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周丹

生物安全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0

摘要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微生物学实验作为一门生物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重要作用。以生物安全法为指导方针,以安全为价值导向,从微生物安全事件、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核心技术、微生物学实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法律责任、学生身边的案例7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重塑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安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6-027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6.064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osafety

ZHOU Dan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18)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fundamental to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practical course  in biology specialty,microbiology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the biosecurity law as the guideline,with the safety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integrated from seven aspects of microbial safety incident,biological safety in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core technologies of microbial experiments,the integration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and other disciplines,the history of microbiology in China,and legal liabilities of the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biosafety.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re reconstructed,so a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biology experiment;Biosafe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practice

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真实危害或潜在风险以及对这些危害或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战略性、综合性措施[1]。生物安全所涉及与人类、动植物疫情的防治或防疫、实验室生物危险品等内容都与微生物直接相关,故其教学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生物安全危害。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规范使用微生物和安全开发微生物资源等任务,在塑造学生生物安全的法律人格、法律思维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融入生物安全课程思政元素具有专业性、时代性和法律性的特点,是符合新时代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

近年来,以微生物为源头的全球生物安全事件频发,比如新型H1N1猪流感、埃博拉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在微生物引发事件的原理、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给出了警示。各大高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已进行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虚拟仿真和翻转课堂等[2-4]。生物安全视角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是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5],重新梳理思政元素,寻找新的切入点,其不仅能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每一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实地感受生物安全价值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科研热情,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贵州师范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顺应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要求,紧密结合与微生物相关的生物安全时事热点,率先在全校开展以生物安全为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思政,以生物安全为价值导向,从课程实施基本原则、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践、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培养具有良好生物安全道德修养、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价值观的生物专业人才。经过一年的改革探索,不仅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生物安全观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而且满足了2018年颁布的生物科学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6]。

1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构建

1.1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方针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人类敲响了生物安全警钟,再次让生物安全成为全球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以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7];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2021年4月15日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8]。生物安全法的立法与实施本身就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性,蕴含着道德规范、法律意识、政治思想、学术和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9],其完全符合新时代专业课思政教育应纳入的范围与内容。

该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地方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植物生产类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深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的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教学能力,能服务地方的生物学教育人才;植物生产类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林木种质创新、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生物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生物科技工作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以及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法律义务与风险。

将生物安全法作为该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方针,不仅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将国家安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而且体现了学生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科普宣传和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上的担当。

1.2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明确提出专业课程要科学、合理挖掘课程的温度[10]。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整个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围绕微生物展开的,教与学的承载者都是人[11]。无论是知识体系、实践操作性方面还是学生今后岗位任职要求方面,均存在大量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安全法最核心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因此,以生物安全价值为导向开展该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课程思政价值的体现,而且是新时代下高校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和使命体现,还有助于教师在思政过程中教学相长,与学生形成课程思政的学习共同体。

由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其思政元素不明显,大量思政资源被隐藏在专业知识中[11]。如何在不脱离课程的情况下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将通过以下2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找准切入点,润物无声地融合思政教学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要充分了解思政材料所蕴含的思政内涵,根据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本身的专业性、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同的实验项目和不同学时等因素,重新梳理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重新设计,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实现微生物学实验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找准每一个思政目标的切入点,才能确保课程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二是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进行培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学生就业后就能实现职业素养目标的一门专业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后,即可从事微生物检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这些岗位任职要求中,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以防止人为污染样品和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个人或环境污染。因此,课程思政必须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岗位任职要求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3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结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的课程思政目标,围绕政治维度、法治教育、科学素质、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5个层面,重新梳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点,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表1)。

2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过程

该课程内容由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安全知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三部分组成,共51学时。该教学团队结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的要求,按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和特点,从以微生物为源头的生物安全事件、微生物实验室污染与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基础操作训练、微生物学实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微生物学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法律责任、学生身边的案例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并通过课前案例与研讨相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方法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

2.1 课前案例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

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安全知识体系。首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拟定课程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选取能够反映微生物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典型案例,分别拟定课前、课堂和课后需探讨的问题。其次,课前通过QQ群和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前学习资料及思政素材,向学生抛出要探讨的问题,组织学生根据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将具体思政内容在相应融合点与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内化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基础实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见表2。

2.2 项目驱动式教学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综合实验相对较少、每个实验项目相对独立是制约现阶段生物安全课程思政和总体国家生物安全观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根据需要将基础实验部分和综合实验相结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过程中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方法和纠正预防措施,而且要使学生具备运用微生物实验原理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危害国家生物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