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要素市场分割与产业结构升级
作者: 姚娜
[摘要]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是缓解要素市场分割的重要措施,亦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动能。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析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通过缓解要素市场分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基于此,提出超前部署数字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制定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助推我国全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要素市场分割;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1。由上述报告可知,党中央已将“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视作下一步产业发展计划,着力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演变是经济增长的基本特点,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即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需注意,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仍面临制度性生产要素流出障碍、劳动力空间配置效率较低[1]、要素报酬不合理差距等要素市场分割引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打破地区间贸易壁垒、缓解区域间要素市场分割,成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导向。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保障,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增强劳动力时空流动,实现供求双方的双向反馈、供求信息精准匹配,改善要素市场分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这一角度,我国须把握好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促使相关产业在数字赋能下焕发新生,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2。可见,推进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可加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迎来破局时刻。这是由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和“普惠效应”,提升产业间沟通和要素配置效率[2],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管理和生产效率。这将最终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质量提升和附加值创造,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的生产模式转型,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那么,数字技术应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为何?要素市场分割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何种作用?上述疑问均属于本文要重点进行探讨的关键。科学测度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我国实现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与产业变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及现实意义。
就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而言,学界多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催生而来的数字经济角度出发,探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关系。夏杰长等[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加速建设全国统一要素市场,助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并且该作用在G20峰会召开后更显著。胡峰等[4]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发挥资源错配矫正效应及关键技术突破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促进影响。钟晓君等[5]以第三服务产业为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促进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且该作用存在显著地区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更大。另有学者就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孙勇等[6]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在城市群地区、长江中游及下游地区较为显著。方湖柳等[7]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有效推动了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且对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上述文献均认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但需注意的是,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不只需要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助益,还要重视要素市场分割的影响。宿伟健等[8]实证发现,要素市场分割会显著抑制产业结构升级,但可通过高端产业集聚缓解这一负向影响。臧铖等[9]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分割在外资开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调节作用,随着要素市场分割的弱化,外资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由负转为正。另外,要素市场分割的不利影响可能使欠发达地区遭受发达地区淘汰产业跨区域转移[10],引发“地区产业结构趋同”[11],限制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关系、要素市场分割对产业发展影响,学界已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理论鉴照。但多数学者仅对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市场分割的两两关系展开研究,鲜见有文献将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要素市场分割与产业结构升级纳入同一框架开展研究。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为以下两点:(1)基于现有研究,从数字信息化、数字互联化两大维度着手,全面测度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使得测算结果更加精确。(2)将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要素市场错配与产业结构升级置于统一研究框架,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以及要素市场错配的中介效应,从而厘清三者的深层关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二、 理论假设
