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品牌,新商业的此时此刻
作者: 吴声
一代商业已经完成,一代商业正在进行。审视新商业的此时此刻,推动者并不只是新品牌,而是始终创造新场景的品牌。今天是“场景驱动增长”,场景品牌不止于品牌,更是一切方法。
2022年8月7日,第六届“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在立秋当天拉开序幕。今年的主题为“心流不息”。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总结出场景品牌的8个方法—信任关系、NFT精神、体验系统、情绪算法、问题清单、场景基建、场景身份和知识图谱,并提炼出场景品牌的5大预测——新招牌、新三餐、新收藏、新乐府和新角落。
场景品牌:品牌的高度确定性时代
数字商业,心流不息
如果说2020年是线上演唱会元年,那么2022年就是它的繁盛之年。张国荣2000年“热·情”演唱会超清修复版上线,周杰伦“地表最强”“魔天伦”演唱会重映,五月天、崔健的演唱会直播,“张亚东和老友的歌”京东音乐会,读库“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主题演出……跨年、唱聊、重映、高清修复,2022年的演唱会重新定义身临其境应有之义。
所有仪式感,都应让人有新的身临其境之感。它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化,也来自新连接能力与解决方案的成熟。
过去一年,大量互联网产品表现和以往迥然有别。金·卡戴珊反对Instagram“TikTok化”倾向,但Instagram CEO亚当·莫瑟里表示会坚持“视频化”发展。TikTok作为更明快、富有节奏的新基础设施,的确在用“短视频的共情时刻”来叙述新的全球语言。TikTok今年第一季度用户月均使用时长达23.6小时,首超YouTube,而TikTok Shop也掀起了品牌出海新浪潮……今天的中国新商业,依然在为全世界流行文化提供着不息动力。
这也是大会主题“心流不息”向你传递的信念。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说:“心流的目的是持续不断流动,不为到达山顶或者乌托邦。”行动力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品牌的高度确定性时代
站在今天谈论新商业进程,总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它永无止境,生生不息。要进入情境理解“正在进行”的关键逻辑,而不是着眼于某一城的得失。
不再以追求几何级数增长为目标,每个品牌都在奔赴数字时代的真实需求,不是虚无缥缈的PPT、概念和口号,而是细分处是场景、细微中见精神、细节里有体验。
深入场景,向极致去。“产品驱动增长”越来越表现为“场景驱动增长”,这正是今年我们要向各位汇报的核心要义。好莱坞电影公司A24为人熟知的影片是《瞬息全宇宙》,但它其实长期在小众独特品类中定义自己的场景,如《仲夏夜惊魂》《伯德小姐》《月光男孩》等优质作品,形成了与好莱坞大制作迥异的“独立美学”;White Claw让“健康汽水酒”成为广受欢迎的品类,场景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无负担;BeReal以“真实社交”的产品设计,直面年轻人“反美颜”的社交逻辑与价值主张;SHEIN之后还有Cupshe这样的跨境电商,基于实时时尚基础设施定义沙滩场景的生活方式。
场景驱动增长并非难以定义的流动,恰恰相反,正在来临的是“品牌的高度确定性时代”——新商业的节奏正在转向场景驱动、均值回归、可预期与线性创新。
让我们一起耐心进入缓慢的“场景品牌周期”。
场景品牌,是一切方法
其实,品牌有三种角色。
产品品牌:需要一种功能,想到一个符号。可口可乐、苹果等品牌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
品类品牌:认同一种观念,选择一个提案。lululemon和RIMOWA就是定义新观念、创造新品类的典范。
场景品牌:订阅一种生活,体验一个时代。
它们之间并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平行关系,甚至许多创新案例兼具产品品牌、品类品牌和场景品牌的多种属性。
须知,推动数字商业的并不只是新品牌,而是那些始终能够创造新场景的品牌。
谁会离开?谁会留下?离开的大多不在今天的真实场景中,留下的则往往能够与时俱进创造新场景。甚至可以说,场景品牌本质上并不止于品牌,它更是一切方法。场景品牌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审视新商业,重新思考IP、内容、品牌的关系,以及模式、渠道、社群的联系。
场景品牌的8个方法
接下来我们通过8个场景品牌故事,找寻8个场景品牌的具体方法。
1.信任关系
场景品牌是信任关系的极简模型,拥有去中心化机制,主张深入产品、渠道和用户运营。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从2006年到2022年,《读库》的出品稳定得“一成不变”。读库APP上线时,其创始人张立宪写了这样一段话:“当今这个时代,大家不是苦于少,而是困于多;不是苦于贫乏,而是困于泛滥;不是苦于对我们的冷淡,而是困于试图取悦我们的人或机构。”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我们困惑于选择,而《读库》的方法启发恰恰在于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意味着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用户规模,而更加珍惜少数人的信任。信任关系不只是用户运营的成果,而更应该成为产品、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对于《读库》来说,每个订户、用户都在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传播者。看似中心化的主理人印象,实则以去中心化信任机制共建。
《读库》的场景品牌启发在于:场景品牌是信任关系的极简模型,拥有去中心化机制,主张深入产品、渠道和用户运营。
问题即场景,回答即信任
同样专注一件事的知乎,也在建立问答的新信任关系。
知乎商业化负责人曾告诉我,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务实,对互联网内容调取、建模以形成决策的能力前所未有的强。所以,知乎商业化有一个自己的心法:问答的最终目标或许不是追求高票数的赞同、评论和分享,关键是要足以形成精准的消费验证。知乎总结为“信任决策”。
我从商业方法角度,将信任决策理解为“问题即场景,答案即信任”。提出一个问题,是在请求一个具体场景的解决方案;获得一个答案,是在反馈中不断积累信任资产。知乎的内容社区,正逐渐成为信任枢纽,一边连接务实消费者,一边连接科学品牌。
务实消费,才是骄傲消费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务实是否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消费主旋律?
