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疆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路径探析

作者: 李静 张小楠 马腾飞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疆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路径探析0

摘要 新疆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的更好推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要求,是助推边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论述了新疆基层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为提升新疆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执行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以下4个改进措施:深入调查、优化政策,突出文化惠民工程顶层设计优势;多方参与、引进人才,建设高效的文化惠民工程队伍;强化教育、提高认知,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投入、营造氛围,改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环境。

关键词史密斯模型;乡村振兴;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新疆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25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5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in Xinjiang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ased on Smith Model

LI Jing, ZHANG Xiao-nan, MA Teng-fei(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Law),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The better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s in Xinjiang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boost the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of border villages.Using Smith’s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and starting from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in Xinjia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Xinjiang grassroots government’s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 and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following four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olicies, highlighting the top design advantages of the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Participate in various ways, introduce talents, and build an efficient project team of cultural benefits to the people;Strengthen education, improve awarenes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of benefiting the people through culture; Increase investment, create an atmosphere, and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cultural benefit project.

Key wordsSmith model;Rural revitalization;Grass roots government;Cultural benefit project;Xinjiang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文化惠民工程”,是提升全民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新农村,其中“乡风文明”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多年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等快速发展,文化惠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宣传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实现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1]。

但新疆地区由于民族众多、文化复杂多元、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变相执行、选择性执行、机械执行、野蛮执行等不当现象[2],导致文化惠民工程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现在国家实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继续采取相关政策防止大规模返贫,实现乡村振兴,对于新疆基层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的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新疆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必要性及基层政府的职责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提升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的一项举措。其中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等重点项目[3]。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多年,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要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新疆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璀璨丰富且相互包容借鉴、交融贯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文化则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厚土壤,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始终滋养着各族人民的心灵世界[4]。通过文化惠民工程,将中华文化润及新疆农村,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2助推边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悬殊,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历史和地理因素,各方面发展都还比较滞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典型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之后,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巨大成效,但总体来说,新疆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共同的努力。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将乡风文明与新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乡风文明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5],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边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1.3新疆基层政府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中的职责基层政府文化职能的具体内容颇多,政府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了基层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应该、必须做什么,不应该、不能做什么等内容,但现有关于文化惠民工程的学术文献中,大多研究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的效果或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极少有文献研究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职责问题。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加以概括、总结、升华,认为新疆基层政府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职责主要包括:第一,规划、主导文化惠民工程。新疆基层政府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政府部署,总揽文化惠民工程,包括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具体表现在如何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第二,文化惠民工程的推广与造势。充分利用地方新闻媒介宣传文化惠民工程,并鼓励当地群众学会参与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第三,完善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等基础设施,为居民直接提供基础文化服务。第四,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在有效协商的基础上,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鼓励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第五,文化惠民工程监管工作。新疆基层政府应进一步细化文化惠民操作流程,实施监督与评估体系,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惠民工程的监管工作。

2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新疆基层政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面临的困境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6]:一是理想化政策,即政策本身是否合法、合理、可行;二是执行机构,即政策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三是目标群体,即政策作用的直接受体,包括个体和组织;四是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2个方面。4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调整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政策平稳运行(图1)。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目前新疆文化惠民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笔者搜集查阅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惠民项目的相关文献资料与政策制度文本,在此基础上依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4个方面对新疆基层政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效进行分析。

2.1理想化政策政策本身存在局限性导致政策执行受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西北边疆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复杂多元、脱贫难度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但是,当前新疆文化惠民工程文本仍然普遍存在着政策的模糊性和笼统性问题。上层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往往偏向于大方向的指引,缺乏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准则,各地区按照统一标准执行,效果不太理想。如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明确组建“石榴籽”文艺演出小分队赴新疆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文化惠民演出,代表了自治区政府的部署,但具体怎么落实,如何满足基层民众真实需求考虑得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自治区政府制定文化惠民政策和工作安排时,基层政府就应该向上级政府反映群众真实需求,并辅助上级完成文化惠民部署工作。

2.2执行机构

2.2.1多元主体参与不足导致供需不匹配。当前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多由当地基层政府提供,缺乏市场主体的参与,文化惠民工程服务内容较为陈旧,不符合村民的文化需求[7-8]。基层政府文化惠民产品一般是根据上级政府的统筹安排提供的,对于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考虑往往存在欠缺之处,此时就需要市场主体的参与,对基层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进行补充。以农家书屋为例,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设的农家书屋往往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关联性差,难以引起村民的兴趣,书屋使用率普遍较低。

2.2.2优秀人力资源缺乏导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率不高。新疆处于较为偏远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带,基层文化工作种类繁多、复杂,群众需求量大,然而基层文化工作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更难顾及质量[9]。首先是人才引进问题。长期短缺优秀人才会出现“有事无人干、有人不愿干”的现象,造成文化惠民工程落实不到位,群众文化权益难以保障。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缺乏当地土生土长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基层政府组织缺少外来的新鲜活力,也不能充分意识到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性。其次是人才留用问题。新疆的繁荣发展事关方方面面,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而基层政府人力和财力却是十分有限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部分基层公务人员遇到晋升的机会,也会努力向上调动,导致基层公务人员数量减少,留下来的基层公务人员在面对上级政府的层层数据考核和形式化视察时,往往也会疲于应付,将一些难啃且不易出政绩的文化惠民项目选择性执行或者敷衍执行[10],从而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与项目目标之间出现较大偏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