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浅析
作者: 闫励 朱卫未 闫胜洁[摘要]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也对数字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文本研究等质性分析方法,阐述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结果发现,数字人才培养存在市场供需不平衡、综合素养偏低、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不完善、数字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数字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人才;培养建设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驱动全球经济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优势。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互联网、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取得较大成就,数字经济在形态上已经与传统的实体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脱钩,数据要素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与体系[1]。全国大市场在数字经济刺激下,各类要素加快重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新冠疫情时期部分企业融合数字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在经济阻滞的环境中实现企业业绩的进一步上升[2]。我国主动把握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政府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的硬件环境,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数字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明显短板,数字人才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数字人才指具备数字化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变化的需求和挑战。数字经济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形态,而数字人才,尤其是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高端数字人才则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3]。完备的数字人才队伍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具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变革。数字技术所赋予的全新劳动形态与人才的数字综合素养相匹配时,才能产生显著经济增量效应[4]。然而,我国数字人才队伍目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数字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端人才短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产学研协同不足,数字人才供给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我国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改革也面临着赋责模糊、改革扭曲等障碍,亟须挖掘新时代数字人才培养的新路径[5]。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育才选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机制,取得显著成效[6]。图1是2023年数字经济新发职位需求区域分布图。
因此,本文围绕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展开探讨,阐述建设优秀数字人才队伍的重大意义,明晰我国数字人才队伍现状,并深入挖掘我国数字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最后依据前文探讨,提出建设我国数字人才队伍的对策和做法,为政府和企业培养数字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策略参考。
二、 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1.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抢抓新时代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全球经济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挑战,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布局。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力。随着5G、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的迭代升级,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锚点。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通过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数字人才队伍,可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迈向更高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如面对AIGC大模型的兴起,传统传媒人才需要积极提升数字素养[7]。其次,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产业变革的需要。传统产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大量具备创新能力、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驱动,数字人才就业越发前景广阔,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市场整体素质,助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人才储备是彰显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多优先发展数字产业,抢占行业产业制高点。数字人才是目前需培养且最具潜力的资源,对实施国家数字战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数字产业的引擎作用,以数字产业的技术优势和辐射能力带动和服务各行各业,抢占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以专业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把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数字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工具,是时代变迁的必由之路。在全球数字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数字人才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通过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数字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能够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数字人才能够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数字人才作为时代新质人才,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人才创新培养有利于抢占世界人才高地[8]。
另外,数据资源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数据资源的共享融合,有利于打通各行业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全面贯通,有利于推动管理机制、服务模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有利于持续充分释放数据的创新引领作用。全方位地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因素,有利于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有利于促进政府履职智能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均衡化;有利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持久动力。
3.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数字人才队伍的短缺和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数字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数字化治理步伐的不断加快,各行业各领域在管理模式和决策模式上,越来越重视数字的应用,体现在利用数字思维和数字信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到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培养大批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产业提质增效、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 数字人才供需现状
1. 数字人才需求现状
数据行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强力支撑。随着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日益凸显,数字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9]。
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性质,数字人才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专业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以及数字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究,这部分岗位对拟聘人员的学历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二是一般技术型人才,从事数字软件产品的项目开发工作,这部分岗位强调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是数据科学与数字技术专业及相关相近专业人才。三是数字应用型人才,从事数字的管理与应用,主要是数字管理与应用专业及相关相近专业人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16]。另根据《2023年尚贤达猎头数字人才招聘情况分析》[17],预计2023年中国数字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模达到250万,2025年前数字人才需求仍将保持30%~40%的增速。数字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导致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据相关招聘网站显示[18],数字领域领军型、专业型人才和跨界复合型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结构性短缺矛盾明显,有的单位招聘出现报名应聘者远远少于岗位数的情况。
通过样本检索,数字人才的需求量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80%1,其中一线城市需求量高于二线城市,三线以下城市占比不足20%,需求量明显不足,数字人才较难获得充分的就业发展空间。区域需求不均衡,一二线城市数字行业发展生态决定了其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明显更高。同理,数字人才在一二线城市就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民企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需求旺盛;国企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次之,机关事业单位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相对民企和国企而言偏少,这与各个行业所招聘招录数量有关。以东部沿海地区某副省级城市2023年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为例,发布的660个岗位中,有10个岗位在专业招聘条件上明确要求为数字技术等相关相近专业。
数字岗位需求广泛分布于各行业各领域,充分体现了数字人才就业市场的广泛性和多元化。当前,数字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数字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架构开发、产品项目开发等方面,而数字分析提供决策支持方面的需求却明显不足。图2是近5年数字人才与全行业人才紧缺指数的对比。
2. 数字人才培养现状
2015年,北京大学等3所高校成功备案数据科学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并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国内第一批本科生。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743所(不含重复备案)高校成功备案该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社会急需的具备数字处理及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2017年,全国7所高校成功备案数字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22所(不含重复备案)高校成功备案该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社会急需的具备数字分析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与治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授予管理学学位。2017年,全国64所高职院校成功备案数字技术与应用专业,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936所(不含重复备案)高职院校成功备案数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数字应用型、技能型人才[10]。
四、 数字人才队伍现存问题
1. 数字人才供需矛盾有待进一步化解
数字人才需求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我国高校自2015年起开始陆续设置数字相关专业,开设专业较早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仅有五届,国内高校数字相关专业开设时间较短,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培养也刚刚起步。一般而言,大学本科生培养需要4年,大学专科生培养需要3年,如果大学毕业后报考研究生则周期更长。不少高校首批数字专业学生尚未毕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较少。随着数字专业的迅速兴起,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度大增,而在国内存量人才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供需严重失衡,特别是难以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优秀专业人才跳槽频繁,不少行业出现招人难留人难题,用人单位难以培养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团队,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