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范研究

作者: 赵伟 吴松强 吴琨

韧性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范研究0

[摘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增加的创新风险与竞争压力,构建了政府、投资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利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和分析了各主体策略抉择的影响因素与演化稳定性。研究发现:当投资者信息识别支出小于投资收益与额外收益之和,且政府支出小于政府的基本收益、额外收益与间接损失之和时,稳定策略为政府采用补贴策略、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积极的补贴策略、充足的投资资金以及企业主动的韧性培育策略能更好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对创新风险;政府补贴与投资资金存在效用界限,合理的补贴和投资力度能有效抑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因逐利而产生的冒险冲动行为,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补贴;风险投资;企业韧性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1。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新的政策引领下,其数量急剧增加,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微企业已达8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70%左右,提供了国家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使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主体[1]。

然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创新即意味着高风险与高投入。创新的高风险性、正外部性等特征,使得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往往束手束脚,在经营过程中也大多是“重生产、轻创新”[2]。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资产规模小、偿债能力弱等因素也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易出现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3]。新冠疫情的到来更是加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创新风险,给企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全国有超过300万家企业注销倒闭,其中超过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然而,同处在VUCA环境中,为何有些企业能够化险为夷,而有些企业却难以幸免于难,“韧性”是导致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关键因素[4]。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当面临技术壁垒、资金困境或其他影响因素干扰时,企业会显现出适应、恢复、重生的本能,这种本能即为企业韧性。它可以通过对危机的识别、应对和恢复,帮助企业成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与挑战[5]。

创新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然而,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才刚刚起步,初始资金无法支撑创新所需资源,因此政府补贴和投资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府补贴和投资资金如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但均未达成一致结论。大多数学者认为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投资资金数量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范的选择[6]。但是,有学者却发现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对企业创新甚至产生了抑制作用[7]。因外部影响因素的差异,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风险防范是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仍存在异议。就企业属性而言,政府补贴对中小型民营企业、高风险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私人性质企业却具有反向的抑制作用[8]。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章将政府、投资者视作演化博弈过程中一个变量,很少有学者将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然而政府、投资者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博弈行为,并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9]。此外也尚未有文章从韧性视角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控。鉴于此,本文借助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政府、投资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方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行为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参与主体的策略稳定性,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参数数值变化对演化路径的影响,验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韧性,来提高企业创新风险防御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防范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二、 理论分析

1. 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风险

创新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规模小、偿债能力弱等因素,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资金短缺、企业创新效益溢出等问题[10],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果在上市后被迅速复制,在不承担创新成本与创新风险的情形下,抄袭者同创新企业一起分享超额利润,从而使得企业因资金回笼不足而无法进行新一轮的创新活动。政府补贴可以缓解以上问题,从资源角度出发,政府补贴直接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因创新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创新风险。从社会角度出发,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补贴,即向外界传达了一种讯息,政府支持该企业创新活动,对该企业创新能力给予了肯定[11]。这种信号可以使得金融机构放宽企业融资约束,帮助企业聚集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2. 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风险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主要投资初创企业的权益投资,被投资企业往往拥有高潜力和高风险。首先,投资机构不顾企业的高风险性并对其进行投资,以期通过协助被投资企业发展,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收益,而获得高收益方式之一就是推动企业创新,因此投资机构十分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起步晚、资产少、风险高等特性,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承担企业的高风险而为企业贷款,但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利用投资入股、阶段投资、介入管理层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使得企业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12]。最后,拥有庞大关系网络、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后,通过技术交流与指导,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业务水平和决策水平,通过整合企业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创新成功概率[13]。

3. 企业韧性与企业创新风险

韧性源自逆境,企业层面的韧性提升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带来的危机与挑战,帮助企业降低损失、恢复平稳甚至推动企业向前发展[5]。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会改变企业生存环境,破坏企业工作秩序。此时,相较于韧性强度较低的企业,高韧性强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依据环境变化调整相应的企业策略。企业韧性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危机识别能力,使得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创新风险,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14]。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员工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新环境下企业功能失调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应力。

