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地区花生田害虫发生动态分析

作者: 赵健 矫岩林 袁堂玉 石德杨 夏德君 曹萌

烟台地区花生田害虫发生动态分析0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和发生动态,2017—2020年,利用色板诱集法对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间害虫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台地区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群主要有西花蓟马、花生蚜虫、叶蝉、潜蝇、虻科。西花蓟马多暴发于7、8月,虫口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呈显著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风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关键词  花生;主要害虫;西花蓟马; 发生动态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11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ynamic Analysis of  Pest Occurrence in Peanut Fields in Yantai

ZHAO Jian, JIAO Yan-lin,YUAN Tang-yu et al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ntai,Shandong  265500)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dynamics of major pests in peanut fields in Yantai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20, the pests in peanut fields in Yantai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ystematically monitored by color plate trapp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of pests in peanut fields in Yantai area were mainly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anut aphids, leafhoppers, Liriomyza and Tabanid. F.occidentalis mostly broke out in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number of insec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months.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F.occidental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average ground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time, an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ground temperature.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rainfall and wind speed, but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Peanut; Main pests;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Occurrence dynamics

基金项目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13);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2020LZGC001)。

作者简介  赵健(1981—),男,山东淄博人,农艺师,从事花生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农艺师,从事花生育种与植保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05

花生是胶东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传统出口经济作物[1],由于连作、常年种植单一品种等原因,导致花生虫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花生生产的主要障碍[2]。花生田害虫主要包括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地上害虫因体积小、繁殖快、易暴发、常聚集的特点,对花生产生的危害亦不容忽视,如叶片及花组织受到花生蓟马危害后,轻则影响生长、开花和受精,重则植株生长停滞,矮小黄弱[3]。近年来,花生地上害虫的报道屡见不鲜,为害呈总体加重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要求逐渐提高,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施用已成为目前花生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能准确把握防控时机是造成花生虫害为害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花生主产区昆虫群落结构基本明确[4-6],然而不同地区种群结构差异性大,烟台地区花生优势种害虫的发生动态研究较少,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和发生动态,笔者于2017—2020年6—9月,利用色板诱集法对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间害虫进行系统监测,旨在为其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及时防治虫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2020年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花生试验田(121°28′E,37°49′N)进行,面积8 000 m2。采用花生玉米轮作模式,每年种植面积为4 000 m2,花生春播起垄地膜覆盖种植,选用品种为烟农花9号(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试验区域为自然状态,未喷洒杀虫剂。连续4年调查均在同一田块、同一品种间进行。

1.2  昆虫收集方式

每年6月初开始,于试验地内东、南、西、北、中5点悬挂黏虫板,南北放置。将黏虫板用铁丝固定在适当高度的竹竿上,将竹竿埋入土中,使黏虫板下端与作物顶端相距20 cm,随花生生长高度的变化调整黏虫板至适宜高度。每7 d更换1次黏虫板并统计昆虫数量,至花生成熟期。黄色黏虫板:规格为24 cm×20 cm的PVC有色黏虫板(由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公司生产);蓝色黏虫板:规格为24 cm×20 cm的PVC有色黏虫板(由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公司生产)。

1.3  昆虫分类

更换黏虫板的同时,将取下的黏虫板附上保鲜膜,便于保存。实验室内用双目显微镜对诱集到黏虫板上的昆虫种类进行室内鉴定,鉴定昆虫所属的种类,对常见的昆虫个体鉴定到种,形态特征不易辨别的其他昆虫鉴定到科、属,鉴定同时统计数量。

1.4  气象数据采集

气象数据采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气象测报站数据,主要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等。计算调查日之前7 d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及总降雨量。

1.5  相关性分析

利用Excel对花生田地上害虫数量与天气因素(平均气温、平均地温、日照时间、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风速)相关性进行分析,0<|r|≤0.3,无相关性;0.3<|r|<0.8,弱相关性;|r|≥0.8,强相关性[7]。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台地区花生田害虫种类

