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线虫对枸杞红瘿蚊幼虫侵染能力及存活能力研究
作者: 刘晓丽 李锋
摘要 以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幼虫为研究对象,室内开展了不同浓度斯氏线虫对枸杞红瘿蚊幼虫侵染能力及存活能力试验,以期为枸杞红瘿蚊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 g/20 mL浓度的斯氏线虫对枸杞红瘿蚊侵染能力较强,致死效果明显;以枸杞红瘿蚊虫体及体液为培养基的斯氏线虫存活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关键词 枸杞红瘿蚊;幼虫;斯氏线虫;侵染能力;存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S 4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2-0150-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2.037
Study on the Infectivity and Survival Ability of Steinernema to the Larvae of Jaapiella sp.
LIU Xiao-li, LI Fe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Ningxia 750002)
Abstract The larvae of Jaapiella sp.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on infection and survival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teinernema against Jaapiella sp. larvae were conducted in laboratory,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Jaapiella s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5 g/20 mL of Steinernema had a strong infection ability against Jaapiella sp., and the lethal effect was obvious.The survival rate of Steinernema cultur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cultured in water.
Key words Jaapiella sp.;Larvae;Steinernema;Infection ability;Survivability
基金项目 2021宁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机枸杞生境优化及微生态调控植保新模式研究”(2021BEF02007);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蝇性诱剂引进及枸杞实蝇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BY040)。
作者简介 刘晓丽(1983—),女,宁夏中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枸杞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从事枸杞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3-01
枸杞产业是最具宁夏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特”产业之一。其枸杞子药食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称其为“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使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近年来,在天气状况、种植模式及田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枸杞蛀果类害虫发生逐年加重,对枸杞产量和品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枸杞红瘿蚊[Jaapiella sp.(Diptera:Cecidomyiidae)]是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Solanales:Solanaceae)]生产中主要的成灾性害虫之一[1],以幼虫寄生为害枸杞幼嫩花蕾为主,花蕾被害率即为产量损失率,被称为“枸杞的癌症”[2]。其幼虫发育、化蛹需要在枸杞花蕾与土壤2个隐蔽场所进行,大部分发育期虫体藏匿不外露,只有幼虫脱落入土时、成虫羽化时和成虫期虫体短暂暴露,给枸杞红瘿蚊的防控带来了极大困难。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简称 EPN)是昆虫的一种专化寄生性天敌,包括斯氏线虫科(Steioertidae)和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等种类,具有杀虫力强、杀虫谱广、生态安全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3]。目前,国内外对应用EPN代替化学农药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已有报道[4-6],尤其在鞘翅目、鳞翅目害虫上应用较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未见有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枸杞红瘿蚊的报道。笔者在实验室内测定了斯氏线虫对枸杞红瘿蚊幼虫的侵染力、以枸杞红瘿蚊虫体及体液为培养基的斯氏线虫存活率,以期为田间枸杞红瘿蚊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枸杞盆栽苗,枸杞苗是从大田中采集的枸杞子鲜果晒干后洗出的枸杞籽培育,由于不是无性系培育,因此枸杞品种不纯。为了便于观察和试验,将培育好的枸杞苗放在宁夏农林科学院大院中阳光充足的绿化带内。
试验仪器: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9 cm)、小喷壶(100 mL)、显微镜(CX21FS1C,奥林巴斯有限公司)。
供试线虫:斯氏线虫,由浙江绿神天敌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储存温度4~10 ℃)。
供试枸杞红瘿蚊幼虫:于2018年6月在青海采集,保存于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4 ℃冰箱中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斯氏线虫不同浓度处理对枸杞红瘿蚊活体幼虫的侵染效果。
分别称量5、10、15 g的线虫(线虫在一个密封的包装袋中,线虫附在湿润多孔的海绵上,5、10、15 g指的是海绵和线虫总共的重量)。用20 mL的水浸泡海绵,用力按压海绵,使附着在海绵上的线虫进入水中,再将浸泡海绵的水倒入100 mL的小喷壶中。准备12个培养皿,分别将培养皿的底层放一层滤纸。每个培养皿中放入20头枸杞红瘿蚊幼虫,用小喷壶将线虫喷到培养皿中,每个浓度3个重复,设清水对照。每天观察清水中枸杞红瘿蚊幼虫的死亡情况,并记录。将培养皿放到室内阴暗处,因为太阳辐射对线虫有很强的杀伤力,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时,只需几分钟,线虫就会死亡。若在较高湿度下,线虫可以长时间存活。在此期间,观察线虫侵染枸杞红瘿蚊幼虫的情况,如果枸杞红瘿蚊幼虫死亡,则放在载玻片上压碎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枸杞红瘿蚊体中是否有线虫侵染。如果有线虫存在则判断是由线虫致死,如果没有线虫存在则判断为枸杞红瘿蚊自然死亡。
1.2.2 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培养线虫的存活情况。
