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前喷施不同试剂对“夏黑”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作者: 陶慧慧 邱家洪 曾明 杨思潮 吴庭观 王斯妤

采前喷施不同试剂对“夏黑”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0

摘要 以“夏黑”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采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喷穗处理对葡萄浆果采后落粒的影响。喷穗处理时间为果实采收前30、25、20、15和10 d,试剂主要包括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30  mg/L赤霉素、5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另外,果实采收前25 d也进行了0.3%磷酸二氢钾、0.5%磷酸二氢钾、300倍氨基酸钙和400倍氨基酸钙的喷穗处理。结果表明,采前20 d和采前10 d进行喷穗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防落粒试剂建议优先选择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其次为100 mg/L萘乙酸。而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钙对葡萄防落粒效果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夏黑”葡萄;采后落粒;萘乙酸;赤霉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

中图分类号 S 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04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13

Effects of Pre-harvest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Reagents on Reducing “Summer Black” Grape Berries Abscission in Storage

TAO Hui-hui, QIU Jia-hong, ZENG Ming et al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Jiangxi 330200)

Abstract Using the “Xia Hei” (Vitis vinifera L. cv. Summer Black) grape berries as the material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nd its mixture were used to inhibit grape berries abscission by pre-harvest treatmen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praying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30, 25, 20, 15 and 10 days before the fruit harvest. The reagents mainly include 100 mg/L  NAA, 200 mg/L  NAA, 30 mg/L GA3, 50 mg/L GA3, 100 mg/L GA3, 100 mg/L  NAA + GA3.In addition, 0.3% K2HPO4·3H2O, 0.5% K2HPO4·3H2O, 300 times amino acid calcium and 400 times amino acid calcium were also sprayed 25 days before harves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water sprayed 25 days before harvest), the best fresh-keeping effect of sprayed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20 days and 10 days before harvest. The anti-shattering reagent should preferably choose 100 mg/L NAA+GA3, followed by 100 mg/L NAA.Howev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K2HPO4·3H2O and amino acid calcium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nti-shattering of grapes.

Abstract “Summer black” grape;Shatter after harvest;NAA;GA3;K2HPO4·3H2O;Amino acid calcium

基金项目 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JXXTCX202115);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2BBFL60010)。

作者简介 陶慧慧(1995—),女,江西南昌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葡萄栽培生理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葡萄栽培生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04

“夏黑”是我国葡萄主栽品种之一,因其早熟、无核、果肉脆、富有浓郁的草莓香味而颇具市场竞争力。由于是三倍体无核葡萄,其自然生长的 “夏黑”葡萄果粒较小,生产上常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大果粒,保花保果,提高果穗商品性及货架期[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人工提取或生物发酵而成的具有与内源植物激素相似生理活性的外源活性物质[2]。由于葡萄的生命过程受内源激素调节,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应用于葡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作用于葡萄的各项生命活动,使其朝着人类想要的方向发展[3]。

葡萄落粒是葡萄采收后果粒脱落果柄的生理现象,该过程常会影响商品销售,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落粒的发生是葡萄体内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源物质的应用会改变果实内部的激素平衡,从而减轻果实脱落[4]。生产上常用的外源物质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萘乙酸(NAA)、赤霉素(GA3)、氯毗苯脲(CPPU)、油菜素内酯(BR)等;化学药剂有硝酸钙Ca(NO3)2、磷酸二氢钾(K2HPO4)、壳聚糖、复方中草药提取物等[5-7]。这些外源物质能不同程度上影响葡萄果实的水分散失、呼吸速率、内源激素水平、离区纤维素酶活性以及改变果柄结构,减轻落粒的发生[8-10]。

