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作者: 刘建泉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属的区系分析0

摘要 在2015年5月至2018年7月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属的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组成中单种属69属,寡种属(含2~5种)42属,多种属(含6~9种)6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8.95%、35.87%、5.12%,单种属和寡种属包含有较多的残遗属和新建属;属以盐生、旱生植物占优势的属为主,具有趋向于适应盐生、旱生环境方向演化的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归纳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北方温带成分和古地中海成分决定了安南坝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大量的古地中海成分的残留证明了该区环境趋于干旱和盐碱化;多种区系成分的并存和区系成分间紧密或不紧密的联系,使该区植物区系同时具有原始性、古老性、年轻性,区系成分具有来源的多元性和联系的广泛性。

关键词 维管植物;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安南坝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Q 9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12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3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Flora Analysis of the Vascular Plant Genus in Gansu Annanba Wild Came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IU Jian-qua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Center of Gansu Annanba Wild Came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Jiuquan,Gansu 7364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from May 2015 to July 2018,the flora of vascular plants in Gansu Annanba Wild Came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plant composition,genera of single species was 69,genera of oligospecies (including 2-5 species) was 42 and genera of multiple species (including 6-9 species) was 6,accounting for 58.95%,35.87% and 5.1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respectively.And there were more survivors genera and new genera in single species and oligospecies of genera.The genus that halophytes and xerophytes dominant was the dominant genus,which tended to the evolution of saline and xerophytic environment.The areal types of genus were classified into 12 areal types and 10 variants.The composition of N.Temp.and Medit.to C.As.determined the temperate character of the vascular flora in Annanba Reserve,and the large amount of Medit.to C.As.component remains proved that the environment of this area tends to drought and salinization.The co-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floristic components and the close or not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ristic components make the flora of this area primitive,ancient and young,and the faunal component have the sources divers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readth.

Key words Vascular plants;Flora;Areal-types of genus;Annanba Reserve

作者简介 刘建泉(1963—),男,河北清苑人,正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自然保护和植物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25

植物区系(flora)是植物界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历史等综合条件作用下长期发展和演化的结果,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反映和环境变迁的鉴证或依据[1-7];植物区系的构成蕴含着大量历史、地理、生态和系统进化信息,也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5-6],对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和植被恢复与重建、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基础资料价值[8-9]。同一属的不同种往往具有相同的起源、相似的进化趋势和比较稳定的分布区域,对研究某区域植物区系的性质、起源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7-12]。某一区域植物属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和地理分布能直观地反映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植物多样性特点和植被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议题。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安南坝保护区”)位于甘肃西部,青海、新疆、甘肃3省交界处的阿尔金山北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高山、剥蚀中山、戈壁、沙漠、河流、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孕育了230余种植物[10]和210余种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原始且多样,是研究荒漠、戈壁、沙漠生物起源、演化、物种适应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理想场所。笔者研究分析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属区系,旨在丰富安南坝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基础数据,探讨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植被形成原因、演替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野骆驼(Camelus ferus)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安南坝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西部,地理坐标92°20′~93°19′E,39°02′~39°47′N,总面积39.6万hm2。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依次为阿尔金山、山前倾斜平原、剥蚀中山和库姆塔格沙漠,最高海拔4 810 m,最低海拔1 620 m,发育有许多自南向北的平行冲沟;气候属于大陆性温带荒漠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90 d左右,年降水量19~176 mm,年平均气温8.2 ℃,昼夜温差较大,最高达29 ℃;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可达17~24 m/s。土壤有高山寒漠土、亚高山草原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等地带性土壤及风沙土、盐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1.2 研究方法 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距道路、便道等一侧50~100 m处设置调查路线14条、433 km,在河流、泉眼、高山和亚高山等特殊地段设置半径50~500 m的典型调查样点26个,调查到维管植物36科117属237种[13]。

2 结果与分析

2.1 属的大小统计

安南坝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37种(含7亚种和6变种),隶属36科117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1属5种,被子植物34科115属231种,双子叶植物28科89属179种,单子叶植物7科26属52种(表1)。这些属中,有世界性的大属,如千里光属(Senecio)、早熟禾属(Poa)、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Saussurea)等,也有一些小属,如锁阳属(Cynomorium);有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中许多草本属等十分进化的属,也有麻黄属(Ephedra)、霸王属(Zygophyllum)等一些非常古老的属;有红砂属(Reaumuria)、沙拐枣属(Calligonum)、盐爪爪属(Kalidium)、白刺属(Nitraria)等旱生、超旱生、盐生的属,也有眼子菜属(Potamogeton)、芦苇属(Phragmites)、水麦冬属(Triglochin)等水生、沼生的属。

安南坝保护区维管植物中,含6种及以上的多种属有6属,包括猪毛菜属(Salsola)、柽柳属(Tamarix)、黄耆属(Astragalus)、委陵菜属(Potentilla)、蒿属、针茅属(Stipa),占总属数的5.12%,有种数44种,占总种数的18.56%;含2~5种的寡种属[14]42属,占总属数的35.90%,有124种,占总种数的52.32%;单种属69属,占总属数的58.98%,占总种数的29.12%(表2);单种属和寡种属共计111属193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94.87%和81.43%。由此可见,安南坝保护区中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单种属和寡种属包含有较多的残遗属和新建属[5];属以盐生、旱生植物占优势的属为主,具有趋向于适应盐生、旱生环境方向演化的特点。

2.2 单种属、寡种属和多种属的分布区类型

除世界分布外,单种属(含1种)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的属分别达到11属和14属,分别占总属数的9.40%和11.97%;寡种属也分别达到14属和4属,分别占总属数的11.97%和3.42%;多种属(含6种及以上)分别为3属和0属,分别占总属数的2.56%和0(表3);这2个分布区类型的属数为46属,占总属数的39.32%,反映出北温带成分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对安南坝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旧世界温带成分中单种属6属,比例较高,占总属数的5.13%,对安南坝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泛热带成分、泛温带成分中单种属各4属,对安南坝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2.3 属的分布区类型

按照吴征镒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划分原则[15],安南坝保护区维管植物可以归纳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表4),缺少热带亚洲至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以及其他一些变型。

2.3.1 世界成分。保护区分布有24属64种,占总属数的20.51%,占总种数的27.00%,其中,有广泛分布于高山的紫菀属(Aster)、龙胆属(Gentiana)、毛茛属(Ranunculus)等,还有喜阴湿环境的木贼属(Equisetum),水生的芦苇属、眼子菜属、水麦冬属等。

2.3.2 热带成分(2~7)。保护区热带分布类型共8属14种,占总属数的6.84%,占总种数的5.91%。其中含属数最多的是泛热带分布类型,有6属11种,占总属数的5.14%,包括麻黄属、蒺藜属(Tribulus)、鹅绒藤属(Cynanchum)、马鞭草属(Verbena)、虎尾草属(Chloris)、狗尾草属(Setaria),除麻黄属有5种、鹅绒藤属有1种和1变种外,其他4属均为单种属;单种属比例高,占泛热带分布属的66.67%。旧世界热带分布仅含天门冬属(Asparagus)1属戈壁天门冬(A.gobicus)1种,占总属数的0.85%。戈壁天门冬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向北延伸至北温带,是地质历史时期残留的物种。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有苦荬菜属(Ixeris)1属中华苦荬菜(I.chinensis)1种和多色苦荬菜(I.chinensis subsp.versicolor)1变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