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高校环境营造中的应用

作者: 杨亚涵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的外环境营造水平逐渐成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体现。水景设计是高校在环境营造中十分活跃的一方面,其灵动、洁净、清雅等特性使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水生植物方面介绍了其在高校环境营造中的应用原则、方式和条件,总结了水生植物在水景设计乃至营造优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当下高校在水生植物种植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今后高校在环境营造中运用水生植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 水生植物;水景;校园文化;环境生态

中图分类号 S 7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10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27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Ya-h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the level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running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terscape desig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os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ility, cleanliness and elegance make it occupy an irreplaceable posi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conditions on applic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mmarized the importance of aquatic plants in waterscape design and even in building a good campus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aquatic pla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se aquatic plants i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quatic plant;Waterscape;Campus culture;Environmental ecology

作者简介 杨亚涵(1994—),男,江苏南京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景观设计与园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10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古往今来,人们赋予了水“德、仁、义、智、勇”等道德品质。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高尚使命,高校作为强有力的推进阵地,其对于水的改造与运用,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生植物不同于硬质景观和其他观赏植物,在高校环境营造时不论是从造景效果还是生态建设抑或育人价值等方面,水生植物都具备其独特的优越性。因此,高校在美化校园环境及建设校园文化时,应注重水生植物的应用,其不仅可以使得高校的水景更加灵动,给予单调的水面注入活力,还可以满足师生的视觉和精神需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触发师生寓情于景,激发创新创作的动力与灵感。

1 水生植物的分类与选择

1.1 水生植物的分类

水生植物是不同分类类群为适应水环境因子而演化出的某些生态学特征具有趋同性的一类植物。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专业背景及研究内容、领域和区域的不同对水生植物有不同的认识,给出不同的定义[1-4]。国内学者陈煜初等[5]从应用角度出发,结合水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给出的定义是水生植物是指植物体部分或全部长期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并能完成繁殖循环的一类植物。

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按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可分为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它反映了水生植物对适应水环境的演化过程和特征,简洁明了,对应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5]。挺水植物根系一般生长于水体底部污泥中,茎叶挺出水面,是装饰水体景观的主要材料,常见的有莲属、再力花、黄菖蒲等[6];漂浮植物的根系悬垂于水中漂浮不定,其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常见的有大漂、浮萍、凤眼莲等[7];浮水植物的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的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它们的体内通常储藏有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的有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8];沉水植物的根、茎、叶全部在水中,因为该类植物的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所以在水下空气比较稀薄的环境中也生长发育良好,如金鱼藻、眼子菜、苦草、伊乐藻、大水芹、黑藻等[9]。湿生植物的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水湿,短期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有垂柳、水杉、木芙蓉、千屈菜等[10]。

1.2 水生植物的选择

世界上共有87科407属可被认为是水生植物[11]。我国水生维管束植物总计61科145属400余种及变种,具有观赏利用价值的有31科42余属115种,广泛分布在海拔350 m以下不同纬度的水域中[12]。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有不少对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引种评价的研究,给当地高校选择种植观赏性好、适宜性强的水生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林敏[13]对10种引于湖北武汉的观赏荷花进行了评价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西湖红莲”和“紫罗兰”这2个品种具有较高的引种价值,为观赏荷花在福州城区园林造景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宋良红等[14]在郑州地区对63种水生植物进行了引种适应性评价,得出醉鱼草、千屈菜、水烛、花叶芦苇等40种水生植物生长优良,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具有园林观赏、应用及推广的价值。任启飞等[15]筛选出了10种适宜贵州园林水景应用的水生植物。