笔者以“夏黑”葡萄果实为试材,分别于果实采收前30、25、20、15和10 d进行果穗处理,处理试剂与浓度为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30  mg/L赤霉素、5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另外,果实采收前25 d也进行了0.3%磷酸二氢钾、0.5%磷酸二氢钾、300倍氨基酸钙和400倍氨基酸钙等化学药剂的喷穗处理,以期筛选出最佳的葡萄防落粒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7年生夏黑葡萄示范园,株行距2.3 m×3.8 m,双“十”字架“V”型叶幕,土壤pH 5.34,有机质含量25.2 g/kg,水解性氮88.7 mg/kg,有效磷81.2 mg/kg,速效钾333 mg/kg。供试药剂有萘乙酸(BR 99%,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赤霉素(BR 90%,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3H2O(BR 99%,四川九河化工有限公司)、氨基酸钙(BR 99%,南昌英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夏黑”葡萄植株,于采收前30、25、20、15、10 d,分别用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30 mg/L赤霉素、5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喷果穗1次,葡萄采收时间为2020年7月9日,采收时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7.3%;另外,果实采收前25 d进行0.3%磷酸二氢钾、0.5%磷酸二氢钾、300倍氨基酸钙和400倍氨基酸钙的喷穗处理,以清水喷施为对照。每3 kg果品一个处理,重复3次,采收后用葡萄专用保鲜袋单穗包装,单层装于塑料筐中,置于室温(20 ℃)环境下贮藏,连续12 d统计其落粒率。

1.3 指标测定与方法

统计落粒率时,轻抖果穗,统计落粒数。落粒率=(截至当天脱落果粒总数/总粒数)×100%,落粒结束所需天数为落粒率为100%所需天数。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Adobe Photoshop CS5辅助图片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前30 d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葡萄采后落粒是影响商品货架期的一个重要因素,葡萄从采收到落粒结束所需的天数直接影响葡萄在市场的供应时间。生产上常使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延缓葡萄落粒结束所需的天数,降低落粒率。从图1可以看出,采前30 d单独喷施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和赤霉素对延缓落粒无显著影响,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组合喷施对葡萄延缓落粒有显著效果。相比于清水对照的落粒结束天数10 d,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组合处理则需12 d,其落粒率的变化相比于对照趋势也更加平缓。这说明采前30 d喷施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是延缓“夏黑”葡萄落粒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2.2 采前25 d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采前25 d不同浓度萘乙酸、赤霉素及其组合的喷穗处理对“夏黑”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见图2。由图2可知,相比于对照,100 mg/L萘乙酸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的喷穗处理能有效延缓落粒的发生,从采收到落粒结束所需的天数分别是12和11 d,其中100 mg/L的萘乙酸处理效果最好,而其他处理对延缓落粒无显著影响。因此,采前25 d防落粒试剂宜选择100 mg/L萘乙酸,其次为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

2.3 采前20 d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采前20 d对“夏黑”葡萄果穗进行不同浓度萘乙酸、赤霉素及其组合的喷穗处理。从图3可以看出,除30 mg/L赤霉素的处理对延缓落粒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处理如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5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及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处理均能有效延缓落粒发生,其中以100 mg/L萘乙酸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的处理效果最好。用100 mg/L萘乙酸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喷穗处理的葡萄果穗从采收到落粒结束需12 d,而用200 mg/L萘乙酸、5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喷穗处理的葡萄果穗从采收到落粒结束则需11 d。落粒率的变化也以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为平缓。因此,采前20 d无论用萘乙酸或赤霉素单独处理,亦或是将其组合处理,效果均较好,其中以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2.4 采前15 d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葡萄采收前15 d用不同浓度萘乙酸、赤霉素及其组合进行喷穗处理,观察其对采后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0 mg/L的赤霉素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处理能有效延缓落粒发生,其他处理如100 mg/L 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30 mg/L赤霉素、100 mg/L赤霉素对延缓落粒无显著影响(图4)。这说明采前15 d宜选用50 mg/L赤霉素和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作为防落粒试剂,其中 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为最佳防落粒选择。

2.5 采前10 d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采后落粒的影响

采前10 d用不同浓度萘乙酸、赤霉素单独或其组合处理的效果均较好,除50 mg/L赤霉素处理效果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葡萄采后落粒的发生(图5)。其中,在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100 mg/L赤霉素、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处理中,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处理能平缓有效地降低落粒率,而100 mg/L萘乙酸、200 mg/L萘乙酸、100 mg/L赤霉素在降低落粒率方面更为迅速,落粒发生主要集中在中后期,也就是采后的6~12 d。因此,在防落粒试剂选择方面建议选择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的组合处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