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裴青宝

江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

摘要 南昌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改革项目过程中,顺应时代对该专业赋予的新内涵,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改变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顶岗实习、本科生导师制等的推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结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改革提供参考,并为江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储备所需人才。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农林

中图分类号 S-0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7-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7.06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PEI Qing-bao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9)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 the agricul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jor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formed to the new connotation given to the profession by the times, and reforme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teaching mode chang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p-level internships and undergraduate tutoring system,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fession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reserve the talent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Jiangxi Provinc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Talent training model;Excell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属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一级学科为农业工程,是集水文学、水利工程、农学等多方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1]。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要求,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及调整,使得该专业在解决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水问题的基础上[2],延伸到城市节水、园林灌溉、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2014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遴选了140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3]。南昌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积极组织实施了农业水利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改革项目。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推行导师制,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能力,实行“先顶岗实习、后返校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构建了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

1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1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基于南昌工程学院“2+N+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需要,学校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并从2014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中选拔35人组成首届“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班。针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班,制定了有别于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学期模式和课程结构。对原有“2+N+1”基本框架进行了拓展(图1),增加了N模块中的固定内容,即顶岗实习和专业学科类竞赛创新,并将参加竞赛获奖或者授权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作为毕业条件进行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该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 “农水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占总学分的35.63%,远高于该校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的要求(25%以上)。实践教学学分中,课程实验17.5学分,集中实践42.0学分。

结合“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照农林生产规律,探索“先顶岗实习,后返校学习”的教学方式。该校“农水卓越农林”班顶岗实习设置10个学分,安排在大三第5、6学期进行。为了与顶岗实习相衔接,延长顶岗时间,第5学期的顶岗实习安排在第15周至寒假,第6学期则从寒假开始到第6周结束。目的一是与我国农业水利“冬修水利”的传统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完整地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理、施工全过程;目的二是将顶岗实习与假期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锻炼,也避免顶岗实习用人单位在学生培养方面出现断层;目的三是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前先完成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后,在顶岗实习中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并在实习结束后对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 课程体系改革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4]。南昌工程学院着力于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该校“农水卓越农林”班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囊括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传统课程[5-6]外,还结合新时代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强调厚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来实现宽口径[7]。在选修课中新开设了环境水利学、生态水利学、城市水务、供水工程等课程,涉及水安全、水生态、城镇供水等方面。

课程安排中不仅考虑到知识体系的相互衔接,而且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基于此,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交叉安排,专业必修课在顶岗实习前修完,对应于专业主干课的课程设计与顶岗实习穿插安排,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专业知识形成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将灌溉排水工程学、土壤农作学、水泵及水泵站等课程实验课合并起来,开设灌溉排水学实验课。灌溉排水学实验课共24学时,包括3个验证性实验、4个设计性实验和3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实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

1.3 教学模式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一讲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8]。基于OBE和专业认证的理念[5,9],“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是专业认证和国际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10]。教学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学方式的改变。该校“农水卓越农林”班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企业导师给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比如在2014~2017级“农水卓越农林”班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聘请了青山概算软件开发公司江西分公司的负责人来讲授,课堂效果良好。另外,在认识实习中加入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红色文物的参观环节,让学生们懂得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辈为我国水利事业所作的贡献。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以及开放式实践教学等模式均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2 通过导师制与顶岗实习保障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2.1 导师制的实施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该校“农水卓越农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特色。以2014级“农水卓越农林”班为例,大一第2学期通过公开选拔在2014级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中选拔35人进入“农水卓越农林”班学习。同时,以该专业教师为基础,在全学院内公开招募指导教师,最终确定10位教师为“农水卓越农林”班的导师。最后,通过师生互选确定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及人数。

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平时导师对学生学业进行指导,并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科研训练相融合。在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产生创新过程中,导师指导学生对产生的创新进行完善和提升后申请授权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等。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一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制工作,学生从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地形测量、初步设计、评审完善、设计交底等程序完整地经历了一个生产项目的设计全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每位导师指导3~5名学生,不同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进行规划。

2.2 顶岗实习的实施

安排在大三进行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通过相关专业岗位上的实践实习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在此基础上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顶岗实习的单位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水利设计院/研究院、设计公司、监理公司以及施工或检测公司。顶岗实习由所属导师来安排指导完成,由于不同单位所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量和类别不同,在实习前导师负责联系相关单位,并确定实习的时间、内容、岗位等,并联系好学生的吃、住、行等事宜,以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目前“农水卓越农林”班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包括江西省水利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丰城市丰东灌区管理局、丰城市农业开发办公室、分宜县水利局、南昌蓝水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水发设计集团(南昌)有限公司、江西省降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在顶岗实习单位分别担任科研助理、业主代表、现场监理员、设计工程师助理和施工员等职位。

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过程中,导师不能长期在身边实时指导,学生有疑问时只能通过邮件、通信软件、电话等方式进行答疑。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不同岗位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顶岗实习开始前从实习单位选聘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岗位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