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马鹿发情鉴定及其对输精效率的影响
作者: 张博 刘贺 顾贵波 兰德松 李寅博 王哲 祁思霖 姚伟 高原
摘要 通过观察清原马鹿发情时的表现,并建立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多种发情鉴定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通过比较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受胎率的差异,筛选出受胎率最高的发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2 h为最佳输精时间;CIDR+PMSG+A3同期发情方法的受胎率高达91.7%,是最适合清原马鹿人工输精的发情鉴定方法。
关键词 清原马鹿;发情鉴定;人工输精;受胎率
中图分类号 S 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08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18
Estrus Identification of Qingyuan Wapiti and Its Effects on Sperm Delivery Efficiency
ZHANG Bo1,LIU He1,GU Gui-bo2 et al
(1.Centre for Modern Agricultur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ushun City, Fushun, Liaoning 113006;2.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in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Liaoning 110031)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Qingyuan Wapiti was observed during estrus, anim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comparing a variety of estru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optimum time point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concep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estru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estr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with the highest conception rate was screen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insemination time was 2 hours after the female deer refused to fuck with the male deer. The conception rate of CIDR+PMSG+A3 synchronized estrus reached 91.7%, CIDR+PMSG+A3 synchronized estrus method was the most suitable estrou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Qingyuan Wapiti befor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Key words Qingyuan Wapiti;Estrus identification;Artificial insemination;Conception rate
基金项目 抚顺市“抚顺英才计划”项目(FSYC202104002)。
作者简介 张博(1987—),女,辽宁抚顺人,高级兽医师,硕士,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正高级兽医师,硕士,从事兽医产科学、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7-06
马鹿属于大型鹿科动物,具有采食饲料种类广泛、对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要求低以及抗病性强等特点,成年雄性马鹿的鹿茸具有可再生的特性[1]。清原马鹿为天山马鹿的人工驯养品种,多分布于东北地区,至今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和饲养方式的改变,在外貌和鹿茸产量上都有所改变。清原马鹿与纯种的天山马鹿相比具有早期丰产、高产期长、产仔成活率高、耐寒性强以及鹿茸枝头大、肥嫩、双门桩小、根细等特点[2-3],是目前产茸量最高的马鹿品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鹿类养殖作为我国畜牧业的一部分,其养殖技术与猪、牛、羊、禽类等传统家畜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对马鹿尤其是清原马鹿的研究存在基础薄弱、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4]。笔者通过观察清原马鹿发情时的表现,并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多种发情鉴定方法来确定最佳人工输精时间,通过比较不同发情鉴定方法的受胎率,筛选出受胎率最高的发情鉴定方法,旨在为解决清原马鹿在实际养殖中受胎率浮动性较大、产仔率不稳定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供试动物为体态健康、繁殖性能和遗传性能稳定的清原马鹿[5],分别来自抚顺市清林家庭农场、长峰鹿场、北大林清原马鹿场、良乡鹿场、爱民鹿场,共马鹿154头,其中能繁母鹿144头、公鹿10头。
1.2 试验材料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液(PMSG,购自杭州动物药品厂,1 000 IU/支);绵羊用孕酮阴道栓(CIDR,新西兰进口,孕酮含量100 mg/支);三合激素注射液(上海第九制药厂);前列腺素F2α(PGF2α,成都兴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试验精液为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清林家庭农场种公鹿9号的冻精,公鹿3锯后产茸量在24.3 kg/a以上,身体健康、无疾病,有效精子数量≥0.32亿个/mL,精子活力≥50%,规格为0.25 mL/支。
1.3 发情表现的观察
通过公鹿试情的方式,观察发情初期、发情盛期、发情末期3个发情阶段母鹿的表现和变化,包括行为表现、生殖器官的变化、卵巢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6]、阴道上皮细胞角质化程度以及每个阶段持续时间。
1.4 最佳输精时间的确定
选择长峰鹿场的马鹿作为供试动物,观察公鹿试情后母鹿的变化表现,以母鹿拒绝爬跨时间为临界值,在母鹿拒绝爬跨后1~4 h进行人工输精,比较不同输精时间下受胎率,确定最佳输精时间。
