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鲜连锁如何破圈出坑
作者: 贾昌荣
生鲜是刚需、天然、流量商品。苏宁易购、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连锁商超分别推出苏鲜生APP、永辉生活APP与超级物种APP、大润发优鲜APP、沃尔玛到家APP及小程序商城,与线下门店协同运作。由于开城布局有限、门店密度不足及最后一公里仓配能力不足,前端客户体验未达预期,运营不温不火。社区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两家公司重资产建设供应链、物流设施及各级仓配基建,长期烧钱,前置仓模式发展艰难。连锁商超模式及前置仓模式皆难于斗倒地方派生鲜势力—生鲜集市、传统菜市场及社区生鲜店,又有京东到家、淘鲜达、美团闪店仓等平台电商介入生鲜领域,加之淘菜菜、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搅局,生鲜新零售市场竞争已臻白热化。实践证明,生鲜新零售如果缺乏社区终端基础设施—线下门店,即便拥有再强大的供应链与物流仓配能力,也难以实现生鲜产品落地分发。基于到家服务的生鲜连锁零售品牌盒马鲜生、京东七鲜、T11等精品生鲜超市顺势而生,但成功破局依然不易。
生鲜连锁的本质
如果把生鲜连锁零售业态误读为传统生鲜,再努力也做不出特色、个性与价值,更做不起来品牌。生鲜连锁零售业态重构了人、货、场,从形式到内容皆有所创新:人—精品化、品质型消费者,货—包装化、量组化与品牌化,场—线上商城、线下门店与服务场景化。生鲜连锁立足中高端品质生活方式,品牌化、品质化、场景化、内容化、连锁化是有效出圈路径。
一、短链路DTC渠道模式
生鲜连锁零售应立足线下门店,打造私域电商场域:平台品牌专营店、APP、小程序商城及官方商城,做到线上线下同品同质同价,完成向互联网原生品牌的转变,实现生鲜O2O(线上到线下)。生鲜连锁零售需极致优化供应链,缩减中间环节,直面原产地生产者或制造商,打造自有品牌、联名品牌或引进代工厂自有品牌,形成独特、差异而稀缺的产品内容。原产地产品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位列其中,C2M(用户直连制造)反向贴牌定制不可或缺,与传统生鲜业态形成商品价格错位。进口商品也不可小觑,虽流通渠道相对狭窄,但可直接进入DTC(直接面对消费者)渠道,线上线下互动售卖。
二、自有品牌商品为主卖
在零售品类中,生鲜产品品牌化率最低,生鲜品牌化是潜在商机。商品即内容,内容即传播,自有品牌可让消费者记住零售商品牌。自有品牌是建立差异化的关键点,是突出零售商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自有品牌商品毛利率可达50%,远高于制造商品牌约20%的毛利率,且有利于生鲜零售商品牌积累。生鲜零售商无不强化自有品牌打造,提升自有品牌售卖权重。例如,盒马鲜生自有品牌占比达17%,盒马X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达40%,SKU(最小存货单位)达1000+,销售额占比以突破50%为目标。
三、专业品牌化零售渠道
生鲜渠道需要简单专业,因为生鲜消费购买动机明显,目的性购买突出。这也是大卖场、连锁商超或便利店生鲜零售缺乏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一些生鲜电商为了流量与生存,出圈整合多元流量元素,如每日优鲜整合社区中小商家日用品类及三、四线菜市场做智慧菜市场,叮咚买菜也把生活日用品、酒饮零食及网红产品引入电商平台,增加流量、提升客单价并增强消费者黏性。DTC模式强调生鲜产品直面消费者并现场体验拣选,线下品牌专营店亦是体验与转化平台。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模式做不到这一点,体现不出渠道品牌实力及渠道形象。
四、集中布局的规模连锁
生鲜连锁零售扩张可以慢节奏,但要集中资源深度开城、合理密度布店。没有城市连锁门店规模,就无法实现私域电商高效落地,无法实现规模化源头采购,无法实现产业链效率、供应链成本降低与物流仓配成本降低。2022年年初,钱大妈12家连锁门店停业就是这个原因。一些生鲜连锁零售商处于“广泛点火,零星冒烟”状态,违背了连锁零售规模化布店的商业规律。基于生鲜门店“一日两配”最佳配送频率及品牌化率目标,都需要门店数量规模支撑。2021年,盒马在27个城市开店超300家,京东七鲜在13个城市开店42家,T11仅在3个城市有7家门店,开城及门店集中度皆不足。
