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创新研究进展

作者: 赵莹雪

乡村旅游创新研究进展0

摘要 从创新影响因素、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评价模型,田野调查法、实地测试以及数值分析等定性与定量方法的角度,系统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创新研究内容与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创新影响要素的解构与重建、乡村旅游创新模式与提升路径、助力乡村减贫和乡村社区恢复机制、研究方法的综合集成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乡村旅游;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59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1-000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03

Advances in Rural Tourism Innovation

ZHAO Yingxue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Business,Guangzhou P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rural tourism inno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novation mechanisms, innovation modes, innovation paths, innovation evaluation models, as well a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such as field investigation, field test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Prospects were mad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innovation, the innovation mode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rural tourism,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mechanisms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assist in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and rural community recovery.

Key words Rural tourism;Innovation mechanism;Innovation mode;Innovation path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对乡村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2]。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没有节制的发展已经破坏了许多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乡村旅游自身也面临高发展成本、低收益、低需求、缺乏必要的技能等问题亟待解决[3]。因此,乡村旅游创新研究在近年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tourism”+ “rural”+“innovation”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累计获得检索结果118篇;以“旅游”+“乡村”+“创新”为篇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检索结果345篇,其中核心期刊56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23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该领域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乡村旅游创新研究内容

1.1 乡村旅游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创新的关键要素、主要障碍、显著因素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陈雪钧[4]提炼了乡村旅游创新的关键要素,包括产品创新、经营创新、市场创新、供应链创新和组织创新。Joppe等[5]认为有效治理和积极的创业精神是乡村旅游业创新和最终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支柱。尽管参与式创业未必有助于根本性创新,但它有助于为渐进式和极限式创新提供动力,使乡村旅游企业能够持续蓬勃发展,并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同样,有效治理也为乡村旅游的创新创造了环境。农业旅游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不足和创新成本过高。农业旅游控股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实施联合倡议方面的持续合作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6]。RT(rural tourism)服务创新集团是由位于农村地区的小型和微型生产者组成的,而且往往是联系不紧密的地区,这是创新的主要障碍[7]。在波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阶段,电子交通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8]。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在文物、自然资源和技术方面进行结构和设计创新[9]。企业主在实施渐进式改进和极限创新方面的参与程度,对其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10]。时间、交通、安全、信息对称、价格欺骗等因素对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创新有显著影响[11]。

1.2 创新机制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和企业层面研究乡村旅游创新机制,国内学者则应用系统动力分析以及共生理论等剖析乡村旅游创新机制。Romeiro等[12]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乡村旅游商业网络作为增强竞争力和创新结构的潜力,表明这些网络结构有助于创建一个有凝聚力的目的地,通过共享资源,可以对全球市场挑战做出创新性的本地响应。社会企业家通过提供基于文化创意的服务创新,降低结构性失业率、将年轻人力资本返回村庄,以创新乡村旅游[13]。徐福英等[14]揭示了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的驱动机制:内部驱动力是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全域旅游建设的必然要求;外部驱动力是当前市场需求拉动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Patluang[15]研究了由社会资本组合推动的乡村旅游“隐性”创新发展,揭示了营销、支持流程和组织创新3项隐藏的创新。“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包括研究网络利用程度和与国家发展机构/协会的了解/参与程度,催生了该3项创新。Anto-Geraldes等[16]分析了通过创造自然、当地产品和小规模旅游活动增强了乡村小企业创新的可能性。彭淑贞等[11]研究了共生理论嵌入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创新机理为政府精准供给、旅游企业精准供给、非政府组织精准供给、乡村贫困人口精准选择、服务质量、安全与行程策划、文化与生活习惯差异等对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创新具有显著正相关。交通导致时间成本、信息缺失与欺诈行为程度、价格欺骗等与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创新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1.3 乡村旅游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乡村旅游创新模式。马亮等[17]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提出“服务概念创新、顾客界面创新、服务传递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乡村旅游创新模式。基于市场导向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M-FARIC三大层面创新开发模式。该模式设计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产品开发思维过程和逻辑程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明确市场定位、策划园区特色、原真展示特色、设计游憩产品、包装整体旅游体验、组合连贯旅游活动6个步骤,依次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层面的设计与开发[18]。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有本土文化模式、独特创意模式、参与体验模式。乡村旅游产业创意产品的开发模式有观光农场模式和观光工厂模式。乡村旅游养生创意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有乡村森林养生创意旅游、乡村温泉度假养生创意旅游、禅茶开慧创意旅游。乡村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模式有农事体验模式、乡村风光模式、亲子体验模式[19]。Nosratabadi等[20]为乡村旅游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个由2部分组成的框架模型。第一部分是企业家在乡村旅游业中创业的步骤,第二部分提出了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创新应采取的措施。具体内容为,对于即将在乡村旅游行业开展活动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言,商业模式设计的创新应该是跟踪的。管理者应开展创业活动,如识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创建组织、确定细分市场和与客户的沟通渠道,最终确定组织边界。而现有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遵循另一条路径,即商业模式配置。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他们希望在多大程度上创新商业模式。在这一步中,他们应该决定是否要创新行业模式、收入模式或企业模式。微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包括突出地方优势,创新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打造乡村 IP,创新乡村旅游品牌传播模式;聚焦社群运营,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推广模式;引入乡村创客,创新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21]。基于游客视角,邢慧斌等[22]提出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模式为围绕细分市场,推进乡村旅游与影视、非遗、节庆等的融合发展,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满足和引导旅游市场需求。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潜力,探求与创新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路径,从而不断提高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并充分整合资源、信息、资金、人才等优势,打造太行山乡村旅游的优质品牌。