1.5 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对受胎率的影响分析
以自然发情本交法作为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其他发情鉴定方法,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各试验组的受胎率,分析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对清原马鹿人工输精后受胎率的影响。
对照组:采用自然发情本交法,公母马鹿的比例为1∶15。
试验组Ⅰa:采用CIDR+PMSG 同期发情方法,即母鹿阴道埋入CIDR栓剂,12 d后麻醉取出,同时注射PMSG,60 h后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Ⅰb:采用CIDR+PMSG+A3同期发情方法,即母鹿阴道埋入CIDR栓剂,12 d后麻醉取出,同时注射PMSG,取栓后48 h肌肉注射A3,12 h后进行人工输精,并再次注射A3。
试验组Ⅰc:采用GnRH+AD+PG+GnRH+AD同期发情方法,即给母鹿注射GnRH和AD注射液,7 d后注射PG,48 h 后再次注射GnRH和AD注射液,24 h后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Ⅰd:采用三合激素注射液注射的同期发情方法,即对母鹿肌肉注射三合激素注射液,48 h后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Ⅰe:采用PGF2α+PMSG同期发情方法,即在母鹿前一次发情第9天注射PGF2α,次日再次注射PGF2α,第3天注射PMSG,3 d后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 Ⅱ:采用公鹿试情法,定时驱赶公鹿到母鹿群,通过观察母鹿对公鹿的反应,从而判断母鹿是否发情,按照公鹿试情后母鹿拒绝爬跨所确定的最佳输精时间,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Ⅲ:采用小圈公鹿试情观察法,即将试情公鹿单独饲养在小圈内,公鹿和母鹿的圈舍相通,每天定时将公鹿放入母鹿圈舍寻找发情母鹿,通过观察母鹿对公鹿的反应表现判断,发情母鹿从兴奋转为安静后,对发情母鹿进行人工输精。
试验组Ⅵ:采用阴道上皮细胞检查法,即选择试验组Ⅱ的发情母鹿,用无菌的棉拭子在其阴道深处擦拭,获取阴道上皮细胞,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视野中的细胞形态来确定母鹿的发情阶段,并进行人工输精。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情表现
通过公鹿试情后母鹿在发情初期、发情盛期、发情末期3个发情阶段的行为表现、生殖器官变化、卵巢变化、阴道上皮细胞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质化程度以及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均不同,详见表1。
2.2 最佳输精时间的确定
以母鹿拒绝爬跨时间为临界值,在拒绝爬跨后1~4 h进行人工输精,其受胎率有所不同。拒绝爬跨后1~3 h进行人工输精,其受胎率均高于60.0%,而拒绝爬跨后2 h受胎率最高(80.0%),拒绝爬跨后4 h受胎率低于50.0%(表2)。由此可见,通过公鹿试情后进行人工输精的最佳时间是拒绝爬跨后2 h。
2.3 不同发情鉴定方法对清原马鹿母鹿受胎率的影响
该试验共采用4类共8种发情鉴定方法,根据发情鉴定方法的不同,清原马鹿通过人工输精后的受胎率有所不同,详见表3~4。试验组Ⅰ采用5种同期发情方法,受胎率为76.0%;公鹿试情法(试验组Ⅱ)受胎率为76.9%;小圈公鹿试情观察法(试验组Ⅲ)的受胎率为50.0%;阴道上皮细胞检查法(试验组Ⅵ)受胎率为73.3%。4个试验组的受胎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试验组Ⅱ>试验组Ⅰ>试验组Ⅵ>试验组Ⅲ。通过对各试验组发情鉴定方法的比较发现,对照组与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Ⅵ受胎率差异不显著,试验组Ⅲ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表3)。
由表4可知,试验组Ⅰa、Ⅰb、Ⅰc、Ⅰd、Ⅰe受胎率分别为63.6%、91.7%、90.9%、66.7%和62.5%,其中CIDR+PMSG+A3同期发情方法(试验组Ⅰb)的受胎率最高(91.7%)。试验组Ⅰ的受胎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试验组Ⅰb>试验组Ⅰc>试验组Ⅰd>试验组Ⅰa>试验组Ⅰe。除了试验组Ⅰb、试验组Ⅰc外,其他试验Ⅰ组受胎率均低于对照组(80.0%)。试验组Ⅰa、试验组Ⅰd、试验组Ⅰe与试验组Ⅰb、试验组Ⅰc间差异极显著;试验组Ⅰa、试验组Ⅰd与试验组Ⅰe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组Ⅰb与试验组Ⅰc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的发情鉴定方法在人工输精后的受胎率存在一定差异,试验组Ⅲ小圈公鹿试情观察法的受胎率与对照组受胎率相差30.0百分点,与试验组Ⅱ受胎率相差26.9百分点。对于同期发情鉴定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受胎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组Ib CIDR+PMSG+A3方法的受胎率高达91.7%,与试验组Ie相比高29.2百分点。
以上结果表明,发情鉴定方法对清原马鹿受胎率有重要的影响。在4类发情鉴定方法中,采用同期发情法后的受胎率较高,其中试验组Ib (CIDR+PMSG+A3)的受胎率最高。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马鹿饲养繁殖技术的日趋成熟,人工输精已成为马鹿保种和良种推广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国内养殖量较少的清原马鹿,在生产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母鹿的发情鉴定不准确是人工输精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7-8]。
(1)母畜的行为表现、生殖器官的变化、卵巢的变化以及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是观察家畜发情鉴定的重要依据[9]。发情鉴定准确与否关系到输精时间是否准确,而确定最佳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畜受胎率的前提。通过比较不同输精时间下的受胎率发现,母鹿拒绝公鹿爬跨后2 h为最佳输精时间。由于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饲料、营养水平等饲养管理因素不同,最佳输精时间会因排卵的提前或延后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拒绝公鹿爬跨后2 h这一最佳输精时间,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输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