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和SBE法的北京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作者: 孙丽 孙迎坤 徐萌 张颖
摘要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55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与语义差异法(SD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定性、定量评价,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55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为-0.865 1~0.914 2,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水面和植物相得益彰、铺装细节设计精致、园林小品与周边环境较协调的环境;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文化意境和色彩搭配3个影响因子对景观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公园景观评价。
关键词公园;景观质量;影响因子;SD法;SBE法
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12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ssesment on the Scenic Beauty of Beijing Urban and Suburb Parks by SBE and SD Methods
SUN Li, SUN Ying-kun, XU Meng et al(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Forestr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urban parks in Beijing, this paper selects 55 typical plant community landscapes in the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beauty evaluation method (SBE method) and semantic difference method (SD method) of psychophysical school to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ir aesthetic quality, and establishes the landscape evaluation model between beauty and main landscap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uty value range of 55 plant landscapes in the park is -0.865 1-0.914 2,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evaluation value is the environment with rich plant community, water surface and plan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exquisite pavement detail design, and harmonious garden sketches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plant community landscape, cultural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olor matching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The established multivariate linear evaluation model can evaluate the park landscape more accurately.
Key wordsPark;Landscape quality;Influencing factors;SD method;SBE method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重要场所,优美的公园景观能够带给人们身心的娱乐,缓解人们日常工作的压力[1]。公园景观包括植物、水体、建筑小品、铺装等要素,每种要素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公园景观的感受[2-3]。一个优秀的公园设计,必然是各组成要素的精心组织和设计。对公园各组成要素展开美景度评价对于提高公园的设计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诸多国内外园林工作者正在开展关于公园景观评价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以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及经验学派为代表的景观评价四大学派格局[4]。目前,美景度评价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SBE)和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法)已运用到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森林景观等各种视觉领域[5-11]。SBE法是通过对大量景观进行量化评价,将主观和客观联系,建立一定数学关系,但该方法必须有大量的被测样本,结果较为准确。而SD法是求得主观感受与环境的关系,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照片,通常评价者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
有研究发现,将主客观评价法相结合,对北京市紫竹院公园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主观性因子的实地评价和室内问卷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专业背景不同不影响评判者对景观美景度的评判结果;美景度与区内因子呈正相关,与区外因子呈负相关;其中自然景观所占比例影响最为显著[12]。段敏杰等[13]对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发现,美景度相对较高的为乔灌草复层结构,而其中以乡土树种为主,郁闭度较大,树种组成及色彩数量相对较丰富的植物群落更受群众欢迎;景观美景度体现出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草坪结构;植物群落景观的郁闭度、生活型构成、树种组成数量对公园景观美学质量影响较大。韩丽等[14]对云南昆明3个滨江公园进行SBE评价发现,公园的滨水游憩区与道路周边区景观美景度值均较高,而公园入口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教育区美景度值较低;对滨江公园美景度影响重要的因素是意境美与生命力、色彩丰富度、植被视觉占有率、安全性、水体验多感官性、配套设施适宜度。许大为等[15]运用SD法和SBE法相结合对黑龙江省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美景度进行打分,结果表明,专家因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敏感度,是参与景观评价的优质人群;公众与专家共同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评价结论将较为客观、科学和贴近实际。
