别为野大豆(Glycine soja)、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野菱(Trapa incisa)。
湿地公园记录昆虫289种,隶属12目77科247属[10-11]。脊椎动物322种,隶属5纲33目83科;其中哺乳类动物6目10科25种,两栖类动物2目8科23种,爬行类动物2目8科34种,鸟类18目43科176种,鱼类5目14科6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鼋(Pelochelys cantorii)、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和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
2.4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九龙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共分为8个主类、12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39个代表性资源和景点,具体见表4。属于自然资源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的共计有20处,与属于人文资源的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和人文活动数量(19处)相当,可见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既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又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相得益彰。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湿地水质面临多种污染风险
湿地公园周围分布较多的村庄和居民,主要以农耕、养殖为主,易造成进入湿地公园的水体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引起湿地公园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也威胁着瓯江的水质。其中位于上阁村、九龙村等附近的湿地公园景区受影响较大,面临碧湖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通济堰灌溉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等污染源威胁,加之该区域因地理地形原因,排水通道不畅,导致水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