2017—2020年分别捕捉到花生地上昆虫1 689、2 132、1 766和1 173头。2017年共鉴定出23个科昆虫,其中蓟马科、蚜科、叶蝉科为主要的优势害虫。蓟马科最高虫口数量为8月上旬,诱集虫口数量平均1 138头;蚜科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虫口数量为2 425头;叶蝉科最高发生数量为7月中旬,诱集到116头。2018年共鉴定出40个科昆虫,其中以蓟马科、蚜科为主要的优势害虫。蓟马科昆虫的发生高峰为7月初至8月初,最高虫口数达2 964头,平均虫口数为1 225头;蚜科昆虫发生高峰集中在6月初,虫口密度最高达1 413头。2019年共鉴定出16个科昆虫,以蓟马科和蚜科危害为主。蓟马科昆虫在7月下旬进入发生高峰,虫口数约8 449头;蚜科昆虫在6月21日出现第一次发生高峰,虫口数量最高达1 595头,8月底和9月初出现2个小高峰,虫量达756和624头左右。2020年共鉴定出18个科昆虫,其中蓟马科、潜蝇科、虻科为主要害虫。蓟马科昆虫在6月29日进入发生高峰期,平均虫口数量为647头;潜蝇科昆虫发生高峰期在6月下旬,平均虫口数量达257头;虻科的发生高峰期为9月上旬,平均虫口数量达135头。综合4年数据,烟台地区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群主要有西花蓟马、花生蚜虫、叶蝉、潜蝇、虻科(表1)。

2.2  烟台地区花生田主要害虫西花蓟马的发生动态

2017年7月中旬,西花蓟马出现第一次发生高峰,每张黄板平均1 000余头,7月20日左右开始略有回落,紧接着第二次高峰期开始出现,在8月18日左右达到最高,达每张黄板平均1 100余头。2018年6月中旬、7月中旬、8月初西花蓟马出现3次高峰,最高为2 964头,后种群数量骤然下降,但8月中旬又有上升趋势。2019年西花蓟马发生动态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7月5日虫口数增至1 134,并于7月下旬进入发生高峰,虫口数约8 449头,在8月初降至1 440头。2020年西花蓟马则在6月中旬虫口数量开始上升,6月29日达发生高峰,平均虫口数量可达1 775头左右,7—8月虫口数量较稳定,9月上旬虫口数量呈逐渐减少趋势。2017—2020年连续4年调查结果表明,烟台地区花生田西花蓟马多暴发于7、8月,虫口数量高于其他月份(图1)。

2.3  烟台地区花生田蓟马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017—2020年连续4年对花生试验地气象因素进行监测,结合花生田蓟马发生情况对虫害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烟台地区花生田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呈显著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图2)。

3  结论与讨论

种群监测是实现化学药剂减量、绿色防控的关键措施[8]。色板诱集技术因简单易懂、绿色、高效的优点在生产实践中广泛用于害虫预警和农业害虫诱杀[9],可以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害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017—2020年烟台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种类丰富,优势种明显,但4年间种类数量差异较大,2018年数量最多,为2 132只,2020年数量最低,为1 173只;2018年捕捉到的种类最多,为40种,2019年捕捉到的种类最少,为16种。说明烟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不稳定,与曾庆朝等[10]报道的山东青岛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的结论不一致,再次证明不同地区即使是相邻地区,也存在一定的种群结构差异性。

蓟马属于花生田刺吸类害虫,花生蓟马喜温暖、干旱的天气,干旱少雨时危害较重,活动适温为23~28 ℃,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11-12]。研究发现,蓟马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暴发频次较高[9-10]。该研究表明西花蓟马是烟台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之一,多暴发于7、8月,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呈显著相关。

该研究连续多年通过色板诱集法系统监测了烟台地区花生地上害虫的发生动态,掌握了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群的田间消长动态及影响因素,为胶东地区花生田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韩永林,李娟.山东省烟台市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4(24):254-255.

[2] 李继红,王华伟.花生重茬减产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2021(4):39.

[3] 谭立云.花生得“怪病”原是蓟马危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06-20(006).

[4] 秦胜楠,管晓志,鞠倩,等.山东莱西花生产区昆虫群落基本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55(2):294-303.

[5] 刘燊,曲春娟,李晓,等.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与天敌相关性分析[J].花生学报,2023,52(3):20-27.

[6] 方瑞元,孙伟,赵孝东,等.鲁南地区花生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3):674-683.

[7] 李志伟,汪少丽,刘保友,等.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果树学报,2023,40(2):327-339.

[8] 李洁,聂红民,陈翠霞,等.花生田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4):1-5.

[9] 包亚君.色板诱集法调查黄淮海产区花生田昆虫群落及优势种发生动态[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8.

[10] 曾庆朝,石程仁,秦胜楠,等.青岛花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0,42(3):493-498.

[11] 张治军,张友军,徐宝云,等.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2,55(10):1168-1177.

[12] 李景柱,郅军锐,盖海涛.寄主和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30(3):558-5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