笔者将SD法和SBE法两者优势结合,对北京市3个公园景观进行景观质量评价,先采用SBE法取得美景度值,其次采用SD法获得各景观要素量值,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两者间的关系模型,分析影响北京市公园景观的影响因子。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气较高且利用率较高的公园,即北京植物园(位于海淀区,面积400.00 hm2,1956年建设)、紫竹院公园(位于海淀区,面积47.35 hm2,1953年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位于海淀区和朝阳区,面积7.50 hm2,2001年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组成公园的主要要素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景观要素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今后公园更好地进行细节设计提供依据。
1.2视觉景观质量评价——SBE法
1.2.1照片获取。经过实地考察,决定釆用拍照方式取景,并最终确定具体操作,主要遵循以下几点:①根据公园分区情况设置样本点,在每个点用同样的视距、视角取景,保证照片效果一致。②于2019年11—12月选择晴朗天气,在9:00—11:30和13:00—16:00进行拍摄,拍摄者和拍摄相机不变,照片经过筛选,最终选取55张照片作为评价样本(其中样本1~12、22~26、32~36、38、39、42~45、54、55为北京植物园照片,15~18、37、27~31为皇城根遗址公园照片,13、14、19、20、21、40、41、46~53为北京紫竹院公园照片)。
1.2.2景观评判。不同人群在审美观点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专业学生的判别能力和审美一致性较好,因此多数研究选用大学生作为景观评判主体。笔者选取60名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作为景观评判主体,采用室内评判方式,具体步骤如下:①在开始评判前,对待评价公园进行介绍,增加对公园的熟悉度,但不涉及评判内容。②熟悉评判标准,评判分为7个等级,3分至-3分分别代表很喜欢、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很不喜欢。③播放幻灯片正式开始评判,每张照片放映时间为6 s,保证评判者有时间记下分数。
1.2.3数据统计。该研究共收回问卷60份,回收率100%,经过检查,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数量为47份。将评价数据输入EXCEL表格,借鉴SBE法中数据处理公式进行标准化,公式如下:
Zij =(Rij-Rj)/Sj
式中,Z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评分的标准化值,R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分,Rj为第j评判者对某一类景观评分的平均值,Sj为第j评判者对某一类景观评分的标准差。利用该公式将景观质量分数迸行标准化,再对每个景观的所有评判求平均值,得出表1。
1.3景观特征的定量评价——SD法
1.3.1景观样本。釆用SD法对景观特征进行评价,过程更加细致,需要选择质量、效果具有典型性的照片,因标准化数值较高和较低的样本对比较为明显,结合表1各样本景观质量数据,挑选工作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最终选择27张照片作为评价样本,其中植物园13张,分别为样本4、样本6、样本23~25、样本27~28、样本33、样本35、样本42~43、样本54~55;紫竹院公园9张,样本13~14、样本19~20、样本46~47、样本50~52;皇城根遗址公园照片5张,样本15~16,样本18、样本30、样本37。
1.3.2评价因子的选择。形容词对的选择是SD法评价的关键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在对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后,同时结合影响公园景观因素的诸多方面,最终确定从铺装外观、文化意境、整体协调性、色彩搭配、群落配置、野趣度、郁闭度7个方面选择合适的形容词进行评价。形容词对的设定为正义、反义成对进行,笔者将形容词对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予+3分、+2分、0分、-2分、-3分进行数量化统计,以“文化意境”为例,形容词对从立意明确、情景相融到“无立意”,打分从+3分到-3分,被调查者依据个人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打分(表2)。
1.3.3评判对象和方式。SD法的调查对象通常为20~50人,类型尽量全面。考虑到评判对象不能与景观质量评价重复,因此选择对象为园林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从事园林教学的老师参与评价,釆用幻灯片播放方式(随机排列照片,具体步骤与景观质量评价相似)。
1.3.4数据统计。共发放问卷30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为90%。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样本各项影响因子数据标准化均值(表3)。
1.4建立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运用SPSS 9.0软件对上述27个样本的景观质量和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不显著的影响因子,将运用SBE法得到的景观质量数值作为因变量,SD法得到的景观影响因子数量标准化均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视觉景观质量由表1可知,55个照片样本中,其中27个样本景观质量标准化为负值,28个样本景观质量标准化为正值,将正负2组景观(特别将前15和后15)进行直观对比,可以发现在植被、水体、铺装、建筑小品4个景观要素方面存在以下差异:
(1)植被方面,正值组景观中植物景观配置各具特色,色彩对比明显,丰富的植物群落,起伏的林冠线(样本55、52、54、51),让人们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或植物造景有一定特色,体现一定的文化意境(样本46、14、20、15),还有样本营造孤植景观(样本32),苍劲有力的枝干加上开阔的背景,高阔深远的感觉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负值景观植被特色表现为裸露地表,生命力欠缺(样本24、25、30),色彩单一,植物配置层次不丰富(样本28、27、23)等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