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诱捕器在海南白沙茶园的诱捕效果
作者: 韩露露 于广威 李超 韩涛 陈亮 刘明远
摘要 在海南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茶园对茶园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3种不同类型的害虫进行监测防控,观察2种不同类型茶园不同类型诱捕器对3种类型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同时探究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园不同害虫诱捕效果的影响。在2021年6—12月,在五里路有机茶园斜纹夜蛾共计发生4代,甜菜夜蛾共计发生3代,茶小绿叶蝉共计发生4代。在芳香村茶园斜纹夜蛾共计发生5代,甜菜夜蛾共计发生4代,茶小绿叶蝉共计发生3代。诱捕斜纹夜蛾时,船形诱捕器(P=0.001)>三角形诱捕器(P=0.002)>桶形诱捕器(P=0.002)的诱捕效果;对甜菜夜蛾诱捕时3种诱捕器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说明诱捕器类型对茶园甜菜夜蛾无影响。诱捕茶小绿叶蝉时,船形诱捕器(P=0.001)>三角形诱捕器(P=0.001)>桶形诱捕器(P=0.000)的诱捕效果。
关键词 诱捕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茶小绿叶蝉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4-013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4.032
Trapp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raps in Baisha Tea Plant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HAN Lu-lu1,YU Guang-wei2,3,LI Chao1 et al
(1.Agricultural Colleg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 2.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eifang,Shandong 262700; 3.Hainan Alodog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Baisha,Hainan 572800)
Abstrac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and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were carried out in Organic Tea Garden of Wulilu and Fangxiangcun Tea Garden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to observe the trapping effect of different traps i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tea gardens on three types of tea pests.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ps on trapping different pests in tea garden was studied.From June to December,4 generations of Spodoptera litura,3 generations of Spodoptera exigua and 4 generations of Empoasca pirisuga occurred in the Organic Tea Garden of Wulilu,2021.There were 5 generations of Spodoptera litura,4 generations of Spodoptera exigua and 3 generations of Empoasca pirisuga in Fangxiangcun tea garden.When trapping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boat trap (P=0.001)>triangle trap (P=0.002)>barrel trap (P=0.00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ra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p type had no effect on 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in tea garden.When trapping 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the trapping effect of boat-type trap (P=0.001)>triangle trap (P=0.001)>barrel trap (P=0.000) was studied.
Key words Trap;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
茶叶是我国重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紧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光热充足,降雨充沛[1]。优良的自然条件,在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为害虫的滋生繁衍打下基础[2],虫害已成为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阻碍。白沙绿茶在当地流传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十年丹”的说法,具有极高的消费价值。由于茶农信息滞后,大量茶园存在滥用农药、茶园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造成茶叶农药残留,茶园害虫抗药性增加,茶园害虫优势种群不断演替,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3-11]。近年来,针对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也逐渐由原来依赖传统农药的防治方式,逐渐向绿色环保发展。昆虫性信息素由于其低浓高效性、专一无毒性、对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虫种鉴定、干扰交配等方面[12-20]。通过对市面常见的诱芯种类,不同诱捕器类型在田间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最适的诱捕器类型,对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高效优质发展热带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21-25]。
笔者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和芳香村茶园开展试验,通过悬挂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分别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探究更加适合茶园悬挂的诱捕器,控制茶园害虫的滋生,为后续茶园害虫的防治提供可行的预报预测,促进茶园的健康绿色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性诱捕器为船形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形诱捕器,其中3种性诱捕器的配套关键组件均为山东青岛罗素生物技术公司产品。试验共使用3种诱芯,分别为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茶小绿叶蝉,均为橡皮头诱芯。其诱集对象及活性成分见表1。
