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农户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作者: 张向阳 王天 任爱胜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农户消费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0

摘要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农”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利用1993—2019年河北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北农户消费结构的演变,并利用ELES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北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弹性。结果表明:河北农村居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发展型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虽然低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支出,但发展型消费支出的需求弹性明显高于生存型消费支出。河北农村居民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温饱、住房条件的改善,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消费的多元化,食品消费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为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出加大发展型公共产品的供给、优化生存型公共产品的投入、完善农户的需求表达途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消费结构;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20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4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Hebei Farmers’ Consumption Structure Under the Backgrou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Xiang-yang1,2,WANG Tian2, REN Ai-sheng1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2.Qinhua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huangdao,Hebei 066100)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completion of an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Hebei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bei from 1993 to 2019, and uses the ELES model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marginal consumption tendency and consumption demand elasticity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b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developmen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uch as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dical care, education,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daily necessities and services, and other goods and servic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bei is lower than that of subsistenc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such as food, tobacco, alcohol, clothing, and residence, the demand elasticity of developmen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ubsistenc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The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Hebei is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asic food and clothing and housing conditions. The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nsumption. Food consumption has changed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from “full” to “good”. In order to start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in an all-round way,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development oriented public goods, optimizing the input of survival oriented public goods, and improving the way of farmers’ demand express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armers;Consumption structure;Diversification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农民的全面发展、农村的全面进步、农业的全面升级都离不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消费市场牵涉到广大农民的衣、食、住、行、商品(劳务)消费等各个方面,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演变,不仅有助于及时掌握农户的消费趋势,也对下一步政府增加对农村的公共投入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影响[1]。农村公共产品有助于推动农户私人消费,提升农户生活水平,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首先精准掌握农户的实际需求偏好,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有效供给和供需均衡。农户的公共产品需求信息属于个人信息,在农户追逐自我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具有隐瞒或提供虚假公共产品需求信息的动机,因此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识别存在较大困难。然而,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密切关系可以使人们从农户的私人消费支出的角度来把握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借助私人产品的发展变化轨迹来认识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演化路径。鉴于此,笔者以河北省为例,利用1993—2019年河北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结构数据来实证分析农户需求的结构演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公共产品供给如何推动农户消费需求的全面升级。

该研究在经验层面实证分析了河北农户的需求结构的变迁,发现农户需求结构升级的经验证据;在政策层面,基于农户需求结构升级的研究结论,提出优化河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在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为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方面。温涛等[2]采用ELES模型对比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指出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虽有提升,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相对缓慢、消费结构仍然不合理。潘文荣等[3]对我国2005—2016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偏低,在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增长空间较大。

关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关系方面。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和互补性[4]。在一定条件下公共产品需求偏好信息可以从互补性私人产品的需求中推断出来[5]。刘小锋[6]认为在既定的收入预算约束下,私人产品消费和公共产品消费既相互替代,又相互补充。然而,站在农户消费的角度,之所以存在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消费替代的竞争性关系,主要是因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缺位导致由农户个人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政府公共产品的不足。徐放达等[7]指出,由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产品供给偏低,导致农村居民把相当多的收入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从而抑制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欲望和能力。农户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激活更依赖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只有基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充足,农户才会“想消费、敢消费”,农村这个消费大市场才能真正启动。由此,也为研究者依据农户的消费支出的发展变化轨迹来认识其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演化路径提供了可能。

已有关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中,大多基于我国整体宏观视角进行分析,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悬殊,不同地域的农户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为此,该研究聚焦河北省进行分析。

2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演变

该研究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进行分析,并为下一步探求农户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演化路径及其规律提供基础。借鉴王英等[1]的分类,将食品烟酒、衣着、居住3类消费支出划分为生存型消费品支出,将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5类消费支出划分为发展型消费支出。

2.1 食品支出结构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8.39%降低到2019年的26.66%,共下降了31.73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河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对食品等生存型消费的支出比例呈长期下降趋势。近年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低于30%,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已实现小康社会并向更高阶段迈进。

河北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占比纵向比较虽然降幅很大,但是与其他消费支出比较,在总支出中的占比依然是最高的,以2019年为例,食品支出占比为26.66%,远高于其他支出占比。需要关注的是,食品支出的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食品消费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注重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粮食(原粮)、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鲜瓜果等不同种类的食品消费比例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重要变化。如,农户对粮食(原粮)的人均消费量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231.05 kg降至2016年的138.54 kg;而肉、蛋、奶、蔬菜、水产品、鲜瓜果、坚果等需求则明显上升,肉、蛋、奶的需求量由1990年的6.37、2.23、0.09 kg分别升至2019年的21.1、14.3和8.4 kg,鲜瓜果更是从0增加到63.6 kg。河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结构由以粮食(原粮)绝对为主,向粮食(原粮)、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及蛋制品、奶和奶制品、鲜瓜果等多样化消费方向转变,农户更加注重食品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和高蛋白的摄入。农户的食品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食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