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PSO法的沱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作者: 李华东 奉凯文 姜影 吴玥
摘要 从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筑质量与设计、社会关系及服务4个维度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森林覆盖率、工业化率、城镇化率、空气质量指数、水质监测和声环境达标率的综合评定选定研究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沱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交互性治理进行层次分解,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法)辅助修正打分矩阵,确定指标权重,探究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短板,总体水平较低,提升空间较大。社会主义政策体制下的社会关系及服务得到了民生的肯定。农户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满意程度最高,综合不满意率达47.7%。当前农户建筑质量和设计较满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落实所需政策、技术、资金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粒子群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 D 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3-005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3.013
Research on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Tuojiang River Basin Based on AHP-PSO Method
LI Hua-dong1,FENG Kai-wen1,JIANG Ying2 et al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6;2.Cheng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dustri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2)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atisfaction degre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was construct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ural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quality and design, social relations and services.The research area was selecte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orest coverage, industrialization rate, urbanization rate, air quality index,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coustic environment compliance rat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used to hierarchically decompose the interactive 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Tuojiang River basi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was used to assist in revising the scoring matrix, determining the index weight, and explor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was the weak poi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overall level was low, and there was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Social relations and services under the socialist policy system had been affirmed by the people’s livelihood.Farmers were the most dissatisfied with the rural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a comprehensive dissatisfaction rate of 47.7%.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design of farmers were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On the basis of steadily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lement the required policies, technologies, funds, etc., and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mprovement effect.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项目(TJGZL2019-13)。
作者简介 李华东(1976—),男,四川彭州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技术经济及管理、环境科学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科学及管理。
收稿日期 2022-03-27
人居环境是由人居环境主体(人和社会)与人居环境客体(自然、居住、支撑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以人居活动为特征的综合地域系统。李陈等[1]利用变异、基尼和泰尔系数、收敛和发散分析,得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因素;彭超等[2]利用熵权法从多个维度建立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闵师等[3]采用代理变量计量经济模型Logit研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谭少华等[4]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行动者网络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研究。目前,有关农村人居环境的状态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甚少,多偏于乡村规划、环境治理、乡村转型的研究,忽略了研究主体——农户,更缺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个影响因子的交互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的社会短板,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5]。
沱江为长江上游支流,当前四川污染最严重的的河流。沱江流经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眉山、宜宾、资阳10地市。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已由原来追求“经济型”发展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沱江流域地区的环境整治,前期成立流域水污染防治专家团、省政府治理研讨及立法调研[6],出台《沱江流域“一河一策”保护方案》,同时坚持系统治水的高规格落实河长制、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起点流域补偿机制和高要求立法保障来确保打好沱江攻坚战[7]。推行《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2017—2020年)》 《沱江流域水质达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相继推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把相关政府和研究人员的目光,从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的怎么治理吸引到了为什么而治、为谁治的新空间。随着川渝地区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沱江流域地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裸露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沱江流域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案例区域的选取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沱江流域地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基础上,降低人居环境客体对最终研究目的的影响,减小调研结果的误差,统计了沱江流域包含了成都[8]、自贡[9]、泸州、德阳[10]、绵阳[11]、内江[12]、乐山、眉山[13]、宜宾、资阳共10地市,根据对环境整治数理统计和调研的合理应用,针对森林覆盖、城镇化进度、工业改进、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和流域水质量等进行了分析。
1.2 案例区域的选取 根据沱江流域地市区域的数理统计,森林面积为47.9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4.52%,城镇化率为50.59%,工业化率为41.44%;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趋势几个环保重点城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都、自贡、宜宾、泸州等市AQI出现过较高水平现象,受冬季静稳天气影响,多地PM2.5为首要污染物。根据综合流域水质监测信息和声环境达标率情况,将数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选定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东邻内江市隆昌县,西靠自贡市沿滩区,南接泸州市,距省会成都约250 km的自贡市富顺县(图1)作为研究对象。
2 评价体系
2.1 评价对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作为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14],人居环境的主体是人,农村想要持续发展,究其根本还要依托环境。基于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新版中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问题可以用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呈现,将农村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住房质量与设计、社会关系及服务4个维度,结合公共物品理论和数学方法理论,通过数据搜索和实地问卷调研的形式,对农村人居环境中农民满意度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从农户的视角探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后期沱江流域地区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选定自贡市富顺县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12月12日对该县65家农户进行走访式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2份,失效3份,回收率95%,问卷中各项指标满意程度均分为9个等级,即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绝对重要、稍微不重要、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和绝对不重要。
2.2 评价指标
2.2.1
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就当前研究的区域,通过交互分析,对农村环境而言,饮用水质量、生活污水处理、化肥农药污染处理、河流污染处理是生态治理的体现。环境的好坏又因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来回馈,其还包括人禽粪便处理等。
2.2.2
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户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的保障。水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其不仅是资源要素,更是文化元素[15]。沱江流域地区水资源前期污染严重,相比于城市,农村发展较为缓慢,更应重视自来水入户的情况。浙江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参照其相关基础设施研究还包含垃圾回收站、道路交通网络、网电通信系统、清洁能源推广和公厕数量与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