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资源配置有何影响?

作者: 叶阿忠 范凯钧

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资源配置有何影响?0

[摘要]资源错配一直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且资源错配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地区2008—2021年的面板数据,对资源错配和劳动力错配进行测度,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和半参数空间模型,探索资源错配自身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源错配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资源错配系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扩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力错配系数的偏导数呈“U”型的非线性关系,对资本错配系数的偏导数呈波浪形的非线性关系;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维持在2.5%—5%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地区内资源错配情况;直到2021年,长三角地区省会及周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水平较高,而其他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水平较低。据此提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应积极改善本地区资源错配情况,周边城市应适当减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边缘城市可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激发本地市场活力。

[关键词]直接投资;资源错配;空间计量;半参数;长三角地区

一、 引言

经济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1。同时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特别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方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我国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迈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仍然是亟须关注的重点[1]。

如何改善资源错配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呢?如果是在封闭条件之下,资源错配的改善往往通过优化一个国家内部的劳动、资本、能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来完成[2]。但当今中国并未处于封闭条件下,而是处在开放的大环境中,生产要素以及资源不仅可以在国内流动,也可以跨国流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在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能优化国内的资源配置效率[3]。在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外商企业愈发倾向于对我国经济市场进行资本投入,使得外商直接投资额逐渐增加,这一方面显著刺激了我国市场的竞争活力,优化了行业内部及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我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压缩了我国企业创新及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带来了垄断的可能性,不利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两面性,故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源错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 文献综述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资源错配程度进行测度,并对造成资源错配的成因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Hsieh等[4]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定义了产出的扭曲和资本的扭曲,首次构建了计算测量资源错配的理论框架体系。

之后,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始考察和探究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资源错配情况。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均发现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2-4],他们认为造成中国资源错配情况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各城市户籍制度不同且一线城市户籍制度有所限制,经济特区设置以及相应区域划分吸引大量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的投入进而导致的市场分割,行政上的垄断所产生的国有企业对私企的歧视,政府的补贴,要素价格扭曲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1,5-10]。同时崔书会等[11]研究指出中国中、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江艇等[12]研究指出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越严重,但城市级别对民营企业的资源错配改善反而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白俊红等[3]研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也能显著地改善中国整体的资本和劳动力的资源错配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刘雅婕等[13]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贷款的增加有利于缓解本地区资本错配程度,非国有企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流入可以改善本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杨校美等[14]关注到双向直接投资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资本错配以及劳动力错配。崔金宝等[15]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与长三角地区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以及能源错配之间可能呈倒“U”型关系。

虽然现有对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大部分研究只考察了单一因素对资源错配存在的影响及大小,涉及资源错配自身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少;二是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影响的文献较少且多数只考虑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的线性影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的非线性影响的文献较少,这些都不利于理论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基于此,本文拟基于长三角地区40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模型探究资源错配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源错配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以期更好地推动地区间资源错配的改善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三、 影响机理

1. 资源错配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

经济学原理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最终是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许多经济学家根据这一微观基础得到衡量资源有效配置的判断标准:当行业内不同企业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产品呈现出横截面差异,就代表着该行业存在资源错配[16]。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不同生产单位招商引资能力的不同、部分较大的生产单位生产效率低下、新兴生产部门资产过度集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本很难达到最优的配置。具体而言,资源错配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对周边邻近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造成影响。

第一,扩散效应。由于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根据理性人的逐利性特征,生产要素会向周边城市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扩散,同时刺激周边城市生产效率低下部门的生产要素向本城市生产效率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周边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再分配改变了各地区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激发了由于部分生产要素缺失而无法达到最优生产效率的部门的活力,优化了资源配置。对于劳动力错配,若某地的劳动力错配程度下降,必然会产生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进而辐射到周边城市使其劳动力再分配,最终实现劳动力错配程度下降;若某一部门的劳动力配置过度,在资本固定的情况下过度的劳动力会使得其工资水平下降,从而会驱使劳动力外溢到其他地区工资水平较高的生产部门,进而也能缓解本部门以及周边地区部门的劳动力错配程度[17]。

第二,集聚效应。由于我国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少数超一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对各种生产要素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使得大量生产要素从本就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足问题的中小型城市向资源配置效率较好的大型城市转移,不仅给大城市资源错配的改善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加剧了中小型城市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各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资本要素为例,我国大量的资本要素流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但也为这些城市的资本有效配置工作增加了难度,无法精确有效地引导资本流入资本配置不足的高生产效率部门。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我国资源错配程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 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的非线性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资源错配的一大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减小企业融资难度、提高生产部门生产效率等途径缓解了资本市场扭曲进而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2,9]。但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一直保持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吗?同时随着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改善效果是否会降低?

