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路“修”到低空去
作者: 本刊编辑部出门“打飞的”,曾经似乎还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就在今年,国内的低空试飞持续“上新”——2月底,由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龙”,模拟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的跨海载人应用,飞行约50千米,全程20分钟。5月25日,亿航的“空中的士”EH216-S在大连东港音乐喷泉广场完成载人前的首飞演示。同一天,小鹏汇天的二座“飞行汽车”旅航者X2在深圳人才公园广场垂直起飞,在公园上方绕行一周,完成了一次飞行高度为30米的低空飞行,而其另一款飞行汽车产品“陆地航母”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并接受全球预订。
用空中通勤告别上下班的拥堵,这样的场景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2021年2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试想一下,随着技术和场景的完善,未来会有像现在打车软件、支付软件、应用软件等在内的空中服务平台不断出现,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条新“路”上,同样会出现“路上的车”“开车的人”,还有因“路”而富的产业。曾经因为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而兴起的繁荣,同样将是未来低空经济里蕴藏的广阔机遇。
由于eVTOL采用纯电运行,国内相关研发企业延续了中国新能源车的优势,具备“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成熟完整的供应链,因此与欧美相比,正处在同一竞争水平。本期,我们一同登上eVTOL这一新型飞行器,探索它飞行的那片“天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故事启“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