2 水生植物在高校环境营造中的应用

2.1 应用原则

高校的环境不同于市政、公园或其他景区,想要水生植物尽可能地在校园中发挥价值和作用,就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水景资源,为水生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结合多种配置形式,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规划,拓宽布局的视野,不局限于某一片水域或某一种植物,水生植物不能成为一个孤星闪耀的焦点,而是根植于水中,与周边环境相联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各个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2.1.1 适应环境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各地对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不少高校面临着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的态势。新建甚至异地新建校区的大学越来越多,由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有些高校的分校建立在郊区甚至是偏远的山水地区,其在应用水生植物造景时应遵循适应性的原则,只有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水生植物才可以获得最优的造景效果,同时还可以展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本土风情,避免高校间出现如出一辙的情况。华南地区的高校在应用水生植物时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水热资源,如在种植睡莲时,可以优先考虑花色艳丽、形态优美的热带睡莲。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对水生植物的抗寒性有很高的要求,可应用的水生植物种类较少[16],如野芋、三白草、梭鱼草、再力花、石菖蒲、海芋、王莲、水罂粟、大藻等在南方应用比较普遍,北方则很少见[17]。长江流域已报道分布的水生维管植物共有298种,隶属于52科121属,占我国水生维管植物物种数的57.6%,是我国水生植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其中长江中游流域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说明长江流域适合多数水生植物的生长[18]。

2.1.2 协调一致原则。

要重视水生植物与水域形式、建筑风格和校园环境的协调一致。高校的环境风格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人文息息相关。水木清华、荷塘月色,清华大学的主体所在地便是我国著名古典园林——清华园;苏州大学拥有多处古代园林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和私家园林特色,其独墅湖校区的炳麟图书馆便是参照水晶莲花而建;独具岭南风情的中山大学、民国建筑林立的四川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则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构成了山水环抱、山明水秀的画里景观[19]。总之,在自然式的水域或古典园林风格的校园中,河岸的边界线变得蜿蜒曲折、变化自由,在种植水生植物时可选择睡莲、荷花、黄菖蒲等,以自由散置或成片种植的形式体现其抽象随性、柔滑幽美的风韵;在规则式的水域或现代化风格的校园中,一般需保持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高度相对一致,使其与梭鱼草、千屈菜、凤眼蓝等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或通过用对称的线条或几何图形的种植形状给人一种严谨缜密、富有规则的构图感。

2.1.3 合理搭配原则。

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搭配的合理性。不同生活类型的水生植物互相搭配,使其呈“临水—挺水—浮水—沉水”阶梯式排列,给人很强的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之感。色彩搭配需制订相应的配色方案,突出一定的主题,如需营造纯洁朴实、清新典雅的环境氛围,在挑选水生植物时不宜使用过分鲜艳的水生花卉,宜选用纯色或淡色进行搭配。需注意季节的更替变化,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水生植物的搭配,如春季荇菜返青,鸢尾开花;夏季是睡莲、荷花等水生花卉的最佳观赏时期;秋季芦苇开出灰褐色的花,可搭配银白色花的蒲苇和秋色叶的水杉。不同香味的水生植物种植距离不宜过近,可单独成片种植,如在热带地区的高校引种台湾九品香水莲时可以成片种植,这样既可以使来观赏的人们享受视觉盛宴,又能尽情陶醉在浓郁的花香中。植物搭配时还需注意种植密度,做到疏密相间,如花叶水葱、花叶芦竹、马蔺等密集丛植,睡莲片植,王莲点植即可达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动静结合也是在搭配时需要考虑的,如果是动态水景如溪流、叠水瀑布、喷泉等,考虑到水生植物受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可在岸边选择湿生植物以烘托水的动态美。

2.1.4 突显特色原则。

高校的学科特色不同,其运用水生植物造景时所选用的植物种类也有所讲究,园艺领域作为农林类高校的优势学科应重视科普知识,充分展示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农学院亦可种植菱角、茨菇、菜用睡莲和藕莲等;艺术类院校可多种植睡莲、荷花等,其花色富于变幻,形态优美抽象,更易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对美的审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诗人见水生植物留下诸多著名篇章,《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芦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荇菜,可见文科类高校种植水生植物更易使学生睹物思情,培养浓厚的文艺气息;以医药学领域见长的高校,可选用石菖蒲、芡实、泽泻等水生药材类植物;体育类和理工科类高校可以营造严肃活泼、律动可爱的氛围,在种植水生植物时应注重选用规则式的形式,修剪时应讲究对称整齐。

2.2 应用方式

水生植物并不适合单独造景,想要水生植物在高校中配置得合理,就必须充分结合一定的方式,使其与周边植物、景观等有机紧密结合,才能使其在高校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顺理成章。高校是一个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文学和艺术气息,毫无道理和寓意地强行应用,纵使花开得再美也只是起到了装饰作用,优柔华贵显得苍白无力,水生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得不到体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