1.4 乡村旅游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

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创新路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袁香香[23]提出了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建议:创新旅游产品、打造环城游憩带、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营销、建立均衡利益分配机制、构建乡村休闲旅游绿色产业链。赖侦铿[24]从福建乡村旅游产品的分区开发、专项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福建乡村旅游的新模式——“森林人家”、福建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四方面对福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创新开发设计。从加强政府的领导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多方筹集资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扩大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创新开发的保障体系。吴国清[25]提出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途径与措施为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法律上规范,资金上扶持;乡村旅游规模发展,建立品牌意识,开发特色产品;注意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与经营科技化,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协会组织市场整体推广,制订乡村旅游服务标准。邓敏[26]从产品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与服务技术创新、营销技术创新3方面进行乡村旅游技术创新。欧洲发达地区创意旅游的实现路径是设计连接乡村和城市的主题线路,以当地或区域文化和传统的某个主题来呈现该线路[27]。陈雪钧[4]基于系统原则,以乡村旅游创新要素为横轴,以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纵轴,构建乡村旅游创新路径矩阵模型。以重庆作为实证案例,提出重庆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组合,包括创新乡村旅游品牌,创新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经营体系,创新三级区域市场与多元关联业务市场,创新集团化、连锁化、网络化组织。Toader等[28]指出,发展乡村旅游网络,加强与当地生产者、地方当局以及最重要的是与类似单位的合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现代和成功的方式。郑小艺[29]基于“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体验、凸显特色、产业化经营、保护性开发”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原则,对潍坊市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地质文化旅游产品、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了创新设计。乡村福利旅游未来的创新可以进一步利用以下优势,追求整体健康、与自然及其资源建立联系、包括利他主义、以农村作为医疗处方、工作-平衡生活、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利用气候紧缩的优势、打开数字化渠道、新清教主义的乡村风格、设施规模[30]。通过引进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乡村观光农场的创新[31]。乡村旅游产品创新路径应从以下3个层面展开,一是基础层面的资源、文化、功能和市场融合,二是提升层面的产品与品牌融合,三是支撑层面的资金、技术与人力资源融合[14]。微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对策包括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加快智慧乡村建设、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提升旅游官网水平、加强专业人才支撑[21]。“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全域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改变营销策略,创造“智慧营销”;创新营销观念与发展观念,取得思想上的领先;在精准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创新互联网营销的新模式[32]。基于供给“需精”与需求“需扶”2个共生视角,彭淑贞等[11]提出强化生态基础,创新生态机制,提升生态系统共生环境;优化生态布局、加强生态合作,构建生态系统共生模式;突出生态特色、整合生态资源,完善生态系统共生要素等策略优化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创新机制。后脱贫时代乡村旅游政策创新包括政策目标创新、政策过程创新、政策内容创新[33]。

1.5 乡村旅游创新评价模型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