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影响测算
作者: 姚振标 孙爱军 李存书 仲西洋
[摘要]为客观评价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科学测算了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和对各部门产出的诱发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依次减弱。农村居民消费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拉动效应最大,政府消费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最大。不同类型的消费对各部门的诱发效应则各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合理制定消费增长目标、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消费大省等。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消费;贡献率;拉动度;诱发效应
一、 引言
新冠疫情的暴发、逆全球化思潮迭起、国际贸易与投资受限等因素导致世界经济下行,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内外压力交织下,在新发展阶段下该如何稳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期间以及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2。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4.4%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4。随着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品零售市场乃至全球消费增长中心,消费不仅发挥出“稳定器”的功能,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而且在国际竞争中为中国获得了更大的腾挪空间。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时对江苏工作提出了“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5。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高水平扩内需促开放畅循环,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6。扩内需需要全面释放消费潜力,因此,科学测算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度、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和对各部门产出的诱发效应,有助于客观评价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省域层面上探索并形成内需拉动、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由制造大省向消费大省、制造强省向消费强省转变,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文献回顾
消费(最终消费)即社会总消费,是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组成的。政府消费支出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标准,Barro首次提出将公共品分为生产性公共品和消费性公共品[1]。在这种分类方法的影响下,政府支出按照功能被划分为生产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2-3],也有学者对该分类方式进行了改进[4-5]。对居民消费结构划分存在三种视角:参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八大类,即分别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设备及服务等;或按其用途分为生存型、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6-8];或按其主体划分为城乡二元消费结构[9-10]。
为了综合探究消费与经济发展相关知识领域的结构,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运用一系列的算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聚类为结构化的集群,选用的数据库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检索时间段是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根据“篇名(词):消费”和“篇名(词):经济”搜索到文献708篇。将CiteSpace软件中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分析对象的数据筛选为g-index=20的节点数据,网络修剪选中寻径网络算法,其余为系统默认,得到可交互的CiteSpace可视化视图,借助关键词聚类和LLR算法识别出13个研究集群(知识域)(图1),模块化Q=0.8875>0.3,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0.9676>0.7,聚类效率高。笔者将13个知识域进行融合,基于聚类结果,总结出消费与经济研究的三个知识域:第一类大规模出现的知识域为“消费类型”问题,涵盖了农村居民消费(23篇)、居民消费(15篇)、能源消费(34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发展性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能源消费、技术进步、分层线性模型等研究点。第二类大规模出现的知识域为“消费影响因素”问题,涵盖了消费率(18篇)、消费需求(8篇)、能源消费强度(5篇)、消费信贷政策(18篇)、消费升级(10)等方面,涉及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二元经济、消费结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研究点。第三类大规模出现的知识域为“消费影响”问题,涵盖了低碳经济(13篇)、经济增长(35篇)、碳排放(25篇)、共享经济(10篇)等方面,主要涉及消费信贷、高质量发展、低碳消费、交易费用、协整分析等研究点。
现有文献对消费类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有助于合理分类测算其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进一步分析内容,发现学者大多是立足于宏观层面,采用传统计量经济方法对消费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1-13]。基于投入产出表,从中观层面的行业或部门的视角,对不同消费类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测算的研究成果少。考虑到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编织成的矩阵形式的平衡表,常被用来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产出间的关联情况[14-18],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分析各类消费对不同部门、产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和诱导,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理论模型与变量说明
1. 模型构建
(1)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模型来完成的。其模型的建立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建立模型的横向模型体系和纵向模型体系。对于投入产出表的每一行,不管是价值型还是实物型,存在如下平衡方程:
[j=1nxij+Yi=Xi,i=1,2,…,n] (1)
令[xij=aijXj],因[xij≥0],[Xj>0],故[aij≥0i,j=1,2,…,n]。
于是,上式可以写成:
[j=1naijXj+Yi=Xi,i=1,2,…,n] (2)
用矩阵表示该方程组,有:
[AX+Y=X] (3)
其中,
[A=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Y=Y1Y2…Yn],[X=X1X2…Xn]分别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最终使用量矩阵和总产出量矩阵。变换形式为:
[X=I-A-1Y] (4)
其中,I为单位矩阵。
(2)诱发系数测算
[Y=C+I+E·X] (5)
其中,C为最终消费,I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EX为净流出。
[V=U·X ] (6)
其中,V为增加值,u=(u1,u2,u3,…,un)T为各部门增加值率列向量,U是以u为对角线的对角矩阵。
V=U·X=U·(I-A)-1·Y=U·(I-A)-1·(C+I+EX)=U·(I-A)-1·C+U·(I-A)-1·I+U·(I-A)-1·EX (7)
记Q=U·(I-A)-1,则:
V=Q·C+Q·I+Q·EX (8)
∆V=Vt+1-Vt=(Qt+1-Qt)Yt+Qt+1(Ct+1-Ct)+Qt+1(It+1-It)+Qt+1(EXt+1-EXt) (9)
其中,∆Vc=Qt+1(Ct+1-Ct)表示最终消费引起增加值的变动。
生产诱发是当最终消费发生变化时,通过部门、行业关联对各部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诱发系数即各部门最终消费导致的生产诱发额与相应的最终需求和的比值,即:
[Yi=Xim=1nWm] (10)
Xi表示第i部门或行业由消费形成所诱发的产值,由列昂惕夫逆矩阵第i部门对应数值乘以最终消费形成列向量,得到消费诱发的第i部门生产额,即消费生产诱发产值,分母表示各部门消费总和。
(3)指标计算说明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消费的增量÷GDP增量的比率,消费对GDP的拉动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GDP相对增幅。
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1978—2017年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政府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等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及2012年、201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江苏省消费结构现状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从总量上来看,2000年至2017年,名义GDP从1978年的249.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5869.76亿元,增加了344.52倍。居民消费总额从1978年的115.1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1892.36亿元,名义增长了276.97倍;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均高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同样,政府消费增加了722.62倍。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1477.05元,农村居民消费1338.46元,城镇居民消费高于农村9.3%。2017年,城镇居民消费25082.70亿元,农村居民消费6809.66亿元,城镇居民消费高于农村72.85%。2000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首次超过农村居民消费。此后至201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间的消费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十分明显。
根据统计公报,2019年江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225元,比2018年下降1.8%1;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86.1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882元,比2018年下降1.4%,相比于2000年名义上增长45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22元,比2018年下降3.9%,相比于2000年名义上增长616.8%。总体来说,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势头很快。
2. 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
(1)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
以2000年为基准,对经济数值进行削减,计算得到江苏省可比价的总消费贡献率是平均值49.51%,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5.83%和净出口的4.66%,说明消费在江苏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直是最重要的。其中,居民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35.26%,高于政府消费的贡献率(14.25%);在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29.80%,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的5.46%。
(2)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
以2000年为基准,对经济数值进行削减,江苏省可比价的总消费拉动度平均值是5.43%,略低于资本形成总额的拉动度5.5%,但是高于净出口的拉动度0.56%,说明消费和投资在江苏省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居民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度是3.74%,高于政府消费的拉动度(1.69%);在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度是3.19%,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的0.55%3。
3. 江苏省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通过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2012年、2017年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计算的数据可以作为消费对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效应,预测在未来消费对各个产业的拉动效应,为江苏“十四五”规划确定如何通过消费促进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分产业拉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