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研究

作者: 李正军 武超群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研究0

摘要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①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②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③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多样性耦合;组织性耦合;创新性耦合

中图分类号 K 901;F 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4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6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Coupling Synergy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zhou,Zhejiang as the Sample

LI Zheng-jun,WU Chao-qun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Liaoning 110136)

Abstract Taking fiv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zhou,Zhejiang Province as samples, the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in China was studied,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coupling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rule of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 method and path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underdeveloped traditional villages.The findings:①The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 in Huzhou region presents the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ve coupling;②The index of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dex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but the index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reflects more objectively;③2010-2019,Huzhou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industry restructuring progress, development index, the index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two index fluctuated rise tre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good basic from disorder and barely coordination coordinated with high quality, has high acti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to the village culture coupling phas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mining, activate, extens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Diversity coupling;Organization coupling;Innovation coupling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ZH062);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19BSH013)。

作者简介 李正军(1969—),男,辽宁清原人,教授,硕士,从事传统村落人文、环境、社会的系统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件中着重提出“优先农业发展,全面乡村振兴”,并具体要求“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村经济业态……”这些具体政策将极大地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协同带来机遇。

自2012年以来,国家分5批将7 412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基本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基本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1]。然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查落实的时间不长,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域广泛,传统村落的综合现状与发展态势参差不齐,还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挖掘、居民的生活状况差强人意。如何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很好的保护,又使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充分体现,焕发传统村落生机,实现其产业结构良性更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服务业,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2—2014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多次联合发布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但是原则上基本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规划等方面[2]。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集中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旅游开发、发展策略方法路径研究[3];传统村落空间特色、布局的图式语言研究[4];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影响机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5-6]。关于机制的研究领域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7];传统村落旅游扶贫开发路径及影响机制[8];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9];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0];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11-12]。概括起来:①学术界关于与传统村落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全面,但是大多围绕着保护与开发、人居环境的营造、村落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发展对策几个主要方面,针对特定村落的具体的对策研究较为普遍;②对于较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遍规律与存在问题的成果不多,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为切入点,揭示内在协同的关联性研究成果较少;③关于耦合机制的研究,只有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耦合的研究与该课题的研究相关[11]。

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矛盾,挖掘成功的经验,从深度挖潜的视角发掘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笔者通过研究样本的案例实证,客观地分析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必然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耦合关系,探索传统村落耦合发展的模式,为推动欠发展地区传统村落全面振兴,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方法、经验、路径的借鉴。

1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理分析

1.1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活化

传统村落地域系统是包含“人”“地”“文”“产”“居”在内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系统[13] ,在这个系统中,村落传统文化是体现村落特征及优势的重要资源,并且与人、地、产、居共同建构独特的地域系统,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展现形式分3个重要方面:一是村落历史与民俗;二是传统民居与历史建筑;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历史与民俗资源包括家族宗亲文化资源、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在地居民传统生活习俗与节日礼俗。传统民居与历史建筑包括:村落空间历史机理、传统宗教及宗亲祠堂建筑形制及符号、传统民居宅院形制及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服饰文化及符号、传统文娱活动、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游戏竞技等。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内涵广泛,具体内容包括:保护村落传统机理与文化语境,保护村落家族宗亲文化;加强培根教育、增加文化认同感与荣誉感,留住乡愁,使文化回归心灵;通过文化寻根,挖掘村落人文历史;整理文化符号、文化礼俗,助推文化复建。文化活化内容包括:重构文化要素,充分文化活化,激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文化生态,实现文化增值与文化富民;将文化资源充分融入产业重构的村落振兴中,使其价值认同越来越强烈,经济社会价值越来越凸显。

1.2 传统村落产业重构 “十四五”规划期间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满足全面乡村振兴的要求,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14]。这需要传统村落发展融入新的理念、新的市场要求、新的商业业态、新的资源整合、新的村民诉求,不断地重构新的产业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统村落文化与农业业态耦合重构,将村落耕读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农业中,打造地域农产品新品牌;将传统历史文化艺术形式融入农业业态,打造文化观光农业;以传统文化为媒介结合现代电商,打造特色农业商业。传统村落文化与旅游业态耦合重构,打造地域风俗体验游、文化寻根游、网红推介游。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服务业业态耦合重构,打造文化厚重的传统村落环境,丰富乡村传统文娱内涵,挖掘传统礼仪文化,打造文化服务新体验。

1.3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理分析 该研究提出并尝试探索以下问题:①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内在耦合机制结构如何构建;②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变量值;③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变量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理分析。

首先,村落文化是协同耦合的基础,其作用机理特征是多样性耦合,多样性耦合的关键是文化存量保护与开发的多样性。传统村落的文化一般以村落风貌格局、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村落历史、地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内涵丰富。文化是助推传统村落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服务业的条件和依托,文化存量的丰富度与文化挖掘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化的价值体验,这种价值体验催生产业业态重构的多元化。但是文化的主体地位又是十分脆弱的,极易受到过度产业化开发与环境更新的影响,所以要加强保护与合理规划,使文化保护、产业业态重构二者相辅相成,推动传统村落持续振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