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田晓佳[摘要]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厘清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构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指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河南省2010—2021年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河南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亦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强化先验地区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①。科技创新关乎全局发展,与民生改善和国家长治久安息息相关。然而受西方国家科技封锁的影响,中国科技创新之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坎坷。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得到高度重视。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②,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提供了必要依据和政策支持。
河南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河南省政府颁布《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③,要构建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引擎、区域中心城市多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总体布局,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④,202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⑤,为了科技创新走向市场,河南省科技金融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科技金融的催化下,科技创新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 文献综述
1.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关系
当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两者关系成为研究重点。杨晶等[1]提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辅相成,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较多便利,科技创新让金融应用更为广泛;聂秀华等[2]采用GMM等模型发现数字金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刘义臣等[3]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步上升;杨嫰晓等[4]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陕西省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均有所上升,但协同度并不高;代军等[5]以湖北为例,分析了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机理,发现其并未构成双向因果关系。
2.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官绪明等[6]认为科技创新能显著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溢出效应。部分学者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李光龙等[7]认为科技创新仅对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小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部分学者发现科技创新具有调解效应:贾洪文等[8]发现科技创新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
3. 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
张腾等[9]发现科技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效益的提升,对创新也有积极作用,两者的深度协同也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汪淑娟等[10]认为科技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但何宏庆等[11]认为当前科技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因在于法规不完善、人才缺乏等。邓志敏等[12]也证实了科技金融并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对于本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现有研究集中在科技创新或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密不可分,却鲜有研究探讨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次,已有研究多集中在直接效应,较少探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研究对象多为全国层面、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区域,但研究河南省各城市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将空间元素纳入模型中,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虑空间权重来研究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作用,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提供有利错鉴。
三、 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1.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是金融渗透到科技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用金融的资产属性,将科技创新成果视为资产并转化为财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辅相成,首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支持才能完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13],一方面金融补偿了创新成本,并为不同的创新阶段提供信贷支持[14],同时降低了企业创新失败风险,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15-16];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带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技术、产品、服务等创新,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效率[17]。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辅相成,促使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加速金融资源集聚;借助金融的投资属性,通过筛查创新项目分散科技创新的高风险、保障科技创新高效产出。此外,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催生新技术和新产业,扶持绿色产业,进而有效推进污染产业污染排放量的降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
科技金融具有延展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但科技金融能有效传递市场信息,为科技创新提供指导,进而对冲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两者协同将各利益相关者融合一起,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促进经济平稳且较快增长。此外,科技创新包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准公共产品,知识和技术具有传播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通过学习效应使知识创新由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向周边创新能力较弱的地区溢出,减少创新能力的“位势差”,进而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涓滴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四、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
1. 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度测量的是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一致状况,反映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结合水平。本文根据区域协同度发展内涵,将协同指标体系分为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两大子系统,选取13个指标构造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衡量方法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 科技创新
子系统 创新基础 教育规模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 发表科技论文数 技术创新 专利授权数 创新环境 教育资源 高等学校数 政府投入 教育经费支出 企业投入 R&D经费内部支出 科技金融
子系统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人才 研发活动人员/总人口 科研机构 研发单位数/总人口 科技金融投入 财政拨款 科技支出/公共财政支出 研发投入 R&D经费内部支出/GDP 科技金融产出 论文产出 发表论文数/科技支出 专利产出 专利授权/科技支出 新产品产出率 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
2. 测度方法
协同度用来衡量多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本文借鉴何天祥等[18]的做法,在对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河南省各城市的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总系统水平,进而计算各城市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度。
首先,计算子系统的发展公式为:
[Ui=j=1mωijxij] (1)
公式(1)中,Ui为第i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ωij]为指标权重,xij为标准化值。
其次,计算系统的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为:
[Cij=Ui×UjUi+Uj2212] (2)
[T=αU1+βU2] (3)
公式(2)(3)中,T协调指数,Ui和Uj分别为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发展度,Cij为城市i和j的耦合度。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同等重要,所以[α]和[β]均赋值为0.5。
最后,计算系统的协同度,公式为:
[D=C×T] (4)
公式(4)中,D为系统协同度。D取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1,协同度越高,越接近于0,表明越失调。
五、 研究设计
1. 模型设定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会对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相互联系,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同时相邻地区之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受“一盘棋”的思想,相互依存。为探究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具有在空间上的溢出性,本文构建基于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测算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既考虑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空间滞后性,又考虑了空间的交互作用,一般形式为:
[Yit=αi+γt+ρw'iYt+X'itβ+d'iXtθ+uit] (5)
其中,i=1,2,……N,t=2,3,……N, [β]和[θ]为k维列向量。
2. 变量解释
基于本文研究问题,构建模型如下:
[lnEcqit=α+ρj=1nωijEcqit+γXit+θj=1nωijXit+εitεit=λmiεt+τit] (6)
公式(6)中,经济高质量发展(Ecq)为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包含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ρ]表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交互项系数,[ω]为空间权重矩阵,[γ]为解释变量回归系数,衡量解释变量对本地区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直接效应,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θ]为解释变量的空间回归系数,衡量解释变量X的间接效应,即空间溢出效应。[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θ]为K[×]1阶参数向量。
地理距离权重矩选取二阶反距离形式进行衡量,根据各城市所在地经纬度信息计算得到相邻城市之间的距离,取其距离[dij]平方的倒数来测量各城市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
(1)被解释变量(Ecq)
①测度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阐述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①。因此,本文借鉴已有研究[19-20],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特色,从基础能力、经济结构、经济效益、民生保障、发展潜力等方面来归纳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主要包括基础能力、经济结构、经济成果、民生保障、经济潜力。
基础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决定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增速、经济热度以及经济运行状况。经济发展总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生产力,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高度;经济发展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步伐;经济热度是监测国家吸引力和魅力的主要体现;经济运行状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