MUJI基本款被追捧,但一定要借由创意去搭配出个性和精致;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被期待,是每周一次的社交狂欢;嗨特购等临期店品牌进驻购物商场,成为消费自由的新体验;生椰拿铁、气泡美式、燕麦杯……每个爆款都可以在家复制。
基本款、平替、临期、自制等成为更富有精神性的生活象征,务实消费才是骄傲消费,才是新的信任消费。
场景品牌的战略核心,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极简模型,在少即是多的逻辑里验证场景效率。你一定要明白,“做少比做多,要难得多”。
2.NFT精神
场景品牌是数字消费的超级IP,而拥有NFT精神,可以深化数字时代的品牌资产。
一个品牌的数字信念
BAYC(无聊猿游艇俱乐部)应该是近两年全球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案例之一。过去的几个月我曾和很多从业者讨论它,其中在谷歌工作的一位同学跟我说,大家都在学无聊猿,不仅仅因为它是今天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头部品牌,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义了IP怎样通过名人效应加速,怎样迅速实现融资并完成大规模并购,甚至于它发行代币的机制,也是维系早期用户和持续建设社群的能力。
无聊猿可能是已然到来的数字生活周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流行”。
NBA球星斯蒂芬·库里使无聊猿成为从NBA球员到好莱坞明星的标配。中国的绿地、倍轻松、李宁、荣泰等企业都在2022年购买了无聊猿。每一枚无聊猿,都承载着品牌与数字化用户的认知共同体,诠释着品牌与用户的新连接。而每个品牌也都在标记无聊猿的价值,当越来越多的名人、品牌纷纷使用无聊猿时,它既是个人社交货币,也是品牌的商务通行证。
值得谈论的绝不仅仅是无聊猿,而是其表征背后的逻辑思维:怎样通过名人和社交媒体完成从0到1的加速?如何立足社群创作形成更高效的数字时代IP分发?如何以更长期主义的思维去理解新经济系统?
品牌热衷学习无聊猿的项目运营,正意味着这样的经济系统第一次走出小圈子,这种出圈过程让人亲身感受到新的IP形态、运营方式、商业模式在数字时代的茁壮成长。
NFT在商业方法层面,表达的是像素级的品牌个性。到底称之为非同质化代币还是数字艺术藏品并不重要,但可量化、可分发和可追溯会成为今天所有品牌的标配。每个品牌都必须意识到,在数字周期要有数字信念,要有NFT精神。
可量化、可分发、可追溯的时代特征,所成就的一定是迥然有异的新品牌形象。
烟火气的推荐,真实感的反馈
NFT精神可以深化数字时代的品牌资产,线上线下的关系从镜像融合转为彼此赋能,更多透明与可视,正生成商业新景观。
去年新物种爆炸大会上,我们提出“数字时代的市井运动”,而后与快手磁力引擎共同设立“新市井商业”的议题,场景实验室出品的新商业MOOK《LAUNCH首发:数字市井》也于几个月前出版。今年快手磁力引擎关于新市井商业的诸多计划中,比较触动我的是“小麦计划”,它不再追求一种单向价值传递,而是强调只有身边的宝藏达人的推荐才是可接受的,让去滤镜的真实重回身边。这个时代的种草,本质是充满烟火气的推荐,是真实感的反馈。
波司登旗下有个曾准备放弃的品牌叫冰洁,但这个品牌却在快手火了。这说明什么?品牌可以在快手建立新品牌,平台也可以在快手孪生新平台,这是品牌与平台的营销新增量,更是数字时代赋予品牌与用户建立新关系的契机。
在新市井商业的真实感与烟火气中,重新理解用户联系与品牌价值,才会实践出超越存量价值的新品牌、新平台。这种相互成就的能力,恰恰意味着当越来越多的泡沫和概念被略去,反而能够进入商业的原点,即NFT精神的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可分发,一切皆可追溯。品牌需要聆听数字时代最细微而真实的呼吸。
3.体验系统
场景品牌是数字生活的越级体验,要设计体验系统,引领差异化生活。
体验系统:数字生活的意义载体
2022年崔健首场线上演唱会的国民级回忆杀,不仅促成视频号演唱会商业化的创举,也让独家冠名方极狐汽车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这让我们再次明白:品牌最重要的价值是社会价值,是与社会情绪的共振。
我把极狐汽车作为出行生活方式的场景样本。出行的场景形态,早已从“任务式到达”进化为“移动式生活”,并逐渐成为今天重要的数字生活方式。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是首款搭载HI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华为鸿蒙OS智能座舱的量产车,加上与麦格纳合作的整车制造,让极狐从技术维度上成为软件交互硬件的极致版本。
另一个我重点关注的是“ARCFOX沉浸式驾驶探索营”,目前已落地成都、长沙、武汉、济南、西安、苏州、南京……看似是传统试驾活动的体验升级,其实是在探索城市出行场景更多的酷、有趣、不一样。
一面技术,一面场景,这是理解极狐的一体两面。融合技术与场景,完成从参数系统到体验系统的范式转移,正是场景品牌的商业方法。城市的山野,日常的性能—极狐更应该表达为“极狐生活”,这是体验的越级主义。
无论出行,还是更多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型产品,都应该建设自身的体验系统,以性能体验、社交体验、认知体验的多维创新,成为数字生活的意义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