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资源错配程度。外资的进入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本国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使得生产效率较低以及无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企业自然而然地离开市场,效率低下企业的减少加之外商投资的增加,大量的资本便会分配到生存下来的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进而改善了资源错配。此外,外资的进入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地区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的不足,缓解多数中小型新兴企业资本配置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剧城市资源错配程度,外商资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资本的逐利性特征,会大量集中在少数沿海中心城市,虽然对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正向作用,但大量资本的注入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吸引周边城市劳动力要素大量涌入中心城市,加剧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搜寻成本,恶化了城市劳动力就业形式,不利于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调整。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大多数投资于大型企业,故对中小型新兴企业资本配置不足问题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大型企业吸收了过多的资本,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存在非线性影响。

四、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 模型

根据前文的机理分析,根据假设1本文构建如下空间杜宾模型:

[τkit=α0+ρj=1nwijτkit+α1Xit+βj=1nwijXjt+μi+νt+εit] (1)

[τLit=α0+ρj=1nwijτLit+α1Xit+βj=1nwijXjt+μi+νt+εit] (2)

在式(1)和式(2)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时间,[τkit]和[τLit]分别表示资本错配系数和劳动力错配系数,X表示控制变量,[μ]和[ν]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以及时间固定效应,[ε]为随机干扰项,[wij]为空间权重矩阵[18-19]。本文在空间权重矩阵方面选择的是反地理距离型权重矩阵。

为了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源错配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非参数项构建半参数空间杜宾模型。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τkit=α0+ρj=1nwijτkit+α1Xit+βj=1nwijXjt+mfdiit+μi+νt+εit] (3)

[τLit=α0+ρj=1nwijτLit+α1Xit+βj=1nwijXjt+mfdiit+μi+νt+εit] (4)

在式(3)和式(4)中,[mfdiit]为未知的非参数部分。

2. 变量设计

(1)资源错配系数。本文将资料错配系数具体分为资本错配系数([τk])和劳动力错配系数([τL])。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参考了白俊红等[3]以及崔书会等[11]计算资源错配系数的方法,计算了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资本错配系数和劳动力错配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τki=1γki-1 ,τLi=1γLi-1] (5)

其中,[γki]和[γLi]分别表示为资本价格扭曲系数和劳动力价格扭曲系数,计算方式如下:

[γki=kik/siβkiβk ,γLi=LiL/siβLiβL] (6)

其中,[si]为i城市产出占长三角地区总产出的份额,[ki/k]为i城市使用的资本占长三角地区总资本量的比例,[siβki/βk]为资本有效配置时i地区所使用资本的比例,[βki]为利用生产函数估计出的i城市的资本产出弹性;[Li/L]为i城市使用的劳动力占长三角地区总劳动力人数的比例,([siβLi/βL])为劳动力有效配置时i地区所使用劳动力的比例,[βLi]为利用生产函数估计出的i城市的劳动力产出弹性[11]。产出总量用各城市的GDP表示,劳动投入量用各城市就业人数表示,资本投入量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公式为:

[kit=Iit/Pit+1-δkit-1] (7)

其中,[Iit]为第i个城市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Pit]为第i个城市第t年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δ]为折旧率,借鉴以往国内文献的取值,取9.6%。

(2)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外国投资带来新技术,但同时会破坏最初的市场平衡;由于市场存在竞争,根据优胜劣汰的规则大概率会将资源分配给效率更高的公司,这改变了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方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为了吸引外商的投资,会给子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会带来不公平竞争,从而扭曲价格,带来了资源的错配[15]。本文以采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