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而来,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赋能上下游供需双链实现价值再造,最终促成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主要通过如下3种途径重塑产业的生产、发展逻辑,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发展能够促使相关产业借助数字技术应用创新的智能分析优势,分解用户需求,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极大增加相关产业线上用户数量,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夯实用户基础。这可改善资源错配情况,提升产业结构升级驱动力。第二,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改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数字技术深刻嵌入产品生产场景中,代替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中流程重复、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12],提高生产效率。这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可促使相关产业产品价值链实现由中低端向高端迁移[13],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三,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以区块链、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赋能金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扩展金融服务范围,降低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可促使金融服务机构向更需要融资的企业释放信贷资金,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助力产业脱离“中等收入陷阱”[14],拓宽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资本来源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要素市场分割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无法实现自由流通,生成原因包括地方保护等主观人为因素。而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促使数字技术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刺激居民消费、增加企业投资的方式有效推动相关生产要素跨地区、跨组织流动与共享,进而打破地区间的要素市场分割。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推动传统金融业转型,刺激居民消费,为弱化地区间要素市场分割提供新途径。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使得金融产品及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促使金融行业逐渐向高效化、普惠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有效缓解消费者资金流动性约束[15],刺激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由此,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催生出更多新型产品需求,促进产品创新、加速生产要素的跨区流动,进而打破市场要素分割。同时,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和分工效率,自动优化最终产品和中间品的生产空间布局[16],进而推动生产要素跨区流动,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削弱要素市场分割。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强化企业要素配置水平,促进企业投资,破除要素市场分割。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降低资本市场内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企业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投资。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生产结构优化,提高生产要素配置速率,削弱要素市场分割。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缓解要素市场分割。
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弱化行政垄断方式,缓解要素市场分割导致的资源错配、浪费等问题,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通过加快市场整合、缓解要素市场分割,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跨时空特性,相关产业能够通过衔接不同空间内的要素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促使商品服务和信息传输有效冲破要素市场分割藩篱,加快市场整合。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有助于加快市场资本布局优化及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约化管理水平及产业集中度,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整合促使企业加速转型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间学习、模仿效应[17],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可通过弱化行政垄断缓解要素市场分割,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发挥数字技术天然开放性优势,催生多种全新业态、产业、模式,降低行业准入门槛[18],有效弱化行业与市场间的行政垄断壁垒。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互联网贸易对传统贸易的代替性持续增强,这有助于厂商间开展良性竞争,抑制地域垄断及行政干预,极大缓解要素市场分割。在此背景下,区域间的人才、知识等要素得以自由流动,促使知识传播效率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内部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网络结构、制度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多层级间的互动和演化,实现产业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够缓解要素市场分割,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1. 基准模型设定
为考察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基准模型:
[INDi,t=α0+α1×DIGi,t+α2×Xi,t+λi+κt+εi,t] (1)
其中,[INDi,t]表示产业结构升级,[DIGi,t]为[i]省[t]时期的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Xi,t]代表控制变量集;[α0]是常数项,[α1]、[α2]是对应变量的影响系数,[εi,t]表征随机扰动项。另外,模型同时加入[λi]省份固定效应、[κt]年份固定效应,以规避省份、年份等异质性因素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2. 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沿袭Baron等[19]的分析思路,本文采用依次检验法考察要素市场分割的中介效应,具体检验程序见式(2)至式(4):
[INDi,t=β0+β1×DIGi,t+β2×Xi,t+λi+κi+εi,t] (2)
[FMSi,t=β3+β4×DIGi,t+β5×Xi,t+λi+κi+εi,t] (3)
[INDi,t=β6+β7×DIGi,t+β8×FMSi,t+β9×Xi,t+λi+κi+εi,t] (4)
其中,[FMSi,t]表示中介变量要素市场分割,[β0]、[β3]、[β6]是常数项,[β1]、[β2]、[β4]、[β5]、[β7]、[β8]、[β9]是对应变量的影响系数。其他变量解释同式(1)。
3. 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IND])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社会资源配置渠道,由低级向高级有序演进的过程,主要表征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由低水平跃进至高水平。因此,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法基础上,本文参鉴张凯等[20]的做法,采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三大产业总产值的比值作为加权值,进一步将加权值与各产业人均产出相乘,以此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计算公式为:
[INDH=j=13Yi, j, tYi, t×Yi, j, tLi, j, t, j=1, 2, 3] (5)
式(5)中,[Yi,j,t]代表[i]省[t]时期[j]产业的产业增加值,[Yi,t]是地区国内生产总值,[Li,j,t]表示[i]省[t]时期[j]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Yi,j,tYi,t]意为[i]省[t]时期[j]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Yi,j,tLi,j,t]指[i]省[t]时期[j]产业的人均产出。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技术应用创新([DIG])
参考杨军鸽等[21]、张清华[22]和陈庆江等[23]的研究,本文从数字信息化、数字互联化两大维度切入,度量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水平。对于具体维度而言,为规避指标高度相关、重要指标遗漏等问题,最终选取14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表1)。有鉴于不同地区人口、面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选取相对性指标开展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