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毕节市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周赟 吴长勇 陆芝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林下经济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效益日趋凸显。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相关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利用森林面积、产值、联结农村人口、人月均增收及经营主体现状5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剖析林下经济发展的困境,并结合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效化、生态化、持续化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县区市之间林下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需从5个方面发力破除林下经济发展的困境,实现其高效果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策略;乡村振兴;毕节市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2-010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2.026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Bijie City
ZHOU Yun1,WU Chang-yong2,LU Zhi1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decision made by the 19th Party Congress,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primary tas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while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under-fores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levant survey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area,output value,rural population connection,monthly income increase and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of under-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in Bijie City,analyzes the dilemma of 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tail,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promoting the high efficiency,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Bijie City,but there is still some space for impro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forest among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study area needs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forest from 5 aspects,which realize its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as same as help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Under-forest economy;Development statu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Rural revitalization;Bijie City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1]。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林下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林下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培养低碳绿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及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学者对不同尺度的林下经济进行了研究,国家层面,郭红艳等[1]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进行了探讨,王妍等[2]对我国林下经济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任杰[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林下经济对策进行了研讨,李绍财[4]对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策略进行了探析,于斐[5]对高质量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李丹等[6]对基于条码的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李露霏[7]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省区级层面,ZHAO等[8]对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连承杰[9]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李哥等[10]对四川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张得宁等[11]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青海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蒲文彬等[12]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卢野[1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邓楠等[14]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市县层面,Li等[15]对石家庄市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王斌[16]对江山市发展林下经济助推“青山”变“金山”进行了研究,付开萍等[17]对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思考,陈文才等[18]对昆明市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陈欣仪等[19]对慈利县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探析,查选周[20]对安徽省池州市农户林下经济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学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该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但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林下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的研究尚鲜见报道,因此,笔者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剖析林下经济发展的困境,并结合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提出了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研究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毕节市为贵州省下辖地级市,地处26°21′~27°46′N,103°36′~106°43′E,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总面积2.69万km 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辖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自治县、市、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毕节市高新区(七星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个正县级管委会,279个乡(镇、街道),3 716个村(居),居住着汉、彝、苗、回等46个民族。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54.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3万人,占21.25%。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81.48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 263、12 441元。毕节市生物资源丰富,享有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等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0%,适合发展林下经济。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于毕节市各县区林下经济的调查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毕节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2.1 林下经济的利用森林面积 从图1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12月20日,毕节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总面积为26.53万hm 其中七星关区的面积最高,达4.73万hm 占全市总面积的17.8%,百管委最低,面积为1.20万hm 占全市的4.5%,其余各县居中,各县区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由高到低为七星关区>威宁县>大方县>赫章县>纳雍县>金沙县>织金县>黔西市>百管委,表明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存在一定差异,七星关区、威宁县、大方县的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排前3位,占全市利用森林总面积的46.0%,占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森林总面积的近50%。
2.2 林下经济的产值 图2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12月20日,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产值为554 938万元,其中七星关区的产值最高,达92 685万元,占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产值的16.7%,百管委最低,产值为26 235万元,占全市的4.7%,其余各县居中,与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相似。各县区林下经济的产值由高到低为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县>纳雍县>金沙县>黔西市>百管委,表明各县区林下经济产值各异,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的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排前3位,占全市林下经济产值的41.8%,揭示其林下经济单位利用森林面积的产值高,威宁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位居第2,但产值排第5,表明其林下经济单位利用森林面积的产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 林下经济的联结农村人口
从图3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截至2022年12月20日,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联结农村人口总量为101 630人,其中织金县联结农村人口数量最高,达31 200人,占全市的30.7%,威宁县最低,总数为1 500人,占全市的1.5%,其余各县区居中,各县区林下经济发展联结农村人口数量由高到低为织金县>赫章县>七星关区>纳雍县>大方县>黔西市>金沙县>百管委>威宁县,表明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联结农村人口数量存在一定差异,织金县、赫章县、七星关区位居前3,占全市的66.9%,为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联结农村人口数量的66.67%,揭示其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威宁县林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励农村人口的积极参与,提高其参与度。
2.4 林下经济人月均增收
图4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0日,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人月均增收以织金县最高,达2 820元,威宁县最低,总数为200元,其余各县区居中,与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联结农村人口数量的研究结果相似。各县区林下经济发展人月均增收由高到低为织金县>七星关区=百管委>纳雍县>赫章县>黔西市>大方县>金沙县>威宁县,表明毕节市各县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人月均增收差异较大,织金县、七星关区、百管委、纳雍县位居前3,威宁县位居最后,表明威宁县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其人月均增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2.5 林下经济实施主体
图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12月20日,毕节市林下经济发展实施主体总计为910个,其中金沙县实施主体最多,达200个,占全市的22.0%,百管委最低,总数为10个,占全市的1.1%,其余各县区居中,各县区林下经济发展实施主体数量由高到低为金沙县>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黔西市>威宁县>大方县>百管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主体存在区域差异,金沙县、七星关区、织金县位居前3,占全市的60.4%,表明其林下经济发展经营主体最多,具有一定的经营主体能力,百管委最少,经营模式单一。揭示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实施主体模式的多元化及经营主体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毕节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困境
根据乡村振兴背景下毕节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剖析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困境如下:
3.1 林下资源优势未得以充分发挥,林区经济效益低
毕节市森林覆盖率为60% ,林下经济利用总面积为26.53万hm2 ,总产值为55.4亿元,远低于贵州2021年林下经济产值295.7亿元[12],这表明研究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未得以高效利用,且林区经济效益低。
3.2 林下经济的实施主体技术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