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作者: 高发瑞 李晓晓 王亚民 任艳云 孔贺 宫承志 高仙草 黄信诚 陈爱军摘要梳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成果,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市场运行效率及农业生产效率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机理,理清数字技术对提高农业技术的采用和使用效率、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探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数字技术;大数据;农业经济转型;作用机制;市场运行效率;农业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00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GAO Fa-rui LI Xiao-xiao WANG Ya-min et al(1. Ji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Jining, Shandong 272000;2. Yiwe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Jining, Shandong 272000;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4.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Gu’an County, Langfang, Hebei 0655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achievements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us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arket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clarifies the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adoption and us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mproving market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chang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explores effective path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Digital technology;Big data;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Mechanism of action;Market operating efficiency;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也面临着重要挑战和机遇。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低价值传统作物生产向更具多样化和商品化的高价值农业生产转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城乡要素流动畅通、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及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边际生产率缩小等方面[1-4]。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市场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仍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现代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的融合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成为当下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重点。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技术创新、市场完善、优化农业要素投入提供了技术支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和4G覆盖率平均超过98%,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39亿户[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国内网站数量为468万个[6]。数字技术设施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功能利用水平,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社交应用、网络办公等基础功能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66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25亿,微信朋友圈利用率达85%。此外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网络商务的发展应用衍生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促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积极开展,资源共享平台、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组织性矛盾,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提供了思路。依托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频道、信息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等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其中农业部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汇聚粮棉油糖等8大类15个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截至2019年3月底,平台已接入各类数据约20亿条,数据容量超过600 G,每天新增数据10万余条[1],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整合能力。通过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引导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健全不仅为农户实时、便捷掌握市场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有力推进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在农业转型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水平及组合方式变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规模报酬递增的关键。依托数字技术的不断研发创新及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乡村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乡村经济发展方式不断革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新型线上经营模式开展不断创新孕育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以实现通过提升农民现代信息技能而内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此后,国家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电商企业重点布局下沉乡村市场,县域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 961.6亿元;截至2020年前半年,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超过97%[3]。据初步统计,设有邮政电商服务站点的建制村达到24.5万个,覆盖率约为44.8%[7]。
因此,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背景下,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使农业经济共享信息红利,依托护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资源高效流通共享,挖掘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效率,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为充分探索、理解数字技术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相关材料的整理,以当前学者对数字技术的定义及对农户信息获取利用影响为起点,从现代农业技术使用、市场运行效率及农业生产效率3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就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
1数字技术的影响机理
数字技术主要是指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的技术[8-10],其不仅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等硬技术外,还应包括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平台等软技术[11]。具体来看,数字技术主要是指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发展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引擎。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并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了要素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12-13],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推动了生产要素秩序的演进和生产方式的革新[14]。
具体来看,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从三个方面为农业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第一,数字技术能够便利农户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减少由过度依赖中间商信息而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将农村生产者和经常被边缘化的生产者纳入当地产品市场及国家甚至全球市场。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农户获取技术信息及要素投入信息的成本。农户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会提高对所投入要素的信息需求。通过数字技术推广服务等提供的有关农业实践,农民可以获得关于新工具或新种子的更多的信息,增加对适用技术的获取,并使其他形式的资本更具生产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降低农户的市场参与成本、降低农户与中间商的沟通成本使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好地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进而革新农户的销售方式和生产方式[15]。
2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作用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渗入及农业各部门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改变农业生产销售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经济转型。数字技术对农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效果具体表现在提高先进种植技术采用效率、改变农户的销售行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及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三个方面。
2.1数字技术提高农业技术采用概率及应用效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利用率差距较大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先进种植技术采纳率较低及种植技术效率较低是造成其差异的关键。在日常的种植经营中,受农村信息获取交流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因素影响,新的生产技术,如改良种子品种、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不一定能被农户及时获取[16-19],而且,即便是农户了解到这些技术,如何科学地在生产中使用,及采纳后带来的预期收益如何也是影响农户对某一项技术采纳的重要因素[20]。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扩散效应得以充分的发挥,农户可以实时了解、获取跟自身种植特点相关的技术信息,从而有助于激励农户投资于新技术[21]。在数字技术应用之前,技术推广员及农资服务站是减少技术采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手段[22],但由于交易成本较高、信息传播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其使用率较低,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减少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户之间的沟通成本,方便农户实时咨询,及时解决农户在技术使用中的问题,有利于技术推广从单纯的技术转让向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提高技术采纳效率[23]。闫贝贝等[24]从数字技术设备接入和信息利用2个方面分析手机使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认为手机接入和信息利用能够提高农户采用IPM的概率,且信息利用对农户IPM技术采用概率的影响更大。杨程方等[25]的研究则表明,农户的信息素养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选择及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Gandhi等[26]的研究表明,通过当地社会网络将农民与专家联系,最大限度地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信息交易成本,使农户对所倡导农业技术的采用率提高了7倍。Aker[27]的研究则表明,利用手机使用农业推广服务可以显著节约生产成本。
除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采用的效率外,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对农业种植信息掌握的精确度,有利于及时防范各种种植风险,精准各种要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除了基于收集环境传感器数据(例如温度和降雨)的遥感监视系统之外,基于社交媒体的预警系统已显雏形。如微信、微博、短信等类似的社交网络会提供突变天气及气象灾难的早期迹象。另外,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先进的精密耕作系统并自动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可以实现要素的精准投入,减少时间、人力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GPS技术、卫星及无人机技术等精准农业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户通过数字技术获取的天气、气候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8]。但目前来看,由于这种系统投资成本较大,这种系统只在技术先进的农场和人工林里使用较为广泛[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