五、精品主导的品质通路
一些生鲜电商出现商品SKU求全倾向,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无店铺平台型电商尚可,其云货架可以展示海量商品。生鲜连锁零售虽然同样有云货架支持,但商品若无法在线下门店落地,会带来高额物流、仓储与配送成本,并影响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效能。因此,生鲜连锁零售不要传统生鲜的全与廉,而是以专、新、奇、特、精、优为选品方针,遵循零售两极化理论。生鲜连锁零售要做场景、做内容、做体验,场景、内容、体验皆可增值,实现品牌溢价,零售商品牌价值也得到体现。并且,不可与传统生鲜零售比价或比性价比,因为定位差异且客群不同。传统生鲜零售面对大众,而生鲜连锁零售面对中高端品质消费人群,要与同业态、同模式零售商横着比,比质比价。
生鲜连锁的误区
生鲜连锁零售是有坑的,最大的坑就是逻辑不清,落入常识与常规的圈套。很多生鲜连锁零售倒下,未必因为运营失误与经营管理不当,而是因为普惠零售思维,要全面服务所有消费需求,与各种生鲜业态全面“争食”,无法实现生鲜连锁零售品牌化、规模化、品质化、场景化、内容化、连锁化,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营销闭环。
一、流量思维牺牲了利润
长期以来,大卖场、连锁商超、生鲜电商及社区生鲜店做促销,必拿生鲜引流。但生鲜电商普遍持续性亏损,身陷拉新获客难与用户复购率低的困局。每日优鲜是高定价、高折扣,叮咚买菜则采取高额补贴。虽然二者把目标客户定位为中高端消费群体,但没有可落地实体门店,消费者体验感与获得感不足。永辉超市开创了低价生鲜模式,以生鲜产品为工具,通过“少量+高频+低毛利”的生鲜产品带动“大量+低频+高毛利”的其他商品。但是,永辉超市生鲜产品毛利率只有13.2%,与行业15%—30%的毛利率存在差距,很难做出利润。无论是永辉生活,还是超级物种,都做得异常艰辛。超级物种2022年降低身价,开始尝试转型做社区生鲜专业店。
二、与社区团购电商死拼
社区团购对社区生鲜电商流量威逼之势明显。出于追求流量与客单价、复购率,一些生鲜电商引进日用百货。每日优鲜采取“(前置仓+智慧菜场)×零售云”模式,零售云整合社区小店及日用百货品类,越来越大众化、百姓化,与其定位诉求的高价值用户已呈冲突之势。社区团购与生鲜电商同样瞄准生鲜品类并聚焦社区最后一公里,如美团优选、兴盛优选、淘菜菜等。同一社区客群面对同一品类及同一商品,线上一键下单不好比质,只能比价,结果社区团购因规模化拼单而在价格上占优势。因此,生鲜连锁零售如不能跳出与社区团购的流量之争,就没有出路。
三、盲目下沉到低线市场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主要聚焦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市场,这是明智选择。每日优鲜整合传统菜市场打造智慧菜市场则立足三、四线市场,作为新流量入口,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生鲜零售下沉至三线及以下市场却非理想选择。在三线及以下低线市场,将面临拼多多、美团、淘特等下沉电商的阻击,以及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淘菜菜等社区团购围剿,注定要蹚浑水。即便生鲜连锁O2O模式,运作低线市场同样不容易。美团旗下的小象生鲜是一家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提供3公里30分钟到家服务。然而,不到1年的时间,由于生鲜毛利率低,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便关闭了三线市场的5家门店。
四、选址沉迷于社区终端
长期以来,生鲜零售选址关注区位、社区人口密度、人口特征、消费能力等要素。如果盒马鲜生、京东七鲜、T11等生鲜连锁零售固守该原则,反而容易遭遇失败。盒马鲜生早期选址参考周边3公里手机用户的淘宝使用率、支付宝使用率等数据,来评估电商、移动支付渗透率,并重视“80后”“90后”等核心消费群体规模、消费能力与消费质量。如今,盒马鲜生已突破社区化选址思维,开始关注高发展潜力商场、大型高档社区周边、市区或郊区旅游区等年轻消费群体密度大的场所。京东七鲜则利用7FRESH(七鲜超市)极致选址模型,以周边顾客消费能力和知名购物中心为重要参考,如与保利、龙湖、万科等国内Top50的头部商业地产商合作。T11选址关注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店、社区商业中心、地铁及交通枢纽上盖物业店等,并以Shopping Mall店为新开店主力模型,已占门店总数的70%。
