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北京地区花境景观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作者: 司丽芳 耿晓梅

基于AHP的北京地区花境景观特征及其综合评价0

摘要 通过实地调研,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北京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37个花境样地从基本结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意境美学价值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权重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基本结构、意境美学价值;基本结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意境美学价值中,总权重值居首位的分别为地形变化、景观层次、植物的乡土性、花境立意和花卉文化内涵,样地的综合评价结果为3个Ⅰ级,15个Ⅱ级,19个Ⅲ级,表明北京绿心城市森林公园花境景观整体较好。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应北京地区花境营造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花境观感效果,促进花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花境;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 S6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7-010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7.022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Flower Borders in Beijing Based on AHP Method

SI Li-fang1, GENG Xiao-mei2

(1. Beijing Huamu Co., Ltd., Beijing 100160;2. Beijing Landscap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Beijing 100036)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plant landscape in Central Green Forest Park in Beijing, 37 flower borders sample plots were selected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basic structure, ornamental value, ecological value, artistic conception aesthetic value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so a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flower border in Central green forest park. The rest as follows: the order of weight values in the criterion layer from high to low was ornamental value, ecological value, basic structur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esthetic value, the total weights ranked first in terms was topography, landscape level, native flora, flower border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flower border in Central Green Forest Park were 3 plots at the level of Ⅰ, 15 plots at the level of Ⅱ, 19 plots at the level of Ⅲ, indicating that the flower border landscape of Central Green Forest Park was good a whole. Combined with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better display the flower border landscape in Beijing.

Key words Flower border;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entral Green Forest Park

城市公园或公共绿地作为人与自然互动的主要场所,主要面向城市公众开放,并以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1]。花境作为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形式,具有丰富的特定植物性状(颜色、季相、高度等)、空间垂直分布的层次以及复杂的景观结构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营造更好的视觉差异,城市居民的愉悦感与花境景观的视觉差异性呈正相关,因此花境景观的营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植物疗愈场所,能够实现更好的精神复愈效果[2]。花境从园艺或园林的解释是一条狭长的种植带,沿着边界或者分界线种植,如道路、墙基、坡脚等,一个良好的花境,要选在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除植物外还要有花可赏,能向游人提供有诱惑力的景色[3]。花境发展多样化,一般是指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经过艺术设计,将多年生花卉为主的植物以平面上斑块混交、立面上高低错落的方式种植于带状的园林地段而形成的花卉景观[4]。因此,在城市公园利用花境植物配置形式可以提高绿地的品质,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花境景观评价体系,是指导花境良性发展的基础。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甚至子指标层等[5]。笔者在前期对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37个花境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HP法对花境景观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为北京地区花境景观营建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2021年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举办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花境设计暨造园大赛,该花境大赛有37个参赛作品,作品结合城市绿心公园的现状植物、地形地势、光照等条件,科学选择植物品种并配有园景小品,利用多种形式彰显主题。完工后,呈现了37个代表北京地区水平的花境作品。花境作品位于城市绿心公园南门至“芒种勤耕”景观节点,并在城市绿心公园长期保留。花境样地号分布见图1。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经过多次现场实地调查,对37个花境的周边环境、景观结构、植物品种及其配置方式等进行统计核实,对不同花境的花期、果期、色叶期等景观效果进行拍照留存,分析其景观结构的地形、园路、小品的构成、物种多样性、乡土植物的应用数量及其生态群落的稳定性。邀请副高及以上6名专家对各个权重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值。随机邀请6名园林景观从业者和6名非园林景观相关专业或从业者对每一样本各指标进行评价,获得评分值。