称量15 g的线虫(线虫在一个密封的包装袋里,线虫附在湿润多孔的海绵上,15 g指的是海绵和线虫总共的重量),用20 mL的水浸泡海绵,用力按压海绵,使附着在海绵上的线虫进入水中。将浸泡海绵的水倒入小喷壶中。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在培养皿中放入20头枸杞红瘿蚊幼虫,处理①是将20头枸杞红瘿蚊幼虫用昆虫针挑破,使枸杞红瘿蚊幼虫的体液流出作为线虫的培养基质;处理②是直接用枸杞红瘿蚊幼虫作为培养基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另设清水对照,以清水作为线虫的培养液,观察线虫的死亡情况,同样设3个重复。分别观察3种培养液中线虫的死亡情况,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内幼虫的死亡情况并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斯氏线虫不同浓度处理对枸杞红瘿蚊活体幼虫的侵染效果
不同浓度斯氏线虫侵染枸杞红瘿蚊幼虫试验,结果表明,10 g/20 mL、15 g/20 mL 2个线虫浓度处理的侵染效果明显,死亡率均高于5 g/20 mL浓度处理、清水对照,且差异显著。处理后1、2 d,各处理间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处理后3 d,15 g/20 mL浓度处理的死亡率较高,达63%,10 g/20 mL浓度处理次之,为59%;处理后4 d,15 g/20 mL浓度处理的死亡率高达80%,10 g/20 mL浓度处理次之,达66%,5 g/20 mL 浓度处理与清水处理死亡率相当,均较低(表1)。
2.2 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培养线虫的存活情况
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培养线虫的存活情况试验观察,结果表明,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枸杞红瘿蚊幼虫为培养基质的线虫存活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后1 d,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枸杞红瘿蚊幼虫为培养液的线虫存活率均高于清水,但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3 d,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为培养液的线虫存活率较高,达97%、100%。总体来看,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枸杞红瘿蚊幼虫为培养液的线虫存活率均高于清水对照,且差异显著(表2)。
3 结论与讨论
3.1 斯氏线虫不同浓度处理对枸杞红瘿蚊活体幼虫的侵染效果
斯氏线虫对白蚁类昆虫、草地贪夜蛾幼虫、银杏蛴螬铜绿丽金龟幼虫、蛴螬、舞毒蛾幼虫、腰果细蛾幼虫、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有很好的侵染效果[7-14]。该研究结果表明,线虫可以侵染枸杞红瘿蚊并致死。线虫对枸杞红瘿蚊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基本上达到了试验的目的和要求,线虫浓度为10 g/20 mL、15 g/20 mL时药后4 d对枸杞红瘿蚊的侵染致死率达60%以上。但试验中仍存在不足,由于枸杞红瘿蚊幼虫获得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采集回来后都是保存在4 ℃的冰箱内,且枸杞红瘿蚊幼虫龄期发育不一致,使得试验期间枸杞红瘿蚊幼虫的个体存在一定差异,这给试验结果造成误差。研究表明温湿度对线虫侵染昆虫具有一定影响[15-16],该试验是在室温环境中进行,但由于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同样是室温也不尽相同,因此监测线虫侵染枸杞红瘿蚊幼虫时的温湿度也很有必要。
3.2 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培养线虫存活情况
以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培养线虫的存活情况是在以线虫不同浓度处理对枸杞红瘿蚊活体幼虫的侵染试验为基础上进行的,斯氏线虫能否侵染枸杞红瘿蚊幼虫是以第一个试验为前提的。试验结果初步证明斯氏线虫确实能够在枸杞红瘿蚊体液中定殖,说明斯氏线虫能够侵染枸杞红瘿蚊并致死。
该试验结果为大田中利用昆虫病原线虫控制枸杞红瘿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试验中,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只用培养皿的盖子盖上,不能隔绝空气中),因此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的培养液很快发臭,这对于培养线虫是不利的,该试验只能在培养液中放入新鲜的枸杞红瘿蚊幼虫体液,但没有办法去除旧的培养液,导致试验存在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 吴福桢,高兆宁,郭予元.宁夏农业昆虫图志:第二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57.
[2] 李锋,孙海霞,李绍先,等.枸杞红瘿蚊覆盖隔离防治技术操作规程[J].宁夏农林科技,2006(4):18.
[3] GEORGIS R,KOPPENHFER A M,LACEY L A,et al.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 the use of parasitic nematodes for pest control[J].Biological control,2006,38(1):103-123.
[4] 杨怀文,陈松笔.昆虫寄生线虫与林业害虫的防治[J].林业科学,1999,35(6):103-109.
[5] SHAPIRO-ILAN D,LESKEY T C,WRIGHT S E.Virulence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 to plum curculio,Conotrachelus nenuphar:Effects of strain,temperature,and soil type[J].Journal of nematology,2011,43(3/4):187-195.
[6] KOSHEL E I,ALESHIN V V,EROSHENKO G A,et al.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entomoparasitic nematodes,potential control agents of flea populations in natural foci of plague[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1):1-26.
[7] 于静亚,王志华,沈锦,等.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黑翅土白蚁室内侵染力的研究[J].华中昆虫研究,2018,14(00):194-199.
[8] 梁铭荣,李子园,戴钎萱,等.4种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作用[J].生物安全学报,2020,29(2):82-89.
[9] 张维伟,赵福永.昆虫病原线虫对恩施地区银杏蛴螬的致病性研究[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1,8(2):40-46.
[10] 康俊英.昆虫病原线虫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8):15-16,49.
[11] 滑莎,赵红盈,王从丽,等.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幼虫的侵染能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5):89-92.
[12] 张中润,王金辉,黄海杰,等.昆虫病原线虫对腰果细蛾的致病力测定[J].环境昆虫学报,2016,38(3):602-606.
[13] 张中润,王金辉,黄海杰,等.昆虫病原线虫对腰果云翅斑螟的室内致病力[J].植物保护,2017,43(1):210-213,217.
[14] 梁林琳,谢娜,张丽娟,等.我国花生蛴螬防治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7):2006-2008.
[15] 王杰,戴康,孔祥鑫,等.昆虫病原线虫与环境生物、非生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1,43(4):811-839.
[16] 吴霞,朱小芳,马彩玲,等.低湿胁迫对昆虫病原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39(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