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宁波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的对策研究
作者: 施志权 王凯 李佳丹 詹柴 徐志豪摘要 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伟大目标。“三农”是共同富裕的短板,低收入农户是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应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宁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宁波低收入农户的收支现状、增收困境,并在对有关单位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的对策建议,包括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持续增加4项收入、深化创新4项举措、复制推广4种产业帮扶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于以宁波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城市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等具备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共同富裕;低收入;精准帮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7-024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55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Precise Support for Low-income Farmers in Ningb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mon Prosperity
SHI Zhi-quan1,WANG Kai2,LI Jia-dan2 et al
(1.Ningbo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Center,Ningbo,Zhejiang 315040;2.Ningbo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Ningbo,Zhejiang 315040)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another great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re the short board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low-income farmers are the low-income groups in rural areas, which should be the focus of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chooses Ningbo, which has a high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creasing income of low-income farmers in Ningbo,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precise assistance to low-income farmer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units. The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clude strengthening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continuing to increase the four income, 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of four move, copying and promoting four industry support modes, etc., have certain pertinence and forward-looking, which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Ningbo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astal developed city to promote low-income farmers accurate support, take the lead to achieve the common prosperity, etc.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Low income;Precise help;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施志权(1971—),男,浙江宁波人,经济师,从事“三农”政策研究。通信作者,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23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浙江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浙江省、宁波市分别发布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把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升”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共同富裕,短板是在农业农村。低收入农户是在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加大对他们的精准帮扶,事关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全局。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从数量看,2020年底宁波市低收入农户有49 316户、69 486人,比2016年的97 532户、186 887人分别减少了49.44%、62.82%(该研究所涉及的低收入农户数据均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从收入看,“十三五”期间宁波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4.9%,高出全省1.9百分点,更是远高于同期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2020年宁波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居全省第3位,比2016年排名上升了7位,低收入农户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已达到42.6%,提前完成40%的目标要求。
2021年是“十四五”的起始年,是宁波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元年,也是推进帮促开发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点。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2年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超过年人均10 000元,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18 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10 000元。在这样一个新阶段,要求对低收入农户的识别更加精准、措施更加精细、监管实现常态化,对照新阶段的新要求,宁波市低收入农户的精准帮扶举措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产业帮扶可以更突出区域特色,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进一步激发,数字化手段、创新性的举措可以更多,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研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市级及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对产业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典型做法进行访谈了解之后,分析宁波低收入农户的基本情况、增收困境,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宁波市加大低收入农户的精准帮扶、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宁波市低收入农户的基本情况
1.1 低收入农户数量与分布
1.1.1 数量变化。截至2021年8月底,宁波市共有低收入农户47 843户、67 452人,其中低保户占比80.2%,其他经济困难户占比19.8%,与2020年同比,低收入农户、人口数分别减少了2 095户、2 180人。“十三五”初期,全市低收入农户的数量是97 532户、186 887人,与之相比,低收入农户户数、人数分别减少了50.95%、63.91%。
1.1.2 区域分布。
结合2021年8月份数据,宁波市低收入农户主要集中在非主城区,低收入农户户数合计占比70.3%,其中,慈溪市占比最高,为19.78%,宁海县次之,为18.04%,象山县第三位,为17.76%;主城区合计占比29.7%,其中奉化区最高为15.19%,其余主城区占比均小于5%。从整体形态观察,宁海与象山的偏南地区、余姚与慈溪的偏东北地区以及奉化的山区低收入农户分布相对集中;具体到乡镇(街道),观海卫镇、周巷镇、溪口镇、莼湖街道、大堰镇、长街镇低收入农户数量最多,均超过了1 000户,庵东镇、西周镇、尚田街道、龙山镇等26个乡镇(街道)低收入农户超过500户。
1.2 低收入农户的收入
1.2.1 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情况。2020年宁波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4.9%,比浙江省平均高出1.9百分点,更是远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的年均增长率,宁波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从2016年的全省第10位连年跃升至2020年的第3位,保持着高速增长进位的态势。
1.2.2 低收入农户的收入结构。
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56万元,从收入构成上看,转移性收入(低保金)所占比重最高,为52.96%,其他依次是转移性收入(其他)、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0.4%、14.06%、2.03%、0.55%,可见,低收入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转移性收入。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到82.6%,非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仅为17.4%,与低收入农户刚好相反。分地区看,除下述2种情况外,宁波市大部分地区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构成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相似:①江北、宁海、东钱湖、杭州湾4地区工资性收入比重明显高于全市其他地区及全市平均;②除鄞州、象山、宁海、慈溪外,其他地区经营性收入比重均小于全市平均水平。
1.3 低收入农户的支出
截至2021年8月份,全市农户的平均支出数值为1 782.41元,从收入构成上看,医疗支出所占比重最高,江北、北仑等6地区医疗支出比重超过90%;其次是转移性支出(17.02%)、教育支出(13.90%),生产性支出所占比重最小,为8.34%。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看,医疗支出仅占8.62%,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均高于医疗支出。
2 宁波市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困境
2.1 收入水平低,就业能力差
2020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万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6%。低收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转移性收入,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由于缺乏技术、就业技能有限,多数工作不稳定且就业集中在第一产业,持续增收难度大。
2.2 医疗负担重,生活压力大
2021年以来,全市平均医疗支出比重占到60.74%,不少地区高于这一比例,这类家庭、人群因医疗需要长期背负包袱,生活困难、压力较大。
2.3 老弱病残多,造血能力差
根据对宁波市低收入农户300户统计监测样本分析,低收入农户中因老、因病、因残、因智障体弱等各种原因导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比重高达80%,基本没有造血能力,是低收入农户中最大的群体。
2.4 收支相抵近,不稳定性高
2021年以来,从低收入农户的支出结构看,生产性支出的比重最低,扩大再生产能力弱。由于低收入农户自身底子薄、原始资金积累少、融资能力差等问题,再加上收入与支出相抵后所剩无几,即使短期内达到或是高于省定标准,但出现反弹的风险依然不小。
2.5 接受能力差,自身活力小
低收入农户中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因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对新思想、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从事新产业增加新收入的信心不足,缺乏发展活力。部分低收入农户觉得就业获得的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又可能面临退出享受政府补助的风险,加之受自身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限制因素影响,土地等资源盘活不够,主动发展产业、主动就业积极性不高,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缺乏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