1.2.2 AHP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根据花境的特点和功

能,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减少物种入侵风险,避免“千

城一面”的窘境,增强花境乡土植物应用,以促进花境景观的生态功能的需求为依据[6-7]。结合现场踏勘和专家咨询,以花境的景观生态价值(目标层A)为总目标从基本结构、观赏价值、意境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4个方面(准则层B)选取14项评价因子(指标层C)构建北京地区花境评价指标体系(图2)。基本结构(B1)由尺度规模、地形变化和平面位置3个指标因子组成;观赏价值(B2)由景观层次、色彩搭配、季相变化、观赏特点和观赏距离5个指标因子组成;生态价值(B3)由物种多样性、植物乡土性、景观维护性和景观长效性4个指标因子组成,意境美学价值(B4)由花境立意和花卉文化内涵及其他景观要素2个指标因子组成。根据统计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37个花境样地进行评价,在该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二元对比法确定各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确定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并进行了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以保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1.2.3 判断矩阵的构建及一致性检测。

在两两比较判断的基础上,采用二元对比法,对同层次的评价因子进行比较赋值,其中1分为同等重要,3分为稍重要,5分为重要,7分为很重要,9分为极重要,1/3分为略次要,1/5分为次要,1/7分为很次要,1/9分为极次要。构建准则层(B)和指标层(C)中的A-B、B-C各因子的判断矩阵。为保证判断矩阵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邀请6名北京地区园林相关专家对判断矩阵进行赋值(表1)。

根据公式[8]进行矩阵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其中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分别取值0、0、0.52、0.89、1.12、1.26、1.36、1.41、1.46、1.49、1.52、1.54、1.56、1.58、1.59。根据表1判断矩阵算得A-B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4.117,一致性指标CI=0.039,随机一致性指标RI=0.89,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44<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B1-C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3.039,一致性指标CI=0.019,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2,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37<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B2-C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5.237,一致性指标CI=0.059,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2,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53<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B3-C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4.117,一致性指标CI=0.039,随机一致性指标RI=0.89,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44<0.1,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1.2.4 综合评分。

计算花境的评分,根据花境评价体系的各指标因子设立3个评分标准:5(非常满意),3(一般)和1(不满意),请专家对花境进行打分(表2)。通过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先求得花境的综合评价值,再进行综合评价指数(CCEI)计算。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Xi为该因子的总权重;Fi为该因子的平均得分;S0为理想值。

通过花境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先求得某花境植物景观样地的综合评价值,再求得综合评价指数,依据其综合评价指数把花境的景观生态价值划分为4个等级。100% >CCEI≥80%为Ⅰ级,评价为优;80% >CCEI≥60%为Ⅱ级,评价为良;60%>CCEI≥ 40%为Ⅲ级,评价为中;CCEI<40%为Ⅳ级,评价为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对构建矩阵进行计算统计,获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及总权重(表1)。由表1可知,准则层的观赏价值权重为0.521,为最大,说明观赏价值是北京地区花境景观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态价值权重0.244,基本结构权重0.171,意境美学价值权重最小,仅0.064。

在评价指标的指标层14个因素中重要的因素依次是景观层次(0.163)、色彩搭配(0.154)、植物乡土性(0.106)、观赏特点(0.105),这4项指标的权重加在一起占全部因素的52.8%。花境的景观层次利用微地形的条件,由植物的高度、株型、花序和质感营造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质感和谐的花境景观,且根据观者最先看到且视线停留最久的特点,花境中的中景、前景尽量选择一些竖线条丰花、高度为0.6~1.2 m的植物,边缘和镶边植物多选择质感细腻,开花小巧精致的植物,高度不超过0.6 m[9]。色彩是花境最直观的观赏特征之一,植物组合的主色彩稳定、对比色调和、冷色调植物占比高时美景度较高[10]。结合色彩原理搭配和谐的植物颜色如单色系、红粉色系、蓝紫色系、蓝白色系的花境等都会产生较好的观赏效果。花境中乡土植物的广泛应用是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乡土植物的生物特性适应该地区气候,能够促进花境的持久稳定性,北京地区观花的野生地被可达30 余种,采用乡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地植物生态系统的人工复原或再现,是建设现代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志[11]。观赏特点包括花、叶、果各自的观赏性以及观赏期的长短,有观赏价值的如花朵整齐,开花集中,叶形、叶色奇特,果实宿存等;或观赏期60 d以上,开花特早或特迟,绿期长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