五、以普适型门店打市场
市场级别、商圈、商业物业、社区、人口特征等已经圈层化,不同圈层存在消费能力及消费特征差异。因此,生鲜连锁必须打造弹性化适应性门店,千篇一律的普适型业态或门店难以通吃。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物业特色、产品特色、需求特色等,差异化打造业态、场景、内容、产品、服务等要素。2019—2021年,盒马零售体系群推出盒马鲜生标准店、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盒马小站、盒马菜市、盒小马、盒马mini等10余种业态。T11拥有Shopping Mall店、社区店、地铁及交通枢纽上盖物业店、社区商业中心店,实现消费全场景、全渠道、全时段覆盖,并聚焦MSSM(美食解决方案超市)。2021年,京东七鲜还与步步高、MUJI(无印良品)合作打造特色生鲜零售场景。
创新跑赢生鲜连锁
生鲜连锁零售若与大众生鲜零售争食,必然“强龙难压地头蛇”,唯有精品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品质生鲜连锁方有机会。盒马鲜生、京东七鲜、T11作为精品生鲜连锁零售代表,欲以高价值生鲜业态跑赢市场,需把握六点:
一、建立连锁品牌体系
生鲜连锁必须自抬身价,以子品牌拉升主品牌,用品质凸显价值,以体验溢价品牌。品牌化是生存与发展基石,可收获品牌流量红利、产品定价权与控价权,并增强抗危机能力。生鲜连锁品牌体系包括企业品牌、主题品牌、概念品牌、品类品牌(含自有品牌、联名品牌)、制造商品牌、场景品牌、技术品牌与服务品牌。产品品牌中的品类品牌至关重要。打造特色生鲜连锁需要特色品牌,特色品牌立足特色品类,打造品类品牌,是强化消费者情感与记忆的有效方法。为门店赋予特色品类识别与记忆符号,可区隔竞争对手,有效促进复购,提升客单价,解决消费者一站式需求。品类品牌可采取同类商品多样化组合,也可套系化商品组合。如盒马鲜生的鲜食火锅及叮咚买菜的叮咚大满贯,主打火锅品类商品。再如,每日优鲜的每日招牌菜预制菜品牌,京东七鲜的七鲜食研室主推烘焙产品、控卡餐。
二、极致优化产品供应链
生鲜零售竞争赢在供应链竞争,极致压缩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减少供应链消耗。供应链是生鲜连锁差异化竞争之本,尤其是源头直采、加工、物流能力及下游再加工、仓配能力。供应链同质化,会导致过度竞争降低生鲜毛利率,做不出生鲜连锁的特质与个性。要聚焦产业带,比拼地标品牌直采与“造牌”能力。2022年,京东七鲜覆盖全国50%的地标品牌,与21个省份合作超过1636个地标生鲜产品。前置仓模式及社区团购的供应链能力也对生鲜连锁形成链路压迫,每日优鲜在全国拥有近200个优鲜农场直采基地,约350个优鲜工厂,自有品牌享安心总SKU超200个。叮咚买菜在全球20多个地区建设350个生鲜直采基地,启动叮咚农场,并与生产商、品牌方联合推出联名与定制商品。多多买菜主打农产品品牌真香,把百亿农研专项补贴变成地标品牌订单,并与中国邮政合作打造150个农产品基地。淘菜菜采取直供直销的助农模式,建立淘菜菜直采基地,连接近万个农产品基地。

三、构筑品质生活方式门槛
针对新兴中产阶层、富贵阶层,打造品质化生活方式,是生鲜连锁优势所在。如盒马鲜生主张“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沃尔玛、麦德龙、好市多、家乐福、盒马X会员店等仓储会员店皆锁定中产阶层,会员卡成为小资、中产与都市新贵阶层专有的生活方式。因此,生鲜连锁零售品牌应是“饮食解决方案”的代名词,打造品牌化生活方式应立足于专,品类上应专业、专注、专心。以多取胜、爆品思维、低价促销等传统商品运营思维,很难达到引流与固化流量作用。在选品上,打造菜单制服务,识别消费者分场景菜单需求。基于商品菜单确定品类宽度与深度,防止遗漏骨干品类、误删关键品类、误选冗余品类。可根据门店业态、类型、规模,制定个性化多品类商品菜单。针对每一品类,聚焦消费者心智去定义品类角色,确定品类宽度、深度与精度,指导商品开发。商品不在多,1000—5000个SKU基本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