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农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作者: 杨娜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涉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为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趋势,涉农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和革新。总结了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举措,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清思路、完善理念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院校;农业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74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ath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Na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made by the state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brings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agriculture-relat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timize and reform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clarifying the training ideas and improving the thought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gri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Path
基金项目 2021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021B(I)008)。
作者简介 杨娜(1982—),女,湖南新邵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儿科护理学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9
实施乡村振兴是在十九大会议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是,要全面完成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此外,当今现代农业发展在纵向上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高水平、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三高型”模式转变,在横向上开始向深加工、休闲、旅游等多方面拓展,衍生出更多的产业形式。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繁重,其实现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高职教育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人才培养之间联系最密切的纽带,是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因此,涉农高职院校担负着农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它应该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农业人才队伍以及助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这是涉农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笔者总结了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举措,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清思路、完善理念提供有益借鉴。
1 乡村振兴战略给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招收高质量生源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涉农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广大考生清晰地意识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农村将会给毕业生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去农村工作将大有可为[1]。高职院校将吸引大量的农村户籍毕业生。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招收高素质的生源注入新的活力[2]。
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业科学发展进入繁荣期、高职学生就业进入黄金期
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提出为涉农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催生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行业的发展。乡村互联网、乡村电子商务、乡村观光农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增加了涉农毕业生就业岗位,从而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择业机会,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涉农高职院校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探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40多年办学历史,以园林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为主的涉农高职院校。自创办以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承服务“三农”的指导方针,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形成了农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决策,赋能乡村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问题,源源不断地为农业生产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2.1.1 培养有劳动素养的农业技能人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各地共建产学研教学基地。这些教学基地面向农业生产,为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农村社会提供服务平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将它们建成省内一流的综合性、公益性和示范性农业实训基地[3]。例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与郴州市北湖区四清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用于科研和教学的海绵社区生态示范基地,共建用于承接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教学、家庭花房、体验研学活动的精品花卉园艺示范区。上述示范基地的建成有利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开发一系列园林园艺产品以及相关课程的讲授。2019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唯一一所被湖南省教育厅评选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职院校[4]。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劳动素养教育中充分利用农业教学基地,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劳动,在劳动实践中接受专业教育;尝试紧扣农业专业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和关键劳动能力,采取渗透教学与选修课授课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劳动素养的培育;加强对常见农业机械操作的练习,紧跟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革新,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
2.1.2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农业技能人才。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在技能培养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工匠精神”上下功夫。“工匠精神”重在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不是拘泥不变、因循守旧的“匠气”,而是持之以恒、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职毕业生敬畏职业、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2 坚定不移地走以“农”为本的办学之路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农”为本,贴近农业市场人才需求,突出高职教育技能培训的特点;大力实施教学改革,走出一条办学规模与服务社会范围同步扩大、教育创新与教学质量相互促进的创新之路。其重点在于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让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拥有广阔的空间。
2.2.1 坚持“一专多能”的育人理念。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准确把握“一专多能”内涵,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一枪两弹”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要熟练掌握一种农业种养殖技术,同时选修2门农业技能:选修另一种农业种养殖技术、选修一种常用农业机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训练舞台,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等。丰富农业拓展类和公益类学生团体活动平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孵化与培训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人才培养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本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将社会潜在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高职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深度结合,坚持“为农”与“离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为农”体现在高职教育服务当前农村经济,为农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离农”体现在高职教育要走向现代化,为农村向城镇化发展以及“三农”的高水平发展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劳动力。
2.2.2 建立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高水平农业专业群。
长期以来,涉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当地经济结构的耦合性不强,农业专业设置缺乏目标性和地方特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事物和新理念,农业产业也会出现结构性升级。“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形势发展的不断变化倒逼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院校农业专业设置不断变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各农业学科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研讨,基于动态性、可预见性和前瞻性原则,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吻合且与学校原有农业专业底蕴相适应的特色专业[5]。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撤销了与农业产业无关或已经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例如广告设计与制作、商贸旅游、电子技术等专业,并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宠物方向等专业,这些专业已成为学校拳头农业专业[6]。
为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必须拓宽渠道,把人才高质量地引进来,一定要引进“金凤凰”。例如,为争创优质院校、卓越院校和“双一流”院校,并推动区域养殖业提质升级,促进区域绿色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印遇龙院士共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士工作站。印遇龙院士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将继续巩固和提升学校原有的品牌专业,并合作探索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研发不同纳米中药饲料添加剂配方与工艺,努力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和成果推广平台。印遇龙院士还将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生态养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其目标是帮助培养生态养殖领军人才,研发生态养殖高端技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对标省内外高职院校育人先进标准,以“一等奖”为导向,紧扣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力求让每一位毕业生能成为手有精艺、心有精诚、技高品正的技能人才[7]。为此,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以强化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例如,在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园林专业相关赛事中,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省一等奖1次、省二等奖4次、省三等奖5次的成绩。骄人成绩的取得展示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品牌专业在培养“技能雏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