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视画:从1520年至现在 等
错视画:从1520年至现在
玛摩丹美术馆 法国·巴黎
2024年10月17日—2025年3月2日
本次展览将汇集来自公共机构与私人收藏的超过70件“错视画”(Trompe-l'œil painting)作品,横跨16世纪至21世纪,回顾欧洲错视画艺术传统的发展历史。展览将讨论错视画艺术较少为人知的一些方面,例如错视画的装饰用途、在革命历史上的政治影响,以及现当代艺术家对错视画的演绎手法。
错视画指一类利用感官和心理技巧诱导观众产生错觉的绘画艺术,其法语名在法语中的字义为“视觉陷阱”,这一词语在1800年首次被法国画家路易斯·莱奥波德·博伊利用作绘画的标题,之后逐渐变成艺术类名词“错视画”的专业术语。

欧洲错视画传统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虚空派静物绘画”和“灰调单色画”是错视画艺术的两种常见表现形式。前者在充满空间感的场景中借助沙漏、钟表、枯萎的花卉、骷髅头等物品的堆叠,寓意生命易逝和世事无常;后者则大多作为建筑雕塑的效果草图或壁画手稿。错视画中常见的其他物品还有信件架和狩猎战利品等。
从塞纳河到光华路:“装饰”的现代化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国·北京
2024年11月2日—2025年2月16日

1925年巴黎的装饰艺术博览会是一次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彼时,近代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多个领域业已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在日常生活的世界里如何体现和呼应时代的进步?装饰艺术运动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装饰”在此不是涂脂抹粉的美化和矫饰,而是对新阶段形式语言的探索和应用,是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国家意志的外在表现。
在风涌而起的现代思想与艺术变革之感召下,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等5位艺术家或赴法留学,或在法生活与成长,全面学习和吸收了包括“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在内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与思潮。他们回国后从社会改造、日常生活审美化出发,成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和“现代性”问题探索的先驱。
本次展览以“装饰”的现代化为主题,以庞薰琹、雷圭元、郑可、吴冠中、常沙娜5位艺术家为典型人物,探究他们对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探索与成就。
绮丽长歌:马王堆汉墓的永恒之旅
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浙江
2024年10月1日—2025年1月5日

为纪念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中国港口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共呈现174件(套)文物,涵盖木漆器、彩绘陶器、帛画、简牍、丝织品等类别,辅以多媒体技术,描绘轪侯家人的生活画卷,重现雄浑多彩的西汉物质、精神图景。
1972年~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共发掘出土超过3000件文物,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利苍妻子辛追的尸体。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保存完好、器物多样、制作精致、内涵丰富,其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从衣食住行到艺术创造,从天文历法到养生保健,从宴饮享乐到追求永恒,马王堆汉墓就像一部浩瀚深邃的百科全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西汉文明的绚丽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