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杭州实践

作者: 郭维娜 刘利俊 葛正祥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杭州实践0

摘要 概述了杭州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现状与问题,从共建、共享、共学、共育4个层面分析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路径与策略,总结了杭州市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经验:出台政策文件,落实工作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协同机制;设计活动载体,创新学习形式;建立激励机制,培育特色品牌。未来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将进一步开展保留传统文化、接轨现代文明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开展精准服务,创新特色服务,推进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 社区教育;文化礼堂;路径策略;杭州经验

中图分类号 G 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3-025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3.059

The Hangzhou Practic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Rural Cultural Halls

GUO Wei-na,LIU Li-jun,GE Zheng-xiang

(Hangzhou Polytechnic/Hangzhou Community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entering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in Hangzhou, analyz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entering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from four aspects of co construction, sharing, co-learning and co-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entering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in Hangzhou:issuing policy documents and implementing working mechanism;integra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building a cooperative mechanism;designing activity carriers and innovating learning forms;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ultivating characteristic brands.In the future, community education will enter the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to further carry ou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at reta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tegrate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further improve relevant policy support;further improve governance capacity, carry out precise services, innovate featured services, and promote personalized services.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Cultural auditoriums;Pathway strategy;Hangzhou experience

基金项目 2021年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2021SCG017);2021年杭州市教育科研课题(2021X529)。

作者简介 郭维娜(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程师,硕士,从事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3-07

文化礼堂是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社区教育是提升农村居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文化礼堂普遍存在作用发挥不充分、个性挖掘不明显、管理机制不清晰等问题,“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努力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和“育”的深度的全面提升,杭州市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路径策略研究,即“一条路径、两个渠道、三项工程、四个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现状与问题

2021年11月,各地农村文化礼堂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宣传文化的重要阵地,纷纷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为农村居民送去“精神财富”。截至2020年11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负责建设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达到了17 715个,其中杭州4 836个。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

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农村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作用发挥不均衡、个性挖掘不充分、部门合力不到位、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现实问题,“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在于文化礼堂管理机制不清晰,定位不明确,欠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于文化礼堂没有发挥应有的传承乡土文明的作用;在于社区教育资源的瓶颈等。

文化礼堂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又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社区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图1)。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破解社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既为社区教育找到新的落脚点,解决其薄弱和乏力的难题,形成助力,又提高了文化礼堂的效能,增强其“生命力”。同时,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以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为抓手践行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新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路径与策略

2016年2月,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文化礼堂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市民学习圈 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统筹全市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市民学习圈,大力推进终身教育,着力构建全纳、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市民素养与生活品质,推动“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1]。

2019年4月,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同时让文化礼堂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浙江省教育厅、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印发《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提出要实现农村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和“育”的深度的全面提升,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2]。杭州市文礼办、杭州市教育局印发《2019年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成员单位重点服务项目》和《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家园)工作方案的通知》,为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提供顶层设计,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杭州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发源地、样板田,在坚持不懈的推敲、实践、“打磨”过程中,杭州市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路径与策略的探索为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即构建一条“快速公路”,开通两个教育渠道,实施三大助学工程,践行四个推进机制。

2.1 共建——构建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快速公路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和快速发展的社区教育。2019年,杭州市把全面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作为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杭州市已建文化礼堂4 836家,占村(社区)总数82%,社区教育进入文化礼堂3 885家,占礼堂总数的88.2%,已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主题活动26 611场次,参与市民232 279人次,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76%。

在政府主导下,杭州社区大学印发《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家园)活动信息报送和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杭州各区县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在杭州社区大学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有序推进,形成院校主推的路径模式,开展文化礼堂“农村书屋”“流动书亭”“巡回讲堂”“学习社团”体验活动。

在杭州社区大学、各区县、乡镇社区学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村社文化礼堂活动,构建一条提升文化礼堂“用”的热度和“育”的深度“政府主导、院校主推、村社主体”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快速公路”(图2)。

2.2 共享——开通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教育渠道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终身教育有助于安排教育的各个阶段,规划各阶段之间的过渡,使途径多样化,同时提高每种途径的价值[3]。杭州为使教育途径多元化,开通了线上线下两个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教育渠道。

“杭州终身学习网”作为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线上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多媒体呈现、多资源聚合、多技术应用、多功能开发的融媒体作用[4],用融合创新的传播手段和互联网话语方式,让基层村社文化礼堂(家园)的创新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园”,深受广大市民群众欢迎。

杭州城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线上线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活动。杭州社区大学市民大学堂走进建德梅城西湖村文化大礼堂,为村民带去由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志愿者马三鸣老师的所作的题为《孝慈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主题讲座,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欢迎,畅通了线上线下两个教育渠道,更好地推动书香杭州、学习型城市建设。

2.3 共学——实施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助学工程

杭州通过建体系、建平台、建队伍的“三建工程”,搭建杭州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软件“渠道”,为村社输送课程、课本、课堂服务(“三送工程”)提供“文化营养”,使辖区各地开出多彩的“学习之花”,即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适应市民需求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助经营、助教育、助学习的活动,实施三大助学工程(“三助工程”)。

“三建工程”:建体系即建立并组织开展杭州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4级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主题的助学体系;建平台即建立杭州终身学习文化礼堂网上平台;建队伍指建立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人才队伍,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杭州市的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送工程”:送课程、送课本、送课堂即根据《社区教育“三送”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组织好市社区大学、区(县市)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学校三级联动送学习课程、课本、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截至2020年11月,共计送课程1 915场,送课本23 465组织活动28 089场。

“三助工程”:组织开展杭州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助经营——杭州社区大学市民大学堂节目组走进建德梅城西湖村文化大礼堂,为建德梅城西湖村村民讲解乡村产业经营方面的相关知识;助教育——富阳区各乡镇成校教师走遍全区304个村,积极组织村级文化员、文化礼堂负责人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指导村级文化员、文化礼堂负责人广泛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主题教育活动;助学习——滨江区社区学院和街道分院主动对接社区文化礼堂,具体切实做好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活动设计与载体创新,形成“教育+”志愿服务、“墨香六和”培训、“晶银花开”老年教育、“金色年华”大课堂等多个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特色学习品牌。

2.4 共育——践行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推进机制

2.4.1 课程开发机制。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为居民送去什么样的课程,哪些课程会受到居民们的欢迎,是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活动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开发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2019年9月,杭州社区大学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家园)活动信息报送和课程评选工作的通知》,经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评比展示以及通过杭州日报、杭州市终身学习网、“杭+新闻”等媒体宣传推广的方式,对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特色课程进行征集、遴选和课程开发,明确开发内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