三、 模型假设与构建

1. 基本假设

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政府、投资者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方利益主体间的行为冲突和策略选择,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政府为参与者1,投资者为参与者2,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参与者3,三方参与主体均为有限理性的,策略选择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最终稳定在最优策略。

假设二:参与博弈的三方行为主体均有两种策略选择,政府可以采用补贴与不补贴策略,投资者可以采用投资策略也可以采用不投资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培育企业韧性与不培育企业韧性两种策略。

假设三:政府采用补贴策略的概率为[a 0≤a≤1],采用不补贴策略的概率为[1-a];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的概率为[b 0≤b≤1],采用不投资策略的概率为[1-b];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企业韧性策略的概率为[c 0≤c≤1],采用不培育企业韧性策略的概率为[1-c]。

假设四:[I]为投资者投资资金,[i]为投资者投资收益率,投资者投资收益为[Ii];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息识别与评估,[Cb]为投资者信息识别的支出成本;[Ra]为政府采用补贴策略时,政府从企业经营过程中得到的基本收益;[Ca]为政府采用补贴策略时,政府的支出成本,包括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相关激励政策等投入资金;[Rc]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得到的基本收益;[Cc]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时,企业的各项支出成本,包括企业经营的管理投入、韧性培育投入、运营投入等,且[Rc≥Cc]。

假设五:[Ka]为政府采用补贴策略且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时,政府从企业经营过程中得到的额外收益;[Kb]为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且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时,投资者从企业经营过程中得到的额外收益;[Kc1]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且政府采用补贴策略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得额外收益;[Kc2]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且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得额外收益;[Wc1]为政府采用补贴策略时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的间接收益;[Wc2]为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时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的间接收益,例如政府补贴与投资者投资使得企业信心高涨。

假设六:[La]为政府采用不补贴策略但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给政府带来的间接损失;[Lc]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策略但政府采用不补贴策略给企业带来的间接损失,例如积极性不足、项目宣传力度减小等。从长远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支出成本远大于企业经营获得的基本收益,即[Cc+Lc>Rc]。

2. 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假设,政府、投资者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方利益主体演化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四、 模型分析

1. 演化博弈均衡点

政府采用补贴策略与不补贴策略时的期望收益[Ma]、[M(1-a)]及平均收益[Ma]分别为:

[Ma=bc(Ra-Ca+Ka)+b(1-c)(-Ca)+(1-b)c(Ra-Ca+Ka)+(1-b)(1-c)(-Ca)]  (1)

[M(1-a)=bc(-La)+(1-b)c(-La)]  (2)

[Ma=aMa+(1-a)M(1-a)] (3)

投资者采用投资策略与不投资策略时的期望收益[Mb]、[M(1-b)]及平均收益[Mb]分别为:

[Mb=ac(Ii-Cb+Kb)+a(1-c)(-I-Cb)+(1-a)c(Ii-Cb+Kb)+(1-a)(1-c)(-I-Cb)] (4)

[M(1-b)=0]  (5)

[Mb=bMb+(1-b)M(1-b)] (6)

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培育韧性与不培育韧性策略时期望收益[Mc]、[M(1-c)]及平均收益[Mc]分别为:

[Mc=ab(Rc-Cc+Kc1+Kc2+Wc1+Wc2)+a(1-b)(Rc-Cc+Kc1+Wc1)+(1-a)b(Rc-Cc+Kc2+Wc2-Lc)+(1-a)(1-b)(Rc-Cc-Lc)]  (7)

[M(1-c)=ab(Wc1+Wc2)+a(1-b)Wc1+(1-a)bWc2]  (8)

[Mc=cMc+(1-c)M(1-c)] (9)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政府、投资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方利益主体行为演化博弈模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F(a)=da/dt=a(Ma-Ma)=a(1-a)[c(Ra+Ka+La)-Ca]]  (10)

[F(b)=db/dt=b(Mb-Mb)=b(1-b)[c(Ii+Kb+I)-I-Cb]] (11)

[F(c)=dc/dt=c(Mc-Mc)=c(1-c)[aKc1+bKc2+(a-1)Lc+Rc-Cc]] (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