1.2 试验设计
在2021年6—12月,利用3种不同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芳香村茶园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茶小绿叶蝉进行诱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不同茶园类型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变化;不同类型诱捕器在2个茶园对同一种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相同类型诱捕器在2个茶园对不同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各部分分别设置3个重复。
1.3 调查方法
1.3.1 试验地选择。
在芳香村茶园和五里路有机茶园分别选取多块试验地。同时确保每块试验地的有效试验面积均符合要求,约为7.439 hm2;且各个试验区域间隔大于50 m。
1.3.2 试验点布置。在试验地选取3个边长为50 m、呈正三角形的点,作为放置性诱捕器的试验点。为消除边缘效应,各试验点距试验区边缘大于10 m。
1.3.3 诱捕器装置。三角形诱捕器(图1),由1个红色三角形诱捕器、1根铁丝、1个黏板组成,可折叠成三脚架形状,高度120 mm(组装后),长度280 mm,宽度200 mm(底部),重量[52(1±2%)]g。外观红色可防止吸引益虫及传粉昆虫;船形诱捕器(图2),由1个蓝绿色船型装置、4个支撑悬挂架、1个诱芯悬挂架和1个黏板组成。高度27 cm×21.8 cm×14 cm;重量(120±0.5) g。外观造型呈流线型;桶形诱捕器(图3),绿悬盖、诱虫框、诱虫框盖和悬线均为绿色,虫口盖为黄色,半透明集中桶为白色。高度230 mm,主体直径165 mm。顶盖大于瓶体能有效防雨防晒。不同类型诱捕器各设3个重复,距茶蓬面约25 cm,数据每7 d记录一次。
1.4 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茶小绿叶蝉动态参数图均利用SigmPlot 12.5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控技术监控不同茶园害虫的发生动态
2021年6—12月,在五里路有机茶园斜纹夜蛾的诱虫总量有4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7月11日、8月22日、9月26日、11月7日左右达到高峰。甜菜夜蛾的诱虫总量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7月4日、8月22日、10月17日左右达到高峰。茶小绿叶蝉的诱虫总量有4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7月11日、8月22日、10月3日、11月14日左右达到高峰(图4)。
2021年6—12月,在芳香村茶园斜纹夜蛾的诱虫总量有5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7月4日、8月22日、9月19日、10月17日、11月14日左右达到高峰。甜菜夜蛾的诱虫总量有4个明显高峰期,在7月11日、8月29日、10月17日、11月21日左右达到高峰。茶小绿叶蝉的诱虫总量有3个明显高峰期,分别在7月18日、9月12日、11月14日达到高峰(图5)。
对上述茶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2种不同类型的茶园对斜纹夜蛾(P=0.519)、甜菜夜蛾(P=0.862)和茶小绿叶蝉(P=0.466)的诱捕效果,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说明诱虫总量与茶园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2.2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斜纹夜蛾动态的监测结果
2021年6—12月,对斜纹夜蛾诱捕,在五里路有机茶园使用桶形诱捕器进行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9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0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6头。在芳香村茶园对斜纹夜蛾使用桶形诱捕器进行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16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9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45头(图6)。
对上述茶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2种不同类型的茶园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在使用桶形诱捕器(P=0.002)、三角形诱捕器(P=0.002)和船形诱捕器(P=0.001)时均出现显著差异。说明在不同茶园对斜纹夜蛾的诱虫效果,船形诱捕器的效果最好,三角形诱捕器次之,均优于桶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且在使用不同类型诱捕器时,芳香村茶园的诱虫量均高于五里路有机茶园的诱虫量。
2.3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甜菜夜蛾动态的监测结果
2021年6—12月,对甜菜夜蛾诱捕,在五里路有机茶园使用桶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8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16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33头。在芳香村茶园使用桶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分最高为10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2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33头(图7)。
对上述茶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对上述茶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的茶园对甜菜夜蛾的诱捕效果,在使用桶形诱捕器(P=0.093)、三角形诱捕器(P=0.259)和船形诱捕器(P=0.078)时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类型诱捕器对甜菜夜蛾在芳香村茶园和五里路有机茶园的诱捕数量和监测效果无明显影响。
2.4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茶小绿叶蝉动态的监测结果
2021年6—12月,对茶小绿叶蝉诱捕,在五里路有机茶园使用桶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3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16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1头;在芳香村茶园使用桶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10头;在使用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4头;在使用船形诱捕器诱捕时,诱虫量最高为28头(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