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燕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总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用型农业院校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历史重任。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的重要性;然后,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畜牧人才的培养现状,并总结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培养畜牧人才过程中开展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为涉农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6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Animal Science Major of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as an Example

YAN Mei(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agricultural,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pplied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providing talent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 in the new era firstly. Taking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as an example, we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aining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carried out by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in cultivating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Applied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Cultivation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尽管如此,我国城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1]。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而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河南省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的重要性;然后,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畜牧人才的培养现状,并总结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在培养畜牧人才过程中开展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为涉农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1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的重要性

1.1国家战略层面: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一直以来,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也是人才匮乏的地区。人才匮乏是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乡村振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乡村就难以实现全面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2]。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增收的可靠途径,它关乎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扎根农村农业、热爱畜牧业的人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基层公务员等培育为重点,促进畜牧业发展,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为乡村振兴补充新鲜血液,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高校建设层面:它是时代赋予涉农高校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3]。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立足地方实际,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作为河南省的一所地方性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畜牧人才是学校的使命。学校应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地方,面向河南,服务区域发展,为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撑。建校60多年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构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与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供给中心为方向,搭建全时域、多领域、多层次的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大平台,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乡村居民的学习培训需求,真正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助力河南省完成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目标任务,抓住历史机遇,践行使命担当。

1.3学生发展层面:它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青年学生爱农、学农、务农是投身国家战略、报效祖国的新境界、新追求。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农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青年学生也要转变观念,抛弃旧观念,更新理念,深入了解农业,建立农业现代知识和技能储备,锤炼和锻造真本领。畜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理解畜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搭载互联网元素后的多维创新与融合共享,才能真正成为畜牧业领域的创新人才,真正懂农业、懂农业技术、懂农业的未来,成为行业专家,实现人生梦想,体现人生价值,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2应用型本科院校畜牧人才培养现状

2.1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畜牧业领域存在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突出矛盾,人才有效供给不足[4]。就地方院校而言,主要表现为生源数量不足,生源情况不容乐观[5]。河南省开设畜牧类专业的院校屈指可数,畜牧类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招生情况不够理想。畜牧类专业不仅招生人数少,而且报考人数更少,尤其是第一志愿报考率很低。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学专业而言,第一志愿报考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多是熟人介绍或者家中有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推荐报考,大部分同学入学时第一志愿皆非动物科学专业,因分数低只能调剂到此专业,对该专业一无所知。就学生生源地而言,动物科学专业学生60%~80%来自农村,城镇户口学生所占比例较低。近年来,虽然城镇户口学生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但畜牧类专业学生仍以农村大学生为主,生源较为单一。

2.2专业认知教育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6]。然而,当前农业院校的学生存在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的现象,知农爱农情怀教育有待强化。有些学生到大四时,对专业的认知仍然十分缺乏。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就业方向的认知十分模糊,不少家长对畜牧类专业的偏见很大,对畜牧业的理解也十分狭隘、落后,导致学生的专业思想极不稳定。虽然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专业认知教育效果,但由于学时有限、缺乏实践,专业认知浅薄,专业教育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此外,高校专业课程一般设置较晚,在大三时期才开始大量接触专业课,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低,学习动力不足。

2.3就业引导力度不足农业院校应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将个人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紧密结合起来[7]。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乡村就业的引导力度不足,毕业生普遍存在学农不为农、学农不归农的问题[8]。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2017—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1)发现,学生的就业情况总体在下降,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长,畜牧行业人才需求量在上升,这将难以满足畜牧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非对口就业学生的比例为20%~30%,这说明当今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不愿干苦活累活等传统就业思想在畜牧类本科生中依然存在。进入事业单位和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很少,就业结构单一的情况体现出动物科学专业是一个更加侧重应用的专业,同时也受制于本科生在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上欠缺,影响其进入科研单位或其他事业单位[9]。

3应用型本科院校畜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当前乡村振兴对各领域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涉农高校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加快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乡村人才振兴合力。结合当前社会和国家发展对新型畜牧人才的要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以动物科技学院为试点,开展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制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更新培养目标是涉农高校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培育新型乡村振兴人才的必然选择[10]。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紧扣“地方性”和“应用型”两大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制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教育模式统一供给到现代教育自主选择学习的变革,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将学校建设成中原地区应用型畜牧业人才培养基地。多元化应用型畜牧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中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多样性选择的要求,通过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11],培养打造一批县乡基层公务员、创新型小微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乡村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基层公益事业骨干五大类农业新型人才。根据农业农村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这五类农业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职业价值观为引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道德修养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创新创业精神为特色,成为具有劳动者的体能、专家的智能、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革命家精神的新型农业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